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奋斗,舍我其谁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9-01-10 23:39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身处地时代情境

四川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深度解析】

一、直击材料内核,彰显核心价值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所选材料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1919年到2049年,前后跨越了130年,同时涵盖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倘若考生历史知识匮乏,又缺乏联想和想象能力,就无法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来看,命题人有意选取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天)、“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这五个标志性的关键节点,生动勾勒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将时代感召、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与自身的责任担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思考自身如何做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表达彼时彼地青年学生之所思、所想和所感,表达强烈的家国情怀,体现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展现当代青年应有的青春梦想和奋斗志向。

虽说这五个时代的差别非常大,对写作者的身份定位也各不相同,但是材料内核无疑是思考如何将“个人”与“国家”“时代”相融合,将“小我”与“大我”密切关联,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中去,以主人翁的姿态,唱响时代主旋律,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因此,考生写作时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素材储备,以特定时代的宏大背景为依托,将自己置身于滚滚的时代洪流之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想“彼时代”之想,言“彼时代”之言,发“彼时代”之声,成为彼时彼事的亲历者和特定时代的代言人。倘若考生脱离了特定时代的宏大背景,空谈爱国和梦想,抑或写一些与所选时代无关的人或事,则会言不及义,离题万里。

二、明确写作任务,还原写作情境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整体上设置了试题情境,同时也预设了此次作文的核心立意:“家国情怀”,即如何辩证看待“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小我价值”与“时代发展”“国家命运”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从而体现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可以说,材料首段奠定了作文的总基调,确定了写作的总方向和价值定位。

第二部分是一个明确的写作指令:“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仔细研读,这个指令包含两个具体指令:“任选一个”充分体现出命题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无论考生熟悉哪个时间节点的历史背景,只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最能发挥出自己特长的那个写作任务即可;“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个指令规定了考生写作时的特殊身份和独特视角是“青年学生”“当事人”,简单地说,考生写作时必须设身处地地还原所选任务的特定情境,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站在亲历者(即“当事人”)的角度去再现“彼时彼地”“青年学生”应该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不能游离于试题材料规定的特定情境之外,否则,就会造成偏题、离题。

材料第三部分设置了五个特定情境,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五个具体的任务选项。总的来说,每个具体的写作任务都有各自的特殊背景,考生必须明确每个时代的具体特征和具体使命,并以此为前提,深入思考青年学生在参加相应活动时应该“何所思”“何所想”“何所感”,思考当时的青年学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从而确定写作的主题,再根据读者的不同身份选择恰当的言语方式和语言风格。

如果考生选择任务①,就必须紧紧抓住“1919年5月4日”这个时间节点,调动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设身处地地思考100年前的5月4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身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学生,在“学生集会上”会发出怎样的震天呐喊?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高扬“五四”的两面旗帜——科学和民主,进而发出“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等时代最强音,表达当时青年人火热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只要植根历史,演讲稿感情真挚、激情澎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即可吸引阅卷老师。

如果选择任务②,考生则应当紧扣“1949年10月1日”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回顾近现代以来积贫积弱的祖国所遭受的种种屈辱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事迹,表达“站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结合“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这个特定情境,考生可以放飞想象,适当描写自己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参加开国大典游行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进而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石破天惊的历史事件的划时代意义,在给家人传达喜悦和激动的同时,表达出当时的青年人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准备为建设新中国奉献青春的豪情壮志,也可以适当描绘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景。

如果选择任务③,考生则应当紧扣“1979年9月15日”这个时间节点,回顾1979年9月前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如果能联想到1978年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的“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断,自然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到当时祖国各地百废待兴的场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春回华夏,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身为青年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在开学典礼上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想和触动呢?只要考生顺利进入这个特定情境,就可以从投身改革、科学强国的角度切入,去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振兴的需要,传递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当然,要想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身为青年学生,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勤奋刻苦,学好过硬本领,否则,理想只能蜕变成空想,豪言壮语只能变成一句空话。

