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动作分析

2019-01-10 03:42:34孙一鸣张秀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球乙组甲组

孙一鸣,张秀娟

(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通过对所测运动员的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和球拍拍头,得出以下结论:1甲乙丙三个组别的运动员均采用的是“平台式”站位发球,下肢蹬伸动作充分,转髋和上下肢动作衔接合理;2 三个组别的运动员均采用的是下摆引拍发球,由于动作完成角度来讲相对于无下摆引拍发球较为麻烦,不容易掌握关键性发球技术动作。因此,甲组运动员可以考虑将发球引拍方式改为无下摆引拍发球;3甲组运动员在发球时,存在抛球过高,导致击球点不稳定和击球点靠下的现象,在训练中应注意抛球高度,在训练时控制抛球高度,改善击球点位置;4在击球点位置的球拍拍头速度均在击球时刻以及合理范围内的击球前时刻,符合网球发球技术规律;5甲组和乙组均出现发球后重心不稳定现象,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着重训练发球后身体稳定性,要找到力量和稳定的平衡点;6丙组运动员由于本身就是二级以上运动员出身,所以专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而甲组和乙组的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上略有欠缺,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

1. 研究目的

发球是网球比赛中唯一可由自身所操控的技术环节,是唯一不受对手影响的重要技术动作。在大学阶段的比赛中,优秀的发球技术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通过对高校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动作的分析,可以提高高校网球运动的竞技水平,为我国优秀网球选手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为高校网球专项教学提供教学依据。在往年华光杯、大运会等网球比赛中,优秀的发球技术往往都能给运动员带来有利的比赛结果,而更高水平的比赛中,优秀的发球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在世界网坛排行榜中,前几位的选手无疑都有着优秀的发球成功率和发球时速。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时速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来提高我国高校网球竞技水平,提高高校网球教学质量,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员网球技术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收集网球发球技术及相关生物力学方面的书籍、文献,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归类整合分析。

2.2 专家访谈法

向从事多年网球教学训练工作的教师及教练员请教有关教学过程中关于网球发球技术的问题,走访了解网球运动的生物力学专家教师并请教相关生物力学知识。

2.3 三维录像分析

采用佳能专业高速录像设备,拍摄频率为60Hz。三维定标框架为四根定标杆,每根定标杆上七个定标点。定标尺寸为两米半径的空间,摄像机分别位于录像对象左右两侧,以120度夹角对受试者进行录像,使受试者整个发球动作处于录像范围内,并且在高度上要保证录像范围比受试者抛球高度要高。记录受试者十个成功发球中相对比较成功的发球进行分析。使用Simi Motion三维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甲乙丙三个组别的各十名网球运动员发球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膝关节运动特征

根据数据分析来看,高校男子网球运动员均有屈膝蹬地的技术特征,但在幅度上略有不同(如表1)。

表1 膝关节弯曲角度

膝关节的弯曲和蹬伸是发球技术动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增大下肢肌肉的弹性势能储备,为将力量传递至击球点起到铺垫作用。同时膝关节的弯曲使重心降低,增大了球拍的作用距离,对提高拍头速度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是膝关节弯曲幅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有效地将力量传递至击球点,从而会对整个击球动作的连贯性和力量的传递产生不利影响。膝关节弯曲幅度过大,会影响膝关节的弹性速度,影响全身的协调性和击球动作的连贯性;膝关节弯曲幅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发挥全身作用力,影响击球效果。有效的弯曲角度能合理的将下肢肌肉弯曲所产生的弹性势能传递至击球点,对发球的力量起到关键作用。由于不同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同,所以在膝关节弯曲角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范围,但是正确合理的利用膝关节弯曲蹬伸可以有效提高发球的速度和力量。通过数据及日常训练观察发现,甲组在第一发球过程中,有出现膝关节弯曲幅度过大的现象,对发球技术动作连贯性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乙组甲组弯曲幅度较为合理。

3.2 髋关节运动特征

在发球技术动作当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技术特征就是转髋动作。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教练员往往会用“转体”一词来形容转髋动作,但单纯的转身和转髋有着明显的差异。髋关节的转动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男子网球发球好手中,髋关节的转动都非常的明显。而在击球时刻的髋关节转动速度也是影响第一发球时速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三个组别在发球时转髋情况如表2。

