对高中语文课本中几篇悲剧作品的探讨

2019-01-10 11:49张梓琪
学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张梓琪

摘 要:东方悲剧中美好的毁灭有时表现出的并不是单纯的撕心裂肺的疼痛,而多是一种浅浅淡淡的哀伤。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除却人与环境的激烈冲突外,往往还存在着人物自身性格矛盾带来的内心冲突,这一定意义上来源于启蒙运动后“人”的觉醒,而东方悲剧无形中暗合着“中庸”的文化审美特征。

关键词:高中语文;悲剧冲突;人文精神;中庸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1-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117

学习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第三章节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对于悲剧的解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悲剧作品很具有代表性,我们同着主人公的苦痛而苦痛,和着主人公的哀歌而叹息。这些作品总能涤荡清洗人们的心灵,带我们走进悲剧之美。

借叔本华观点,造成悲剧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恶人作祟,二是盲目的命运,三是由于悲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正如王国维所说,这三种分类,前两种罕见但可避免,第三种则无时无刻不坠于面前。从一定意义上说,第三种其实就是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悲剧,中国古典式悲剧多属于此种。主人公在与环境的冲突中虽遭到毁灭,但毁灭中透出的是抗争与力量。

无疑,东方的悲剧有独特的美,美好的毁灭在这里表现出的并不是单纯的撕心裂肺的疼痛,而多是一种浅浅淡淡的哀伤。这样的悲剧之美在我们读着《氓》时缓缓氤氲铺展,在我们读着《孔雀东南飞》时慢慢熏染散开,在我们读着《窦娥冤》时扰攘汹涌而来。这些作品根植于人与环境的冲突,在无法回避的熙熙攘攘的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象征正义和美好的主人公被现实环境所吞没,浅浅淡淡中我们却能感受到坚守与放弃,忠贞与背叛,迫害与反抗的较量,感受到东方悲剧含蓄的忧伤。

《氓》中,女主人公在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中登场,那种纯真在“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洞察和佯装不知中流露,那份痴念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悲喜流转时展现。当我们随着女主人公走向“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幸福时,也就埋下了悲剧的影子。平凡的生活褪去了新鲜与激情“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悲情的女主人公跨过汤汤淇水,为这段带有普遍性的“始乱终弃”的悲剧留下了自古及今永远的痛。痛之余,我们更感动与女主人公毅然决然的态度。人格的尊严虽经威压而愈益彰显。

《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可以说是集种种美德于一身,满足了我们对于东方女子所有的美好想象。而她,理应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幸福,更何况上天垂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中得遇良人,与仲卿心心相印。然而,一切的幸福都毁于焦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的威压,毁于兄长“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的逼迫,毁于焦仲卿“君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的退缩。自尊的兰芝主动请遣,欲曙时的“严妆”让我们感受到兰芝婚后饱受厌弃是多么的不公,当读到兰芝被兄长逼迫平静应下婚事时,我们隐隐预感到平静表象之下,兰芝早已抱下的必死的决心。“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剧发生了,兰芝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和尊严,捍卫了“蒲苇纫如丝”的铮铮誓言。被毁灭却不改其皓皓之白,娓娓道来的叙述间展现东方式的哀伤。

如果说以上两个悲剧故事止于婚恋家庭的范畴,那《窦娥冤》则给我们展现了更开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呈现出社会悲剧更深广的内涵。窦娥短短一生几乎经历了一个底层女子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幼年被抵债做了童养媳,一个小女孩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日子我们可以想见。长大成婚,丈夫又早死,与婆婆相依为命,偏偏婆婆糊涂懦弱,被地痞张驴儿纠缠。再遇贪官贪赃枉法,不忍心婆婆受苦只好屈招了“药死公公”,最终被冤杀。一个底层如野草般具有旺健生命力的女子最终还是被黑暗的现实环境吞没了。但她以生命为代价引发了我们对当时社会,当时司法黑暗的无比愤恨。人物在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被毁灭,却昂扬起不屈的灵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血溅白练”的弱女子引得“六月飞雪”的冤屈,不会忘记指天骂地,亢旱三年的遗愿。无限同情与愤恨荡涤着我们心灵,这部作品表现出的冲突与痛感都更激烈一些。

而外国悲剧作品中除却人与环境的激烈冲突外,往往还存在着对人物自身性格的矛盾和由此带来的冲突,莎士比亚的作品可谓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标。《哈姆雷特》是高中阶段我们认识莎翁,认识他的四大悲剧的一个学习切入点。我们除却感受到他这位“人文之子”与环境的激烈冲突,感受到这位丹麦王子与黑暗现实不可调和矛盾外,可能更震撼于哈姆莱特性格本身的多重矛盾。这位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这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王子,始终是迷惘、痛苦和悲怆的,他优柔寡断犹豫不前,怀疑苦闷思索却又不断谴责解剖激励自己,“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萦绕于他心间的矛盾与纠结。当然,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多是极其矛盾的。无可否认,这种矛盾是社会现实矛盾在人物内心的折射,其根源与实质依然不脱人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但丰富的人物性格,多侧面多层次内心,让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更加立体和具有穿透时空的艺術魅力。

对比来看,我们东方的古典悲剧故事多呈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人对环境的抗争以及在这种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农耕文明与大自然严酷环境的斗争,昂扬起中华文明坚韧、坚忍、勇于抗争的民族性格。而西方的悲剧除去人与环境的冲突外,关注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人物性格矛盾,多呈现出人物的内心冲突活动、心理独白,展现出个体丰富内心世界的作品独具魅力,或许源于文艺复兴以后“人”的觉醒,对个体的尊重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

当然,中国的悲剧故事,通常都会有一个“光明的尾巴”。对此,《红楼梦评论》中有言:“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剧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和,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1]的确,《孔雀东南飞》结尾婚化鸳鸯,《窦娥冤》结尾窦天章为女儿洗雪冤屈,东方式的光明结尾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悲剧的意味,满足了人们祛恶扬善的心理愿望,更深层次则是符合了东方“中庸”之美的要求与取向,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诉说着属于东方审美需求的故事。东西悲剧,可谓同中有异,各美其美,各现其美。

参考文献:

[1] 姚淦明,王燕主编.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