如果考生选择任务④,就要紧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这个特定情境,把重心放在青年学生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之后的感想上。当然,《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具体内容仅仅是一个切入点,考生可以适当联系100年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回顾百年以来,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中华儿女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作的英勇斗争,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祖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阐释弘扬五四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联系到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华为引领5G风潮”等标志性时代热点,进而表达当代青年爱党爱国、积极投身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考生选择任务⑤,则应紧扣“2049年9月30日”建国百年、民族复兴这个特定情境,“立足现实,畅想未来”,以杨利伟、屠呦呦等英模人物为蓝本,讴歌功勋人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功勋人物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点赞,从而表达新时代的青年对老一代功勋人物的崇敬与仰慕,进而表达“我”将如何接过“接力棒”,继承和发扬功勋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勇担新使命,逐梦新征程。

综上所述,这5个任务指令都要求考生表达青年一代在特定情境下的人生取向和使命担当,以及如何才能肩负使命融入时代潮流,为国家民族的长远规划构想。当然,考生无论选取哪个具体任务,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今天中国的强大,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完成华丽变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梦想成真。因此,在2019年这个极其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在完成后面几个任务时,可以适当联系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否则作文容易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刻性。

三、明体定格,看人说话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在布置具体写作任务时,还特意确定了写作的文体格式和表达交流的具体对象,倘若考生忽视了这一点,就极有可能离题万里。

任务①要求写演讲稿,考生的作文就得符合演讲稿的规范格式,如:顶格写称谓,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结尾加“谢谢大家”等。此外,正文内容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考生作文必须契合“1919年5月4日”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和“学生集会”这个具体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切忌对牛弹琴。文章感情要充沛,语言要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尽量将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转化为口语。

任务②③⑤要求写信,但是写作对象又各不相同,任务②的写作对象是家人,任务③的写作对象是同学,任务⑤的写作对象是“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因此,考生的作文不仅要符合书信格式,注意开头顶格的称呼、换行空两格的问候、结尾的祝福语以及落款和日期等具体格式,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恰当的内容和适宜的表达方式,包括交流的语气与格调等,都要仔细考量,力求表达准确、鲜明而得体,不可信马由缰。

任务④是写观后感,考生应由此及彼,在具体“所观”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简言之,写观后感,“观”是由头,是基础,是动情点;“感”是具体的“骨肉”,是重头戏,是出彩点。

总之,无论是演讲词,还是书信和观后感,考生都不能忘记自己“青年学生”的特殊身份,要“看什么人说什么话”,有的放矢,切中肯綮。针对不同的对象,文章在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对表达方式的选择乃至言语措辞和语气上都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认真揣摩交流对象的身份,方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阅卷风向】

一、紧扣材料,立意高远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材料有三个关键词,“青年”“国家”“爱国奋斗”。材料中“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接续奋斗”无不昭示命题人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其精神内核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将“个人”与“国家”和“时代”相融合,将“小我”与“大我”相关联,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中去,以主人翁的姿态,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倘若考生抛开试题材料设置的宏大背景和具体的写作任务,泛泛而谈爱国和报国,则会游离于试题情景之外,很难进入二类作文。

二、设身处地,贴合背景

考生无论选择哪项写作任务,都必须超越现实中的自我,成功穿越到所选任务的具体场景中去,比如,写演讲稿,就必须穿越到100年以前的五四运动,将自己置身于百年前风雨飘摇的时代洪流中,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被重新瓜分的悲惨命运,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有为青年该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只有这样,考生的作文才不会装腔作势、苍白无力,否则就只能拼凑一些零散的历史碎片,很难抵达听众的内心,当然也就无法感动自己,更不要说感动阅卷老师,赢得赞许。选择任务②,考生如果不能成功穿越到“开国大典”这个特定时代,又怎么能表现出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屈辱、终于站起来,建立自己当家做主的国家的鼓舞与欢欣?如果考生写作时未能以所选任务的特定时代背景为依托,设身处地地思考和表达,以彼时彼事亲历者的身份立言,则难以写出一类作文。

