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文言文阅读是制约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然而在阅读实践中却不会灵活运用,阅读文言文依旧感到困难,答题质量也不甚理想。
在一轮复习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无疑是扎实的,然而却难以培养学生有效的文言文阅读和解题能力,这一现象普遍困扰着高三师生,“众里寻它千百度,历经题海未解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阅读障碍有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正是教师进行“解惑”的最佳时机,点拨一下,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从而助力学生阅读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反之,如果不关注学生的阅读障碍,必然会出现教学不得法、教学没成效等问题。
本文以2018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为例,以笔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具体做法作为介绍内容,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文言文阅读难在哪里?最难的地方就是人名和地名,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如果连这两个基本信息都没有弄清,阅读文言文,自然会摸不着头脑。高考文言文多取材于“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这些历史人物学生大多不熟悉,除了传主之外,还有许多与传主有关的次要人物,只有弄清人名,才能梳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读懂故事情节。另外,地名也很关键,它与传主的经历密切相关。因此,阅读传记,首先要弄清人名、地名这两个记叙要素。
文言文语言简洁。人名只有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姓名”全称,后面常常省略为“名”;地名也是一样,经常会省略“州”“郡”“县”等行政单位。在阅读中,由于学生忽略对人名和地名的关注,经常会望文生义,产生误读。其实,不仅今人遇到这一阅读障碍,古人也会遇到,所以我们发现古人读书时,常常会把人名和地名给标注出来。这一方法立竿见影。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这三句: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这里人名涉及“涣”“任峻”和“峻”,地名涉及“洛阳”“剧”和“勃海”。学生阅读时根据前文,应该知道“涣”是传主王涣,“峻”是前文提到的任峻。“洛阳”是王涣任职的地方,他的职务是“洛阳令”;“剧”是剧县,任峻任职的地方,他的职务是“剧令”;“勃海”是任峻的籍贯,他是渤海人。只有把人名和地名搞清楚了,才不至于望文生义,才有可能读懂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断句题考查考生对内容的正确理解,分清人名和地名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8年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这里人名涉及“纯礼”和“仲淹”,地名涉及“永安”“永昭陵”和“京西”。考生如果能明确范纯礼是范仲淹的儿子,就能明白句中的“荫”是恩荫的意思,因此排除B项和C项。明确永昭陵和京西路是两个地名,自然能排除A项,选出正确答案为D项。
由此可见,阅读文言文时,明确人名和地名,就会扫除很多阅读障碍。
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繁多,且没有具体明确的考试范围,给备考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师生往往无所适从。在一轮复习中,教师会通过对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加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集中学习,让学生对“姓名称谓”“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文史典籍”“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天文历法”“古代地理”“古代服饰”“古代刑罚”“目录辞书”等内容有初步了解。
然而,学生在答题时依旧无法判断。因为考试不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注重考查语言品质、思维品质,即“准确”“严谨”“周密”和“理性”。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晋书· 鲁芝传》文化常识判断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三坟五典”这个成语考生是熟悉的,具体指哪八部典籍不需要记,只要知道是指古代典籍就可以了,因此A项正确;另外,考生初中时学过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有“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据此推断“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应该没有问题,因此B项正确;“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这句话太绝对,只有开国皇帝是打败对手,登上国君宝座的,那么后面的国君登基,难道就不可以称为“践阼”吗?很显然,C项有问题;“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多指”说法不绝对,较为严谨,“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找到原文“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根据“告老”一词,可以推断D项正确,因此这一题选C项。
因此,二轮复习要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语言品质、思维品质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内容判断题以人物分析为主,三套全国卷形式一致,都是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四个选项也都是先概括出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的分析。这一题和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择题一样,都具有迷惑性,似是而非,一不小心就容易看错。又由于是文言文,学生理解困难,且有畏难情绪,选择时不够细心严谨,甚至有的学生抱有猜、蒙的心态,所以常常会选错。
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咬文嚼字”的能力,使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克服畏难和浮躁情绪。根据题型结构,这一题一般在两方面设置错误:一是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概括错误;二是后面的内容分析错误。常常又以后者居多。常见的错误类型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地混淆,情感错误,逻辑错误,不合情理,翻译错误(望文生义)等。学生解题时切忌不看原文、直接判断,一定要用笔在文中把相应内容给画出来,然后细心比较,查找错误。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解题时,学生可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A.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B.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C.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
D.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通过“咬文嚼字”,不难发现:A、B、C三项原文与选项分析一致,D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曾布只是挑拨、激怒王诜,至于诬告纯礼是王诜自己的行为;第二“最终遭到免职”说法绝对,与事实不符,后文有“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文言文翻译分值高,丢分也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①关键词翻译错误,一错全错,从而一分不得;②翻译基本正确,但语言拗口,不通顺,从而造成扣分。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已经带学生系统地梳理了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留、删、补、换、调、变”翻译方法等文言知识,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常常又忽略了这些知识,依照日常形成的语言惯性进行阅读,导致翻译生硬,质量不高,得分较低。
所以,二轮复习中要重点关注文言文翻译的质量,检查质量的标准就是“通顺”。当翻译的句子不通顺时,一定存在问题:或者是实词、虚词解释不正确;或者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没看出来;或者是没有注意特殊句式;或者是没有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这就需要学生反复修改,直到翻译出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的翻译题: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考生如果不懂得灵活运用知识,就可能翻译为“人民思念恩德,为建立祠庙安阳亭西面,每次吃食物就弹弦歌唱来推荐他”。
这样的翻译读起来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自然会被扣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句中代词“其”“之”要写出指代对象;介词“为”后面省略的“之”要补充;“安阳亭西”是状语后置,前面省略的“于”也要补充;“食”是名词作动词;“荐”不要望文生义,要根据语境推断。翻译完后,反复读几遍,争取做到通顺流畅。因此应翻译成“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精准阅读能力,只要我们科学指导,突出重点,授之以法,精讲精练,一定能收获理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