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球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体育系, 广东珠海 519090)
在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也渐渐意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一些运动项目进行身体的锻炼。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虽其技术复杂、战术灵活多变,但场地要求不高,随处可见,且上手快,加上群众基础浓厚,在学校、社区、村庄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群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高校当中,但很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受伤认知甚少。所以此次通过对珠海市高职院校男子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研究,并针对产生损伤的部分和特点提出建议,从而使羽毛球爱好者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避免身体受伤,进一步扩大羽毛球项目在社会普及率。
表1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经spss17.0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结果显示KMO值为0.845,适合因子分析,且Bar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5,适合因子分析。
根据运动损伤因子旋转成份矩阵,我们将对因子进行分类、命名,主要有5大类,第一类运动知识及场地器材因子、第二类运动前身体与心理状态因子、第三类身体适应性因子、第四类预防保护措施因子、第五类情绪状态因子等。
3.1 运动知识及场地器材因子分析
3.1.1 球友掌握的运动损伤知识结构
不同的羽毛球爱好者存在着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技术水平级别不同和自身经历不一样,导致掌握的运动损伤知识程度是有所差别的,但对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3.1.2 家庭教育对运动知识的灌输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地位是显著的。比如家长的行为规范、体育爱好及行为方式都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体育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普通追求一种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都离不开身心的健康。从终身体育思想的角度来看,从小接受的运动知识的灌输会增加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时对运动损伤的警惕,在运动中会更加小心,更加注意有关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1]。最终,可以避免运动中运动损伤发生,起了延长运动的寿命作用。
3.1.3 对方动作是否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会影响到受力和发力没有顺着身体的关节结构和运动方向和不符合运动时的运动力学原理,可会增加肌肉拉伤或其他机群组织损伤风险。据相关研究显示,技术动作上的不规范,是运动过程中或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发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学习动作技能,在泛化的过程中,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差,在学习动作是常常要领掌握不好,容易发生各种错误动作而造成损伤[2],甚至错误动作一旦形成,将会对技术提高起到很大的阻碍。
表2 旋转成份矩阵a
3.1.4 场地是否适合运动
运动场地有硬块、地面摩擦力不够表面不平以及基本的器械满足不了基本运动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是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外部因素。因此,完善的硬件条件是展开日常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提升学校的体育人文环境。
3.1.5 场地是否与运动项目相符合
运动项目与运动场地的不匹配,不仅会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发挥而且引发运动损伤[3]。比如在专业的篮球场地进行跨栏运动,明显会引起滑倒等运动损伤的现象出现。在专业的运动场地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
3.1.6 场地器材和运动装备是否安全
运动场地不平,有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器材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表面生锈、不光滑,垫子之间有缝隙;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与锻炼者的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如护腕、护膝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的原因[4]。
3.1.7 组织练习方式是否合理
教学的内容、组织教法、运动负荷等的安排顺序要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都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由已知到未知,不断的提高。在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中,组织方式的恰当,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如果违背这一原则,不但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还容易造成损伤。
3.2 男子羽毛球爱好者身体及心理状态因子分析
3.2.1 求胜动机
学员的心里状态,与在打球的过程中求胜的动机过强,急于求成,造成心慌意乱;同时对运动过度热衷,不懂节制,也会对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5]。
3.2.2 注意力集中程度
羽毛球爱好者每一次打球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与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密切相关。注意力不够集中,使人对球反应变慢,造成击球动作的仓促完成,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注意力集中,不仅会提高击球的技术动作完整性,同时肌肉群合理运动,从而减少损伤。
3.2.3 身体状态
身心健康状态不良的学员,其力量、精确度和身体机能均显著下降,即使运动技术成熟的运动员,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严重的身体损伤。由于疲劳或过度疲劳的影响,会导致运动者的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机体的反应能力会下降,也是造成损伤的条件[6]。为防止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建议在高强度紧张的运动之后,注意对身体放松运动和韧带和拉伸,条件允许可以做些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尽量避免缺乏锻炼的人参加高紧张的运动竞赛和各种体能测验。
