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阅卷反馈及主观题答题技巧点拨

2019-01-10 19:24甘肃赵伟峰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观题答题试题

甘肃 赵伟峰

今年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参与了高考政治阅卷工作,这对我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之旅,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阅卷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主观题答题情况的整体分析,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对有效指导学生提高政治主观题得分率,进而提高政治成绩有了方向和方法的指引。

一、2019年高考阅卷反馈

1.主观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能力欠缺,对试题的知识范围、设问方向、最终落脚点把握模糊导致答题缺乏思路,不能明确相应的政治主体及准确定位具体知识。比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40题第(1)问“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许多考生在审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连最基本的知识范围“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都没有审清楚,致使把答案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了劳动者或劳动群众上,因此得分较低。

(2)阅读能力不足,对材料的信息把握、分析、整合不全面,出现信息遗漏,最终导致不能有效利用材料信息,甚至出现大量抄袭材料语言的现象。比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38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好多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会分析整合材料信息,审材料不细心、不全面,遗漏了材料中重要信息,如材料最后一句“……交货期从36天缩短至26~28天等”本身就是材料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只要考生细心研读,稍加提炼就可得出“优化货物运输路线,成本降低”的这句答案。但恰恰相反的是这句答案却很少出现在考生的试卷上。

(3)拘泥于在知识框架内寻找答案,对于材料中的非知识性信息不敢用、不敢写,甚至出现一个问题写出十几个知识点的现象,大量做无用功,浪费时间。比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40题第(2)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一部分考生对材料中其美多吉先进事迹这些非知识性信息不能概括出普遍的内容,只是围绕《文化生活》罗列知识点。

(4)问题意识不足,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只是机械的罗列书本知识,缺乏把书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导致知识与材料脱节。

(5)教材知识体系掌握不严密,对每一个政治主体原理记忆、理解不精准,导致知识点的遗漏。思维和表达能力欠缺,缺乏与每一个政治主体相关的术语化语言以及相关的答题套路。比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39题,让考生从试题罗列的六项原则中任选三项并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其中第一和第二个原则的主体分别是党和政府,相对较简单,但还是有一部分考生对党和政府等政治主体相关的术语化语言掌握欠缺,不能很精确的答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的职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志的执行者等导致失分严重。

此外,主观题还存在着要点短缺理据脱节;答题不严密,词不达意;答题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卷面不整洁,不易识别等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

2.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做(对教师的启示)

(1)依据教材,结合考纲,夯实基础,找准备考方向。引导学生构建教材知识网络,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识,力求规范、准确记忆和表达;(2)强化文综学科四种能力的培养;(3)关注时政,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精心选择训练试题,重点提升主观题解题能力。

3.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应该怎么做(对学生的启示)

(1)夯实基础,熟悉教材。教材是考试的根本,要构建教材体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2)加强审题,弄清题目要求;(3)突出关键词;(4)准确提取材料信息;(5)坚持原理与材料、问题相结合。

根据笔者高三多年教学经验和近几年高考政治阅卷反馈,结合学生平时主观题的答题情况,笔者认为造成高考政治主观题出现问题(上述所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答主观题的思维流程及必要的答题技巧,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年高考常见的不同类型的主观题答题思路和技巧做些点拨。

二、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点拨

1.主观题解答的正确思维流程

(1)审题:①审主体,是政府、公民、政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国家还是国际组织;②审角度——意义、措施、原因、启示、评析、体现;③审知识范围——哪个模块,哪个单元、具体知识点;④审要求——结合材料,最终解决什么问题。

(2)阅读材料——主题是什么,细读材料分层分段,迅速抓住各层含义,画出关键字词句,有些试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具体要做到:第一,整体把握,领悟中心思想(材料大概讲什么);第二,利用行文规律、标点进行分层,总结每一层次的信息,找出每一层的关键词;第三,厘清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递进等),最终把握材料最主要的信息;第四,材料信息较多的要学会加以取舍,提取有效信息、舍弃无效信息,对庞杂信息进行整合,做到条理化。

