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都处于高耗低效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辅导不到位,无法让学生及时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则因为小学生经常在缺乏写作灵感、素材不足的前提下写作文,常常出现照搬现成素材的不良写作行为,所以即便小学生的写作经验并不少,但是有效写作次数不多。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放飞学生心灵,以个性化教学理念来改善写作教学现状。
生活,是学生开展书面表达的基本前提,也是最为重要的素材库。但是,每个学生的人生成长过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际圈都是不一样的。对此,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现实成长经历,允许小学生描写不同的人、事、物,确保小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是真实的、准确的,从而切实充实作文内容,初步实现个性化写作教学改革。
就如在“习作:写日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写作诉求,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现实成长经历。在本轮写作指导中,笔者主动为学生解释了“个性化写作”这一理念,告诉学生写作本身是他们描述现实的基本手段,希望学生珍惜写作机会,用文字来记录个人成长。比如,在日记中,有的学生会重点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经历,比如亲友拜访、旅行经历、同伴交往等等。有的学生则比较安静,所写的日记内容是个人独白,以及自己以旁观者身份所观察到自然现象与人文活动。还有的学生会将作文作为自己发泄情绪、记录内心“黑暗”与阴霾的“树洞”,会记录自己与同伴、师长发生矛盾,或者自己所感受到的孤独、被抛弃等感受。
客观来讲,一篇好的作文会具备充沛的情感,体现着一种美好的品德,或者可以警醒读者反思现实。然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与情感发育状态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在作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思想也是不同的。对此,教师同样要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则,鼓励小学生自主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切不可让学生片面拔高作文立意,描述一些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的高尚情感,使得作文变得不伦不类,没有阅读价值。
就如在“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作文来记录自己的现实生活,表达成长理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且不能一直保持乐观健康的成长信念,所以笔者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情感真实,允许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个性化的情绪感受。比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描绘了生活中一处脏乱差的场景,表达了对恶臭垃圾的反感与厌恶之情。有的学生则在作文中描写了放学后回到家中看到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由此所感受到的踏实、幸福与满足感,表示母亲的背影与怀抱一直都是自己坚强、幸福的遁甲,让自己时刻感到被关爱、被呵护。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进度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会强迫学生完成统一的写作任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尊重小学生的写作意图,及时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搜集材料、构思与写作,让作文切实成为学生表达个人主张、思想与情感的渠道,促使学生积极开展书面创作,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切实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会有意识地解放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创新写作教学形式。比如,在“习作:这儿真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及时总结自己的观景感受,由此组织书面语言。对此,学生表示自己脑海中并没有明确的自然景观,难以展开书面创作。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星期的写作周期,鼓励学生自主展开采风、写生活动,详细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积极构思。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有的学生会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祖国河山的赞美;有的学生有可能通过自然景观而形成环保反思,产生号召大家保护环境的欲望,等等。面对学生的多元表达意图,笔者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认真传递个人主张。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落实个性化教学理念更加切合写作的本质,便于学生及时形成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关注小学生的写作行为与写作意图,让小学生写真人、诉真情,使其积极用文字来记录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