3.2.4 体能与运动项目的适应性
学生的肌力不足,受伤的几率就大。因为锻炼不足的肌肉纤维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较容易受到伤害,而且较弱的肌肉也容易被较强的肌肉拉伤。例如,股四头肌的力量过强,发力时就容易拉伤大腿后群肌肉。此外,肌肉的力量不足也会降低关节的稳固性,因而容易造成与关节有关的损伤。比如: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不足,就容易导致肩关节的损伤;股四头肌的力量不足又会引起髌骨劳损等。运动员的肌肉耐力不足,就容易因为疲劳而导致受伤。
3.2.5 运动负荷与身体状态
身体疲劳是机体功能状况不良的一种表现,生理状态不良的练习者,练习者的力量、精确度以及身体各器官机能等方面在运动过程中都会出现明显下降,在处于过度疲劳时进行体育运动,容易引起严重的运动损伤[7]。训练周期时间长,运动量大身体机体很容易产生疲劳状态,疲劳越积越多达到某个程度即会造成机体的过度疲劳,过度疲劳的产生很可能催化机体运动损伤发生速度,最终损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身心健康。
3.2.6 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与身体状态
通常训练会包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很多人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全面是致成外伤或使外伤加重的原因,却认识不足。从生理学的角度,不管是那一种内容的训练与培养,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在此过程中,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就容易发生外伤。错误的技术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引起运动损伤[8]。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规范技术动作中,没有领会到动作要领,练习中往往会引起错误技术产生,如果继续动作练习,就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最终引起机体组织的损伤。
3.2.7 打球前的身体状态
打球前的没有意识到准备活动重要性,使热身不够充分,也是产生运动损伤的期中之一。在准备活动上常存在缺点有: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立即进行运动,由于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伸展性活动还没有达到运动所需,导致了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活动不充分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充分的改进,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此时容易发生组织损伤,准备活动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之前已感到疲劳,正式进入运动时,身体的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9]。此外,准备活动的强度若安排不当,可引起肌肉拉伤。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当身体进入正式运动时,准备活动所引起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失去做准备活动的意义。
3.3 男子羽毛球爱好者身体适应性因子分析
3.3.1 在运动中,是否因技术动作而导致受伤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入门相对要求较低的运动,同时对动作技术规范化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对初学者而言,必须在专业教师或者专业教练员指导下,按训练计划练习,才很好地掌握和规范的羽毛球动作技术能力,而大部分业余爱好者一味凭着对羽毛球的热情和兴趣,没有意识到到掌握标准动作技术的重要性和击球要领,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形成不合理的发力动作,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10]。
3.3.2 运动后身体某部位是否有不适感
人体不同的关节部位只能承受一定的限度内负荷,一旦超出了它的承受限度,就会造成各种急慢性损伤,如果对单一动作多次重复练习时间过长,动作重复次数过多,超出了关节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便会造成肌键和关节的慢性劳损[11]。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很少注意运动后某部位的机体反应,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往往才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在做上网步法时,部分爱好者在前脚着地后,制动不及,导致重心前冲,膝关节过屈,超过足尖位置,使骸骨负荷过大,长期使用错误的上网步法运动,容易引起骸骨劳损。
3.4 预防保护措施因子分析
3.4.1 思想准备
预防保护措施的前提是做好思想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可以减少运动中出现损伤的几率。在实践当中,都要对整个锻炼过程要有一个宏观准备,如在运动前,整理好运动装备及相关医药用品,在运动过程中,时刻要注意身体周围之后的环境变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在运动后,要做到及时的肌肉拉伸及机体的有效恢复,为下一次锻炼做好充分的准备。
3.4.2 保护措施
一般来说,在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中,羽毛球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有着本身特殊的特点,运动量大,全场移动要求快,对膝关节、手腕关节、踝关节等发力关节承受的负荷较重,如果在平常锻炼的过程中不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导致对身体疲劳的一个积累,身体会一个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护具来保护好身体的关节,加强注意力,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
3.5 男子羽毛球爱好者情绪状态因子分析
3.5.1 情绪状态
在运动情绪管理上,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情绪低落,对打球消极,信心不足等,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根据数据处理和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得出了影响珠海市高职院校非体育专业男子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因子有运动知识及场地器材因子、运动前身体与心理状态因子、身体适应性因子和预防保护措施因子以及情绪状态因子。
5.1 参与羽毛球运动前,必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特征。
5.2 运动前积极合理做好身材的热身活动和羽毛球专项热身活动。
5.3 运动中保持放松的锻炼心态。
5.4 掌握各个击球技术的合理身体状态和发力部位,减少因技术不当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