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的基色重塑

2019-01-09 07:07张燕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张燕

摘要:声乐教学中基音色彩重塑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声乐学习者用嗓音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歌者美妙的音色产生源自于科学、合理的用嗓,饱满、健康的共鸣源自于嗓音基色的振动。声乐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嗓音色彩的科学塑造。

关键词:声乐   教学   基色重塑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06-03

一、声乐教学中基音色彩重新塑造的概念

歌唱中的基色指的是基音色彩,是歌唱者天生的基本音色,音色也是有色彩的。在歌剧演唱中,随着角色年龄和性格的变化,所使用的声音色彩就有所不同,有明亮色的色调,也有灰暗色调的,不同的色彩所展现的人物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说演唱者基色的把握,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基色稳定性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声乐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声乐学习者要经历从歌唱的自然状态发展到不然状态,再从不然状态过度到自然状态的过程。最开始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学生未经过声乐学习,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发声习惯为主的演唱发式,此时的发声状态比较天然,一般以真声为主,演唱时较自信,能找到较好的歌唱状态。 不自然状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定规格的发声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改变原有的发声状态和语言用声习惯歌唱,此时的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或别扭,学习过程不太顺利的话学生的歌唱自信心会受到影响,这种状态所曾现的就是不然的状态。再次回到自然状态是指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达到教师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可以较自然的以这种新的发声方式演唱作品,并重新找到演唱的自信心和表演的欲望。当然,一个好的声乐教师会将不自然的过程最大程度的缩短。教师的自身专业技能的科学性及对学生对自我音色特点的认识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声的过程就是学生嗓音重塑的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基色重塑的重要性

(一)歌唱中混声状态的要求

人的声音可以分成三种,一是真声,二是假声,三是混声。混声色彩的习得是声音学习的重点。在声乐教学中所使用的都是混声色彩。打个比方说,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放入一半的沙子一半的水,我可以看到沙子会沉在杯子底部,水在上部,所曾现的是上面是透明色,下面是浓浓的沙色。如果我们摇动水杯,沙子和水会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沙水共混的色彩。我们可以把沙子的色看成是真声色,水的色彩看成是假声色,而摇动后的沙水共色看成是混声色。混声色彩的掌握也是需要真声和假声通过不停运动混在一起而获得,它是一种不同于真、假色的特有色彩。真声的优点是有音色、有音量、有能力,能较真实的表达情感。但它的缺点是持久力差,容易声带疲劳,高音费劲,音域有局限性。假声的优点是有空间、不费力、可持久、易高音。缺点是声带能力差,音色空洞,气息浮且不易控制,漏气严重,情感表达不真实等问题。混声的特点兼具了两者的优势,即有音色、有能力,可持久,又有空间、不费力,最大程度的拓展歌者的演唱音域。混声的获得是离不开歌者的基因色彩的,混声唱法的目的是为了歌者能把美好的音色、健康的嗓音特点完美的传送给听众。

(二)建立个性嗓音的要求

音乐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歌曲更动人。这充分说明嗓音色彩的美是最能表达人心声的,是最有欣赏价值的。“人声如器乐般科学,器乐如人声般有歌唱性。”好的演唱法是以最科学、自然的方式帮助歌者将美好而有特色的声音传送出去,以最合理的方式帮助歌者拓展嗓音,以最节约的发声状态帮助歌者唱得轻松、唱得自然、唱得有特色。当我们谈起国内一些知名的歌唱家时,脑子里会很快的闪现出他们美丽而有特点的音色。如马玉涛老师,她的声音浑厚、嘹亮、宽阔,嗓音有磁性、有张力;如才旦卓玛老师,音域宽阔,声音明亮,音色集中、穿透力强,藏族语言特点突出;再如《洞庭鱼米乡》的演唱者何纪光老师,嗓音运用灵活、音色有特点,音域宽广,演唱技术细腻、委婉,表现力极强;还有更多优秀的歌唱家们如郭颂、德德玛、关牧村、吴雁泽、克里木等等举不胜举,这些优秀的歌唱家们的音色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三)歌唱中气息控制的要求

