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蒋春红 李 海
【背景材料】
2019 年5 月15 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召开的这一文明盛会,汇集了亚洲47 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会上习主席提出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三个期待和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集中反映了亚洲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深刻回答了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己达人、协和万邦的大国担当,对共创亚洲美好未来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具重要指导意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让我们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同创造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
【考点链接】
1.应对经济全球化。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亚洲各国人民要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各国要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2.坚持对外开放。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3.倡导合作共赢。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直面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提倡和平发展、开放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上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折射出一个大国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态度。
1.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基础上,发布有关会议文件,展示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媒体、智库、旅游、影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多边双边倡议、协议。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同时,亚洲人民也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经济发展是文明存续的有力支撑,繁荣富强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基石。
3.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珍惜发展的机遇,我们愿意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中国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一起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1.文化交流与传播。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变化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3.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4.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1.坚持联系的观点。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整体决定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的观念。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3.坚持发展的观点。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变化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5.坚持辩证否定。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跟踪试题】
1.2019年5 月15 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今年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世界瞩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佐证了 (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展览采取“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彰显亚洲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互鉴的轨迹,反映地缘相近、民心相通、和平相处的亚洲文化。这表明 (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习近平强调,亚洲各国人民要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各国要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为此,我国应该 ( )
①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减少对外开放力度
③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④提高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积极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习近平强调,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这启示我们 ( )
①要把“走出去”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③积极对外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
④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直面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提倡和平发展、开放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上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折射出一个大国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态度。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有利于 ( )
①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②提高区域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
③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局面
④导致了区域内各个国家税收的减少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6.习近平强调,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珍惜发展的机遇,我们愿意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中国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一起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中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 ( )
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②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③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受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具有地域性
9.习近平强调,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材料体现了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②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0.习近平强调,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其哲学依据是 ( )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③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
④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其他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可以为我所用,排除②。③中“走向同一”表述不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2.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展览采取“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唯一”表述不妥,排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3.C【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要求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①③符合题意。“减少对外开放力度”的说法错误;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维护自身利益问题,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4.C【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启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②④符合题意。要把自力更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反倾销问题,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5.C【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对于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区域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改变了”表述不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税收的问题,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6.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中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目标,维护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①③符合题意。②中“重大变化”和④中“战略盟友”均表述欠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7.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形式和特点。名篇经典、发明创造、恢宏建筑等表明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③符合题意。这些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都是人民实践中创造的,值得我们珍惜和享受,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特有现象和文化作用,排除①②。故本题答案为C。
8.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源远流长、民族性以及地域性,排除ACD。故本题答案为B。
9.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从实际出发和价值观的对错,排除①②。故本题答案为B。
10.D【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与创新。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就要树立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而树立创新意识也是辩证否定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彻底”表述欠妥,排除。③中“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