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马桂莲 吴江
台州市黄岩区实施“一村万树”助推乡村振兴探讨
李萍 马桂莲 吴江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林业技术推广站 318020)
立足黄岩实际,结合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大力发展珍贵树、彩叶树,建设乡村大花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索绿化美化型、林苗结合型、林果结合型、林药混合型和休闲旅游型五种建设模式,种好“一村一品”,推进全域绿化美化。
一村万树;建设模式;黄岩实践
黄岩是台州市主城区之一,位于浙江东部沿海,林地面积6.76万hm2,森林蓄积量343.7万m3,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林业县。境内的长潭水库,是台州市中心城区及南片温岭市、玉环县近300多万人的饮用水源,由于有着较为丰富的林业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了台州市的“后花园”。近年来,黄岩区紧紧围绕浙江省“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目标、“新植1亿株珍贵树”和“一村万树”3年行动计划,全民参与义务植树造绿活动,全域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2018年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推进村48个。通过对53个村庄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黄岩“一村万树”建设经验,为构建高水平乡村绿化体系,为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黄岩实际,体现村情民情,结合美丽乡村、生态修复、经济林、中药材及苗木产业发展等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真正做到“见缝插绿、能绿尽绿”,探索了五种“一村万树”建设模式。
对村庄公共空间宜绿区域的绿化进行查漏补缺和完善提升,注重增加绿量、丰富色彩、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切实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以长潭库区湿地绿化美化提升为主的村庄有联益村、西洋村、山头下村、桐外岙村等。
在村庄公共空间绿化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四边区域和规模化要求,发挥产业优势,结合苗木市场需求,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建设大规模精品苗木示范基地,打造特色苗木。山北尤村结合桂花苗木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前蒋村发展黄金槐,大礼岙村主打竹柏,横山村、西泉村发展桂花苗木。
积极推广“一亩山万元钱”高效栽培模式,突出经济树种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果品村。以发展柑桔基地,种植“红美人”为特色的有新界、西岑、称歇、上下吉、上桧、上洋等,北山村种植蓝莓、东魁杨梅,溪东村、溪上村则以种桃赏花为特色。
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白晏村在药用植物园里种植木本金银花、芍药、银杏,直坑村林下种植三叶青、七叶一枝花、太子参等,打造林药混合示范村。
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注重森林观光、特色林业、森林体验等内涵,依托自然人文优势,积极开展绿化景观建设,打造特色休闲旅游村。岭下村种植银杏、落羽杉、樱花,打造版画观光村;横溪村环佛岭水库种植落羽杉、枫香、银杏等,打造森林旅游村;上郑村依托隔水公园建设,打造森林康养休闲村。
(1)因地制宜,按村定策。遵循“种风景、种生态、种文化”理念,编制《黄岩区“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由第三方机构根据村庄内外空间、立地条件、村庄特色,为示范村、推进村制定深度融合村庄特色、民俗文化的绿化景观设计方案,黄岩区农林局组织专家对各村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同时,在村庄现有绿化基础上,重点增加彩色树种和珍贵树种的种植比例,总量扩绿,结构增彩,藏宝于林,蓄富于民,切实提高绿化档次,改善人居环境。
(2)示范引领,打造亮点。政府和工商资本共同投入,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发展珍贵树、彩色树、乡土树、特色经济果木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精品村,实现每个乡镇建成至少1个以上的“一村万树”示范村,为全区建设“一村万树”提供样板和示范。
(3)规范建设,工程化管理。实施“一村万树”过程中,在植树造绿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推行购买社会中介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检查,乡镇街道通过公开招投标确认施工方,施工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施工业绩。同时,建立第三方监理和检查验收制度,区农林局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确保工作成效。
根据示范村、推进村不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将“一村万树”与珍贵彩色森林、森林系列创建、中药材种植、水资源保护、乡村旅游项目融合。
(1)与珍贵彩色森林相融合。积极开展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突出“成线、成片、成景”要求,提升整体景观,通过生态疏伐、补植等综合措施,利用整体块状与带状彩化、点缀式彩化、混合式彩化,使之达到美丽景观效果。2016年-2018年共新植珍贵树66万株。
(2)与森林系列创建相融合。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推动村庄绿化向生态化、景观化发展。全区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8个,省级森林文化小镇1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4家,森林人家3个。
(3)与中药材种植相融合。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建立高标准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并实施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生产、保障和服务三大体系。目前,共种植黄栀子、太子参等19种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6hm2发展到2018年的250 hm2,年产值达35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300 hm2,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
(4)与水资源保护相融合。通过退耕还林、入库生态湿地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减缓水土流失,提高水库抗风险能力,保障溪流清水入库,改善环境并增强生物多样性。2018年,在长潭水库库区消落带实施新植树木167hm2。
(5)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在宁溪镇白鹤岭下村、著名版画家顾奕兴的故乡,村中以版画为特色,对乡村民风民俗、山地森林、田园溪流等休闲资源进行整理,打造乡村文化主题式旅游。通过“一村万树”在村内荒地上共种植浙江楠、银杏、黄金槐、樱花等珍贵彩色树27 hm2,种出“一棵树”“一把扇子”和两个“白鹤”的图案,增强景观性。同时,以游步道、观光平台将森林景观和版画有机串联,带动观光旅游,推动民宿、农家乐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
坚持建管并举,做好绿化项目日常管护工作,把绿化养护工作纳入区对乡镇考核,全面落实养护管理措施和属地管理责任。在施工方一年绿化养护期满后,由乡镇(街道)派专人负责后续养护工作,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绿化美化成果。
“一村万树”行动是通过大力种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经济树种、乡土树种,构建高水平乡村绿化体系,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展现产业兴旺之美,传承生态文化之美。“一村万树”行动中,在做到“五个融合”的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将“一村万树”工作纳入乡镇一级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要综合运用生态学、景观学、森林文化及森林旅游等各类学科进行规划,确保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公民参与度;加强林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林业工作者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要改变重造轻管现象,做好栽后抚育养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成绿一片,为乡村振兴助力,为美丽乡村添绿。
[1] 林艳辉.略论如何在半干旱地区开展营林绿化工作[J].农家致富顾问,2015,(20):120-121.
[2] 况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及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9):124-125.
2019-01-05
S731.7
B
1004-7743(2019)03-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