在力量的传递过程中,髋部起到的是“承下启上”的作用。髋关节的转动可以将下肢力量传递到击球点上。这就是网球训练中对核心力量的训练要求要高过力量训练的原因。合理的“转髋”动作才是增加发球速度的关键点。过分的提高上肢力量,利用手臂的力量来提高发球速度和力量会导致手臂对球拍和击球点的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球准确率下降。因此,训练过程中掌握合理的转髋方式,可以从技术上保证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的结合,使整个发球动作更加合理,可以有效的保证在发球准确率的基础之上,提高发球速度和发球力量。根据数据来看,高校网球运动员在“转髋”技术动作上,技术动作基本合理。

表2 髋部转动特征

3.3 肩、肘关节运动特征

肘关节在网球发球技术动作中,重要的动作有两个:“搔背”动作和击球动作。

“搔背”动作是指在运动员重心降至最低点后,球拍拍头下降,运动员通过肘关节、肩关节的伸展来降低拍头高度直到拍头降至最低点;击球动作则是球拍降低至最低点后到击球点。在此阶段运动员需要通过躯干力量来带动肩关节和肘关节形成一个“鞭打动作”。通过“鞭打动作”来提高拍头速度,增加击球力量和击球速度。运动员“搔背”动作的幅度是由运动员球拍降至最低点高度和重心高度的高度差来反应的。在三个组别的运动员中,甲组高度差为0.32米,乙组高度差为0.12米,丙组高度差为0.13米。“搔背”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大挥拍距离,提高拍头速度。理论上来讲,拍头最低点高度和重心高度的高度差越小,对提高发球速度的作用越高。由此来看,甲组相较于乙组和丙组差距较大。在“搔背”动作结束后,躯干肌肉迅速收缩,持拍手肩关节、肘关节肌肉收缩,带动球拍迅速向击球点运动。此阶段目的是通过全身力量的传递,使拍头速度迅速提升,从而提高击球速度。

3.4 球拍拍头运动特征

拍头速度是发球球速的衡量标志之一,理论上来讲,拍头速度越快,球速越高。拍头的加速是从“搔背”动作开始直到击球点加速停止。理论上来讲拍头最高速度出现在击球点是较为合理的击球动作。甲乙丙三组拍头运动情况如表3。

根据数据来看,三个组别的选手球拍在击球点的速度情况基本合理,未出现击球点过早的现象。而在击球点高度方面,网球发球中击球点高度也是衡量发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击球点越高,可控的发球区域越大,即在可以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球速可增加范围就越大。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击球点是身高的1.52倍,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击球点是身高的1.50倍。因此根据数据来看,甲组平均击球点是身高的1.44倍,乙组平均击球点是身高的1.5倍,丙组平均击球点是身高的1.51倍。由此看出,甲组在发球时,有击球点偏低的现象,乙组和丙组在击球点的控制上较为合理。

表3 拍头运动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甲乙丙三个组别的运动员均采用的是“平台式”站位发球,下肢蹬伸动作充分,转髋和上下肢动作衔接合理。发球时上下肢发力顺序流畅,符合网球发球技术动作规律

4.2 三个组别的运动员均采用的是下摆引拍发球,由于动作完成角度来讲相对于无下摆引拍发球较为麻烦,不容易掌握关键性发球技术动作。因此,甲组运动员可以考虑将发球引拍方式改为无下摆引拍发球。

4.3 甲组运动员在发球时,存在抛球过高,导致击球点不稳定和击球点靠下的现象,在训练中应注意抛球高度,在训练时控制抛球高度,改善击球点位置。

4.4 在击球点位置的球拍拍头速度均在击球时刻以及合理范围内的击球前时刻,符合网球发球技术规律。

4.5 甲组和乙组均出现发球后重心不稳定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应着重训练发球后身体稳定性,要找到力量和稳定的平衡点。

4.6 丙组运动员由于本身就是二级以上运动员出身,所以专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而甲组和乙组的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上略有欠缺,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特别是注重身体柔韧性的训练。

4.7 丙组运动员在屈膝、转髋等技术动作上相对较合理,但是距国家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建议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注意动作细节,及时纠正以往不规范动作,已得到更好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发球乙组甲组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运动精品(2021年6期)2021-10-25 09:14:02
我国竞技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战术运动规律研究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8:00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棋艺(2014年1期)2014-05-20 02:01:25
提高排球发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谁的力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