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科学体系 凸显思维过程 创建思维模型
——以全国卷“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指导为例

2019-11-07 03:48广东陈振发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观题客体角度

广东 陈振发

纵观全国卷近年主观题命题,不难发现一个趋势: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日益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并在题型上呈现不断转换升级的趋势。该题型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属于高难度题型,考生得分率低。在此笔者结合历年真题,就该题型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探索,为考生提高分数指点迷津,为教师指导备考提供参考。

【试题特点】设问模式一般为“结合材料,分析或说明A 对B 的作用或意义”“结合材料,分析或说明A 在B 中的作用或意义”,A 一般表现为具体的活动措施或政策;B 一般表现为抽象的概念性事物,如:在“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绿色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简述发展法制经济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宣传最美人物的事迹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等,在上述设问中,“坚持绿色发展”“发展法制经济”“宣传最美人物的事迹”“加快改革开放”等为具体性活动、措施或政策,在试题情境中有丰富的信息,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性事物;

这是信息型意义类主观题的升级版,要求考生在限定知识范围内,结合材料分角度分析说明A 对B 的作用或意义。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在坚持考查考生提取解读信息、分析论证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全国卷能力立意的风格。此类题在全国卷命题中高频出现,如2012 全国Ⅰ卷第39(1)题、2013 全国Ⅱ卷第38(1)题、2014 全国Ⅰ卷第38(2)题、2017 全国Ⅱ卷第39 题(2)、2018 全国Ⅲ卷第38 题、2019 全国Ⅰ卷第38 题等。

【解题策略】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的设问模式表现为“分析或说明A 对B 或在B 中的作用或意义”,在A 与B 的关系中,A 居于主体地位,B 居于客体(对象)地位,所以为了表述方便,在此拟将其解题思路方法概括为“主(客)体分解对应法”,可以简化公式为:“A-对应-B”。操作步骤一般如下:

1.分解主体。结合试题情境在整体分析“A-对应-B”的基础上,对设问中的A 这一具体的某活动、某措施、某政策进行分解,做到主体A 在试题情境中的信息要点化、层次化。或者虽在情境中无相应信息点但依据生活逻辑或常识推理分解A。

2.分解客体。在整体分析“A-对应-B”的基础上,根据设问的需要,对客体B 这一抽象的概念性事物进行学科理论的分解(即分解下级观点)。实践中也有部分试题不需要分解。

3.建立对应关系。根据设问的要求,将首端与尾端的分解信息建立起对应关系,最后结合材料运用学科理论组织做答。在实战中主客体对应可分为两种:顺对应法和逆对应法。顺对应法即带着主体分解信息去对应客体观点,逆对应法则指带着客体分解观点去对应链接主体分解信息。具体运用视情况而定。主体分解式和客体分解式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适合采用顺对应法;主客体分解式更适宜采用逆对应法,可以有效提高对应的速度和准确度,可以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在实战中具体有四种形式,分述如下:

一、主体分解式

在本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中,作为主体的具体活动措施、政策在试题情境中有丰富的信息需要分解提取,如思维导图1 中A 分解出A1-A2-A3……;或者作为主体的概念事物虽在试题情境中没有相应信息但依据生活逻辑或常识可以进行思维推理分解为若干信息点以形成与客体B 的对应关系,而根据设问的指向和要求,作为客体对象的抽象性概念事物不需要分解为下级观点,如思维导图1 中B,考生直接将主体A 分解之信息A1-A2-A3……与客体B 分解对应建立关系组织作答即可。思维导图见下图1:

图1

【典例赏析】(2017·全国Ⅱ卷·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主体分解式关系类主观题。本题设问比较隐性,

第一步要对设问进行学科解读。“创新精神”解读为“先进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要转化为“推动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本设问转化为:说明先进文化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第二步,分解主体。弘扬创新精神在情境材料中没有相应的信息点,但在整体分析“A 弘扬创新精神-对应-B 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依据生活逻辑或常识可以推理分解为:(理念与信念角度)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人才角度)培养创新人才——(文化角度)培育创新文化;

第三步,将“弘扬创新精神”的推理分解层次与“创新发展”建立对应关系并组织作答。

二、客体分解式

在本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中,具体活动即主体A 在试题情境中只是作为活动名称出现并没有蕴含角度差异化的信息,不需要分解提取,而根据材料信息实际或主客体内在逻辑关系,需要对作为客体对象的B 这一抽象性概念事物分解为下级观点或角度,然后,考生将客体对象B 的下级观点或角度与主体A 对应建立关系,最后组织作答即可。在2018 全国Ⅲ卷中出现。思维导图见下图2:

