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第二小学
语文课是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认知和表达事物的重要课程,小学生因为刚刚从童稚进入规范学习,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很弱,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困难重重。而情境教学在课堂上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情境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我们学校是乡村小学,教学条件艰苦,但语文教研组克服困难,立足学校实际,用“土方法”创新运用情境教学手法,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明显的提高。现总结提炼我们的做法和一些感悟,与广大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交流。
以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作为学生情感上的切入点,并通过实际经验来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积累经验,运用经验,也能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的很多种植物可以运用到相关的课文教学当中,例如杨柳、松树、芦苇、荷花、仙人掌以及蒲公英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学习。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中,虽然很多学生都见过爬山虎,但并未仔细观察和思考过。对于课文细节描写的地方,如“茎叶长叶柄的反面”究竟是指什么位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长的像蜗牛的触角呢”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我是通过带着学生去现场,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讲一讲所观察到的,所体会到的,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乐趣。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时创设有效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对一篇课文有期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明白,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一个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运用实物、录音、录像演示等手段来讲述有趣的故事。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乡村小学,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小孩子天性爱玩,太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情境式教学就显得犹为重要。
如课文《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创设了小动物们的谈话情境,让学生了解大象想让耳朵竖起来的原因。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意思。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结合生活实践,由谈话导入“有没有同学去过动物园”“在那里你都见过哪些动物”?结合课文,播放大象视频,带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象,在图画面前能让学生会感受得更真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文。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一样,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彩色的梦》这篇课文充满“童心”,这是一首美丽生动、充满神奇想象的诗歌,富有生活色彩。“我”用它们编织了一大把彩色的梦,梦里有大块的草坪、太多的野花、大片蓝色的天空……多么美的梦境,多么奇妙的想象,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会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播放美妙的音乐伴随学生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意境中去,让他们更好地体会作者所写的美,将这篇课文朗读得更富有韵律,也更美。但要注意,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须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体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发展上要和谐、协调。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适宜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色的情境,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为真正激活语文课堂而不断努力。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开展教学,对于乡村小学的教师来说,小孩子天性爱玩,如果离开了情境教学,就会变成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太过于沉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要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走入文本,只有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活用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