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洋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即学科核心素养和有效教学是互有裨益、彼此成就的。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的实现有三条途径:秉持育人理念、提高课堂有效知识含量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有效教学;育人价值;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1-00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018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缘起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DeSeCo项目,随后在许多国家掀起了研究热潮,我国则将核心素养在高中学段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起学生实质性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师教学行为[2]。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3]。那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之后,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有效教学和学科核心素养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又如何相互促进?
一、有效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一)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追求教学有效性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育人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换言之,育人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着眼点或出发点,若要判断由这些活动构成的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就要看它的教学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的育人目标,如果符合,那么这种教学也就找到了它的归宿,因而也被称为是有效教学,所以育人这一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育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的,因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有效教学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学科核心素养陆续被定为高中相应科目的课程目标,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改革真正步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接下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必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舞台就在课堂,所以,有效教学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二、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秉持育人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即为育人,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自身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只有达到育人目标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广大教师需要深刻认识这一点,将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以育人目标为教学的出发点,把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战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是不知道育人的重要性,但迫于升学压力,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如何提高学生应试技巧上,表现得急功近利;学生的成绩是提高了,但这些好的成绩并不能伴随他们一生,当他们走出校园需要自我提升之时,发现自己除了当初的好成绩一无所有,那该是多么的悲哀。每个人的成长只有一次,教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给未来奠基,那么,教师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对育人和应试两者关系的看法,育人和应试不是对立的,反而是和谐统一的。育人追求长期效益,应试追求短期高效,教师完全可以将育人的教育目标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即完成升学目标的同时又达成育人目标,而且从长期来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这种长期效益势必会持久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教学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的,一线教师只有认真研读学科核心素养和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从根本上树立育人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课堂有效知识含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效的知识是指能够建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智慧发展的知识,而记忆性知识长期来看是低效的知识,因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大部分死记硬背的知识终会被忘记。爱因斯坦曾说过,“当我们把学校学习的知识都忘掉后,剩下来的就是素质”。那试问如果我们只注重记忆性知识的传授,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脑海中还留有什么呢?“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而无穷矣”。教师的职责就是做这个“授渔”之人,尽可能多地讲述有效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当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不再是稀缺资源,如何获取信息、甄别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才是稀缺能力,教师也应培养学生这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的育人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最根本的教学资源是教材,如理科教材中包括科学史实、探究实验、资料卡片和社会链接等组分,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育人价值。根据科学史实,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内容,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品质;教师可以将经典实验作为课堂学习内容,通过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推理,最后验证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然后找学生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用教材中设置的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实验、最后交流分享实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然我们提倡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程内容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也可根据需要补充课程资源,发挥其丰富的育人价值,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4.
[2]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
[3] 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刊,199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