图2

【典例赏析】(2018·全国Ⅲ·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 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 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客体分解式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设问主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作为具体活动在材料中没有蕴含可供分解的学科角度,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实际和主客体内在逻辑关系需要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进行分解:

材料信息1“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分解出“(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角度1)传统产业角度”;材料信息2“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分解出“(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角度2)新兴产业角度”;材料信息3“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分解出“国际竞争力角度”;另外,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大幅提高劳动效率,可以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市场,因此根据A“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B“中国制造业发展”内在逻辑关系不难分解出“(生产是消费动力角度)消费角度”“(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角度3)生产效率角度”

最后考生根据对应关系,运用学科观点演绎到问题中去作答即可。

三、主客体分解式

在本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中,作为主体A 的具体性活动措施或政策在试题情境中有丰富的信息需要分解提取,且根据设问的指向和要求,作为客体对象B 的抽象性概念事物也需要分解为下级观点,然后将主体分解信息与客体分解观点建立对应关系组织作答即可,在实战中,对于对应关系不直接不明显的还需要考生进行思维推理构建关系。本类题侧重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近几年全国卷命题中的拔高题。比如,2012 年全国卷Ⅰ卷39 题第1 问,思维导图见图3:

图3

【典例赏析】(2019·全国Ⅰ卷·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 左右。

2018 年11 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 585 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 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3 600 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 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 亿美元,其中1/4 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①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生产与消费市场角度);②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角度);③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消费者需求角度);④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产品创新角度)。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主客体分解式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分解主体。A“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在材料中有丰富的信息层次,考生在审读材料信息时要分层标注:A1—“关税总水平由2017 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

A2——“进博会吸引了40 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 亿美元,其中1/4 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A3——“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A4——“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

其次,分解客体。B“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以转化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线索提示可分解为下级学科角度:B1——生产与消费市场角度;B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角度;B3——消费者需求角度;B4——创新发展角度。

最后,主客体对应。将主体A 分解信息与客体B 分解观点角度建立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组织作答即可。答案要点应该采用演绎式表述,把抽象的学科知识演绎到具体材料信息中去,实现理论与材料信息的融合以形成具体的关系型意义。

四、主体通过中介影响客体式

本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常见设问形式为“A 如何通过甲促进影响B 的”或“A 为什么能够通过甲而促进或实现B 的”。采用“如何”或“为什么能够”的表述只是设问表述形式上的差别,本质上都是要求阐述甲对B 的意义作用或影响,是意义类主观题的变形与升级。命题设计旨在考察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凸显命题的能力立意。如2014全国Ⅰ卷第38(2)问“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地方模拟卷如“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本类意义类主观题中,主体A 在试题情境中只是作为事件性名称出现并没有蕴含丰富的信息,而作为设问主客体中介的甲在试题情境中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点或自身包含丰富的知识点,本题解答关键要对甲在情境中的信息点或自身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即“甲1-甲2-甲3”(见下图一或二)等等,然后在“主体A——中介甲123——客体B”建立逻辑对应关系,最后结合材料和设问限定,依据逻辑链组织作答。客体B 在实践中具体分为两种:一为非概念性事物。如,上述典型设问中的“消费者受益”。二为抽象性概念事物。如上述典型设问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第二种抽象性概念事物在解题构思中一般要分解成知识点以和“主体A 中介甲123”建立对应关系。思维模型见下图4。具体“中介甲123——客体B”对应关系建立思维步骤似于前述(3)主客体分解式。详见前述。

图4

【典型赏析】(2014·全国Ⅰ卷·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2014 年2 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参考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使消费者收益。

【思路解析】本题设问“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是典型的主体通过中介作用影响客体式 意义类主观题,主体为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中介甲为市场机制,客体B是消费者受益。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是通过此三大机制来实现的,因此本题首先要对市场机制进行分解。其次,根据“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消费者受益”内在联系建立逻辑对应关系,形成逻辑链层次。

【具体思路】1.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导致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多——竞争加剧迫使企业不断提高商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受益。(价格机制)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导致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多竞争加剧——丰富商品种类和数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受益。(竞争机制)

3.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导致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多——商品供给增多、丰富商品种类和数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供求机制)

理清“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消费者受益”关系梳理逻辑链层次后即组织分条理作答。

猜你喜欢
主观题客体角度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神奇的角度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浅议犯罪客体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概述奥地利普通术语学中的对象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