良好的歌唱对气息的控制要求是高的。声乐教学中特别强调声带闭合,可以说声带闭合是健康发声的基础。歌者在发声时,打开喉咙、自然呼吸的同时声带向下闭合与肺部呼出的气息产生对抗,这种压力会形成嗓音的声波振动即音高的产生,声波产生的同时也就形成了声带对氣息的控制。声带闭合有两个作用,一是与气息对抗产生有基色的、振动平稳的音高;二是与气息的对抗产生声带对气息的控制,这种控制是持久的、连续的。也就是说,声带闭合与气息产生的对抗就是产生音高、音色的,合理控制气息的途径。基音色彩越自然,越集中,稳定性越好气息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三、声乐教学中基色重塑的途径

(一)良好的呼吸

在歌唱中呼吸占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谁的呼吸对了,他的歌唱就对了一半了。良好而充分的呼吸是为了自然的打开喉咙,喉咙的打开是为寻找最美的音色而存在的。在歌唱中嗓音的寻找和嗓音的放置是极其重要的。《嗓音遗训学》中提到:美丽的声音是从自我开始,自我结束的。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嗓音,学会控制和利用它为歌唱服务,良好的呼吸也是为它而服务的。教师在声乐教学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呼吸状态不是盲目做的,要明确是为了歌唱时找到自己最美丽的、最自然,振动最平稳的声波而呼吸的。

(二)准确的起音

歌唱起音的准确性是决定能否合理用嗓、节约用嗓的关键。准确的起音要求歌者在自然的状态下有准备的呼吸,打开喉咙,以最小的、最集中的力量闭合声带向下挡气与肺部呼出的气息产生对抗,随之带有振动的音响产生。声带是歌唱发声的振源,振源的集中性和节约性是起音准确的关键。这种集中的音质是歌者所特有的美的基本音色,这种色彩不只是最初的原始的真声色彩,而是混合着假声的混声色彩。在进行起音的训练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因为挡气,歌唱的各个腔体变得僵硬,要持续保持正常、自然的呼气状态。声带的振动与气息的流动要协调统一,声波振动要均匀、平稳,对抗力量要平衡、持久,这样美好的、带有基音色彩的音色才能连绵不绝的延续下去。学生起音训练的准确性要求教师有一双好的耳朵,能够准确辨别哪个声音是最佳歌唱音色,提醒学生感受歌唱中各个肌群的运动状态并加强记忆。总之,教师专业技能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十分关键的。

(三)流动的气息

当美丽、自然的基色出现后,声带与气息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嗓音对气息的控制使得歌者能够自然,自如的控制气息的使用,以达到节约用气的目的。在歌唱中,音高越高所要求的气息压力就越大,控制这种压力的技术性就要求越高。好的、准确的声音都是声带对气息的节约控制形成的。歌唱中乐句的连贯,是靠气息的自然流动性完成的,可以说气息的流动是为了乐句的流畅、语感的真挚、嗓音的灵活而存在的。流动的气息是为了保证将自然的、有特色的嗓音连绵不断的传送到远方而服务的。流动的气息还可以帮助歌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歌唱,有益于歌者情感的抒发。在这种状态下歌唱,歌者歌唱的体态会是松弛、自然、大方、得体的。

(四)饱满的共鸣

很多声乐学习者以追崇共鸣的饱满感,而判断演唱音色的优劣。歌唱中,共鸣的作用就是将微弱的基音振动依托于共鸣腔来扩大发声量,饱满共鸣的基色源自于歌者嗓音的振动,这是种反射效果,它的振动源是歌者有个性的嗓音。当声带与气息产生压力时,振动产生,顺着自然呼吸状态,喉部打开个并不太大的空间,将振动的嗓音放置在里面,声带挡气自然延续,被压缩过的气流不断补充进喉部空间内。随着气息的自然流动,带有共鸣色彩的声音持续出现。歌者可通过压缩气息的流动将共鸣点送至喉腔、口腔、头腔。在嗓音遗训学中这样说道:“永远记住,不管感觉上和音响上它们可能多真实,喉以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这句话就充分说明共鸣状态的出现是喉一下聲带自然振动的反射,基音色彩越集中,共鸣的反射质量就越好。饱满共鸣的获得源自于稳定、集中的基音产生。

参考文献:

[1][美]弗·兰皮尔蒂等著.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