(3)回忆、对接知识:简单列举在设问旁边,迅速筛选可用知识。

(4)构建答案:逻辑层次,关键要点、主要论点、要点顺序。

(5)组织语言书写答案: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知识简洁化,要点突出化,书写美观化。

2.不同类型主观题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试题

【考情回顾】2019年全国Ⅰ卷第38题;2019年全国Ⅰ卷第39题;2019年全国Ⅰ卷第40题第(2)问;2019年全国Ⅱ卷第40题第(1)问;2019年全国Ⅲ卷第38题第(1)问;2019年全国Ⅲ卷第39题第(1)问;2018年全国Ⅰ卷第40题第(1)问;2018年全国Ⅱ卷第40题第(2)问;2017年全国Ⅰ卷第40题第(2)问;2017年全国Ⅱ卷第40题第(2)问。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或谁对谁的影响。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二是说明谁对谁的影响或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题技巧】①答题模式:材料+观点或观点+材料;②调用答题所需知识要点(明确知识);③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研究材料);④确定材料与知识对接点(比较分析)。

【典型试题】(2019·全国Ⅰ卷·38)(材料略)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试题以我国进口为话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情境,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渗透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设问要求说明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需要首先明确进口和国内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再来分析影响,有一定难度。

材料设问主体为中国,主体的限定词是“进一步扩大进口”,客体为国内经济,客体的限定是“积极影响”,材料中讲到的扩大进口内容包括降低税率、增加进口规模,丰富进口种类,优化进口结构,特别提到了进口清单中高科技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国内经济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 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降低关税,降低消费成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 600多家企业参展——进口商品的规模种类增加”“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进口高科技产品”等来谈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积极影响。

【答案】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2)措施(或对策)类试题

【考情回顾】2017年全国Ⅰ卷第38题第(2)问;2017年全国Ⅱ卷第38题第(2)问;2017年全国Ⅲ卷第38题第(1)问。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设问中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这类试题是高考政治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此类设问灵活多样,既可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人大、政府、企业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解题技巧】①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政协、司法机关、企业等;②如果没有明确主体的则要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策;③表述用语必须是动词,如坚持、加强、推动、履行、提升、优化、完善等。

【典型试题】(2017·全国Ⅰ卷·38)(材料略)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如何应对?

【解析】本试题以我国的生产库存和境外消费为背景,选材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主体为企业,然后要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我国消费品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从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角度分析。

【答案】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和高质量的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3)原因、依据类试题

【考情回顾】2019年全国Ⅱ卷第38题;2019年全国Ⅱ卷第39题;2019年全国Ⅲ卷第38题第(2)问;2018年全国Ⅱ卷第39题;2017年全国Ⅲ卷第40题第(1)问。

【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分析……原因”“说明……理由或依据”等形式出现。

【解题技巧】①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②必要性(或重要性、可能性)+危害性(连接词通常为不利于、违背、割裂、妨碍……);③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典型试题】(2019·全国Ⅱ卷·38)(材料略)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解析】本试题以中国某航运企业比港项目经营成功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个原因就在材料中,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经过整合、提炼得出答案。考生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材料的关键信息,答案组织要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答案】该航运企业主动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从特许经营权到控股权、到全面运营,获得港口经营与决策自主权;优化货物运输路线,港口经营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加强管理与技术投入,港口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

(4)意义(或影响)类试题

【考情回顾】2019年全国Ⅰ卷第38题;2018年全国Ⅲ卷第38题;2017年全国Ⅱ卷第38题第(1)问。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往往以“影响”“作用”“意义”等为字眼。要求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解题技巧】①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个人(公民等);②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二是区域范围,如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有何意义;③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强分析、归纳和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典型试题】(2017·全国Ⅱ卷·38)(材料略)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试题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为玉米市场对内包括供给、需求,对外包括国际市场进口和出口。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谈玉米价格下降对国内供给、需求的影响、对进口及出口的影响。

【答案】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生产企业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总之,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不能陷入误区、一定要分清类型,掌握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做到规范答题、有思路的答题、针对性答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主观题的分数,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猜你喜欢
主观题答题试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