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发金
周末,理发。我问理发师:“你觉得技术最好的理发师应该是怎样的?”他说:“技术最好的理发师,不仅仅当时能给你剪个好看的发型,而且能够预测到一个月内你头发的生长情况,那个时候你的发型依然是非常好看的。”
同理,语文教学也应该能让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性的生长,语文教学改革也必须由此出发。
让语文教学良性生长,需要“向心结构”的引领。任何一堂课都会有自己的核心目标,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根基的生长,我们把它叫作“向心结构”。“向心结构”是课堂生长的方向。依据课标、学情、学本精心设计“向心结构”,确定精准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追求。这种“向心结构”的引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价值,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这一类甚至相关文章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策”可循,有“路”可走,从而促进言语智慧的生长。
让语文教学良性生长,需要“深入知识的背后”。龙安邦博士认为,知识具有三重意蕴,即知识内容(概念、命题与理论)、知识形式(方法、思想与思维)、知识旨趣(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在知识内容之中蕴含着知识形式和知识旨趣,教学时需将三者加以统整,使知识得以内化、转化、升华。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知识和能力本身做文章,而应通过反思性学习,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感受知识的意蕴上下功夫,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与知识内核,并从中挖掘出知识所携带、蕴含的内在价值。
让语文教学良性生长,需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学的生长性强调的是“生”和“长”,它不一味地注重结果,而更注重生命成长的过程,注重的是成功之前的发展,而非发展之后的成功。“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就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断地从现有水平提升到可能水平。
让语文教学良性生长,需要触发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力。生长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要。语文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生长,其首要的前提是作为生长的个体要有旺盛的向上的欲望,有生长的自我内在驱动力。如果教学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各种知识、技能就难以与学生的心灵相遇、交融和贯通,学生便难以获得智慧的提升;如果教学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难以将知识教学推进到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意义建构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依托语文教材,在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和挑战处等方面,敏锐地捕捉和定位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发点;同时,基于学生兴趣、情感和思维的触发点尽量设计出精妙、精当的问题。
让语文教学良性生长,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语言生长规律,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真正立足于儿童生长原点,指向生命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