三、符合文体,切合身份

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不仅规定了作文的具体文体,且在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符合文体特征”,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所选写作任务,确定自己是写“演讲稿”“书信”还是“观后感”,但不管考生选择写什么,都必须中规中矩,符合所选文体的规范样式,否则就会被扣3~5分。除了要符合试题规定的具体文体的规范格式,作文的语言风格和交流方式等也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一般要求,不仅要契合写作者“青年学生”这一特殊身份,还必须切合写作对象的身份,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得体。倘若考生紧扣材料立意,设身处地地发声,却忽视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文体格式,则作文得分极有可能在二类下限和三类作文这个区间。

【考场佳作】

挽救危亡,舍我其谁——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请大家静一静,让我也来说几句。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分子,我国代表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这本是人之常情,毋庸置疑!但由英法美德等列强掌控的巴黎和会居然断然拒绝了我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更为无耻的是,“和会”竟然决定要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理由之一是他们出兵打下山东和胶济铁路,二是中国政府签订过“二十一条”——你们听,日本的理由何其荒唐!

“首先,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然存在疑问,因此,‘二十一条’理应废除!其次,根据国际法情势变迁之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不平等条约理应无效!再说,山东是孔圣人的故乡,对中国人而言,山东是我们的文化血脉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山东就是东方的耶路撒冷!”你们听,我方代表顾维钧的反驳铁证如山,真可谓字字千钧。可是,弱国无外交啊!强盗们,居然谋划将我可爱的祖国,又一次瓜分!

然而,我们腐朽的政府,昏庸的当局者,居然罔顾顾维钧先生的满腔热情,置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愤怒于不顾,妄图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当帝国主义的走狗,竟然要求我方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北洋政府的可耻行径,可以说,天地人神共愤,我等血性青年又怎能缄默不言,苟且偷生?

《管子》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试看今日之中国,坐拥战胜国之身份,却被加之战败国之待遇,此乃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列强妄图瓜分青岛,置我主权于不顾,此乃不仁不义,有失公允!名为独立国家之政府,却处处为列强所掣肘,竟甘当汉奸走狗,此乃摇尾乞怜,不顾廉耻!如此不仁不义无礼无耻之政府,有什么资格代表我华夏儿女?他们有什么资格决定我泱泱大国之生死存亡?

亲爱的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尊严,靠不了腐朽的政府,靠不了昏聩的当政者!正如雨果所言:“青年人,我们要鼓足勇气!不论现在有人要怎样与我们为难,我们的前途一定美好!”历史不止一次证明,我们青年始终代表着时代的新生力量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就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啊,朋友们!中国需要我们,时代选择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手中!只要我们有责任、有担当,只要我们不怕牺牲、挽救危亡,我们的国家就会像涅槃的凤凰,傲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抛洒热血荐轩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悔于火热的青春,无愧于时代的选择!

同学们,让我们举起右手,发出震天的呐喊:

“我们不做奴隶!救亡图存,还我青岛!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卖国贼!”

谢谢大家!

【评分】

一类文上

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

【名师点评】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①主副标题,相得益彰。文章以主标题“挽救危亡,舍我其谁”点题,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并以“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为副标题标明选择的任务,界定写作范围,将阅读者迅速带入特定情境,可谓画龙点睛。②设身处地,贴合背景。本文紧扣“1919年5月4日”这个时间节点,通过还原当时学生集会的生动场景,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演讲内容具体,场景描绘真实,语言掷地有声,具有极强的鼓动性。③旁征博引,彰显底蕴。本文引用了顾维钧、管子、梁启超等人的经典语句,既增添了文化底蕴,又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谓一箭双雕。总之,无论是文章立意和内容表达,还是文体格式,本文都比较符合演讲词的一般范式,作为考场作文,被评为一类文自然无可非议。

猜你喜欢
设身处地时代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成语班
设身处地,追本溯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知人吟咏悟人生
e时代
e时代
品德课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实践策略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