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怨》的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2019-01-09 07:07韩洁妍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演唱

韩洁妍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在1939年完成的一部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在我国音乐史上可以说是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就这部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笔者想从《黄河怨》的作品分析和演唱处理着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黄河怨》   演唱   《黄河大合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012-03

一、作品分析

(一)作者介绍

1.作者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创作了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还有论文集《风雨文谈》等等。曲作者: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人们称为“人民音乐家”。1938年赴延安,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到达延安任职期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1945年10月在莫斯科病逝。

2.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各国列强肆意瓜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8年展开了抗日三大战役:

(1)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的会战。这场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标志着两国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但它为中国民族工业向内迁移争取了时间,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也绝对不会向日本投降的立场。

(2)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鬼子在武汉展开的一场会战。中日自此进入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3)广州战役:日本侵略军在1938年十月向广州发动了全面进攻。广州沦陷后,发生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惨剧并没有使我们一蹶不振,反而更加激励了中华民族爱国、努力抗战的信念。

3.创作背景

当年冼星海回国后看到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看到了人民群众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深切的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要站在民族前面,站在中国前面,所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唱队进入吕梁山抗战根据地的途中,看到一个船夫在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上唱着船夫号子,船夫那高亢、悠扬的声音一直萦绕在光未然的心头,并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又结合了自己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进行了创作。他听别人讲过一位妇人的故事:抗日战争开始后,妇人的丈夫被鬼子杀害,她幼小的孩子也被鬼子残忍的刺死,她本人也遭到了日本鬼子的蹂躏,这位妇人遭受了日军惨绝人寰的侵害。光未然听到黄河上那位船夫的号子后结合这位妇人的故事创作出了《黄河怨》这首经典作品的词。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光未然时,碰巧听到光未然在朗诵《黄河怨》,冼星海觉得的这首词非常好,随后光未然又给冼星海讲述了他见到的波涛汹涌并非常壮丽的黄河还有那位妇人所遭受的悲惨故事后,冼星海震撼不已并十分感动,就开始创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写出了《黄河怨》,其他八个作品及伴奏仅在半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冼星海和光未然两位共同通过谱写了这一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就是《黄河怨》,整部作品仿佛是在为抗日战争呐喊,激起中华民族奋力抗战日本侵略的情绪。

(二)情感解读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就是情感。歌唱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是音乐与生活的桥梁。

冼星海曾写到:“《黄河怨》就是代表妇女被压迫、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惨痛的,是应该用眼泪来唱的一首悲伤的歌”,所以想要演绎好《黄河怨》这首作品,深入的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的情感,是每位演唱者的必修课。

二、演唱处理

演唱者需要先了解作品背景和创作者创作作品的初衷,才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黄河大合唱》就是冼星海和光未然为了唤醒中华民族千千万万儿女为保卫祖国、冲破压迫、反抗日本鬼子侵略所创作的。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巧妙的处理,把妇人那种伤痛欲绝的悲惨唱出来,唤醒中华儿女保护祖国、捍卫家园的心。

(一)仰天呐喊、低沉凄凉

这是全曲的第一乐段,歌词为:“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怨。”

慢速,开头是mp(中弱)符号。演唱者要把握好四三拍的节奏,要注意四三拍的特点是强弱弱。《黄河怨》用三个排比句开头,好像描绘出一幅妇人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神情有些恍惚,所以她做不到高声呐喊,只能低声吟唱,像是对天呐喊,又像是自言自语。乐曲开头在中音区,要演唱者轻声演唱,最好可以表现出苍白无力的样子,但是不能虚。这三句都要一口气完成,要做到情感不断气不断。三个“你不要”有一种一环扣一环的感觉,情绪也要层层递进,用悲痛且被气息包裹着的声音使听众感动。叫风、云、黄河不要“叫喊、躲闪、呜咽”是自己比它们还要惨,所以需要它们,来倾诉她的“仇”和“怨”。第三句“黄河啊”在节奏上就与前两句有明显不同,可以算作此乐段的一个小高潮,需要比前两句更加富有情感。最后一句要用渐强的语气表达出“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怨”的主旨。

(二)诉怨仇恨,声泪俱下

这是全曲的第二乐段,歌词为:“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愁又无怨,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这一乐段的开头和第一乐段一样,都是使用三个排比句开头,但不同的是第一乐段的力度符号是mp(中弱),而这一乐段是mf(中强),而且这三个排比句开头的节奏为附点节奏,这几句好像妇人再向天地控诉日本鬼子的罪行。到第三句“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的时候要唱出对日本鬼子的恨意。这一乐段的节奏对比之前有明显的紧缩,从而使音乐变的更加悲愤,紧张。之后又回到缓慢的节奏,好像是妇人控诉完日本鬼子之后想到自己的孩子似的,所以在唱这句的时候要弱,气息和情感都不能断,要唱出哭腔并带颤音的感觉,也可以视线向下,仿佛在缅怀自己惨死的孩子。在唱下一句的时候可以把视线向上转,用愤怒的眼神紧盯日本鬼子唱出我和你无愁又无怨,为什么要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这句的力度标记是f(强),在唱这句时演唱者要把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和对日本鬼子的恨都唱出来。

(三)悲痛欲绝 投河自尽

這是乐曲的第三乐段,歌词为:“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

这一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同第四乐段一起把全曲的悲剧情感发挥到了极致。这段的歌词与第一段大致相同,但是在情感的处理上又有很大不同。这段仿佛是风、云、黄河听到妇人的哭喊后也怒不可竭,所以风变成了”狂风“,云变成了”乌云“,就连黄河也跟着呼啸起来。开头力度符号为f(强),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强出,要把情绪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与第一乐段开头的mp(中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唱“黄河的水啊”的时候,要唱出黄河水汹涌的气势,在唱到“你不要呜咽”的时候需要渐慢渐弱,但此处要做到声弱情不弱,气息连贯。这一乐段结束句的渐慢渐弱为第四乐段情绪的爆发做了准备。

第四乐段的歌词为:“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仇来万重怨。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的这样惨,你要替我吧这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比血债清算。”

这一乐段节奏由之前的3/4拍变为6/8拍,要表现出妇人抱着必死的心将自己投入滚滚黄河水,并誓死要为丈夫孩子报仇的心,但无奈妇人一人的力量有限,她只能把自己投入黄河水中来洗清她的仇和怨。全曲的最高潮是“血债”二字,这两个字也是全曲的最高音,在小字二组b的位置,唱此句的时候要用一种视死如归、呐喊出自己全部愤怒和不甘的感情。最后“清还”的“还”字可以先用中强力度,然后渐强、延长到最强状态时强收,来把整首歌曲的悲剧力量发挥到极致。

由笔者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怨》这首歌曲情感的发展是有变化、有层次的,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投入情感。

三、结语

《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20世纪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我们在演绎该作品时,除了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品内涵和曲式结构外,还要把自己化为主人公,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情感。

猜你喜欢
演唱
浅析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联觉现象”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走向何方》教学论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研究
声乐教学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