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萍,周勇,林勇,黄汉津
作者单位: 314500浙江省嘉兴,嘉兴市康慈医院(沈慧萍、周勇、林勇);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黄汉津)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最常见的、病程迁延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罹患此病,其患病和致残率80%~90%[1],死亡率10%以上。精神分裂症往往是终生患病,需要长期维持服药。虽然抗精神病性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率,但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指南也不一致。为此,本研究以评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收治的患者88例,均符合:(1)《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2)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总分>60分;(3)年龄≥18 岁,≤60 岁,男女不限;(4)无脑器质性疾病;(5)从未接受过药物治疗,或至少在入组前1个月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长效制剂的患者。排除:(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2)物质依赖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障碍;(3)入选前 1个月使用过氯氮平≥200mg/d者;(4)患有或曾患有药源恶性症状群,严重锥体外系反应(EPS),明显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者,有严重自杀企图者,有严重冲动兴奋且不能进行药物清洗者,或入选前1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者;(5)最近30 d内曾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脱落标准:(1)发生严重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2)2周内症状几乎没有改善,或改善率<10%,需要添加非研究允许药物者;(3)一般药物反应,经相应处理患者依然无法耐受;(4)监护人撤回知情同意书,或患者自动退出;(5)门诊失访。采用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服用氨磺必利,起始剂量200 mg/d,最高至1 200 mg/d。对照组服用利培酮,起始剂量2 mg/d,最高剂量6 mg/d,视病情调整至治疗剂量后维持至研究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必要时可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助眠、抗胆碱能药物改善EPS及护肝药物,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及对糖脂代谢有影响的药物等,亦不联用电休克治疗,两组都不允许加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治疗开始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族史及病程等。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进行评定,测量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指标 [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评定对代谢方面的影响。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治疗第2、4、8周末,两组PANSS评分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基线降低(均P<0.05);研究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各时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 研究组第4周末开始BMI较基线时增高(均P<0.05),对照组第2周开始较基线增高(均P<0.05)。两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各时点糖代谢指标比较 研究组GLU在第2周末时较基线时降低(P<0.05),但都是在正常范围;各时点HbA1c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第2、4周末GLU及HbA1c较基线降低(均P<0.05)。两组各时点GLU和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各时点脂代谢指标比较 研究组各时点TC和TG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G在第2周末开始较基线升高(均 P<0.05),HDL-C第8周末较基线降低(P<0.05)。研究组第4、8周末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两组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原因[3]。氨磺必利作为一个选择性的D2/D3受体拮抗剂而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氨磺必利在低剂量时依靠突触前自身受体的抑制,相对于纹状体优先作用于边缘结构,增加多巴胺能神经传递。从理论上讲,这种独特的属性使氨磺必利在治疗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的以及其副作用方面区别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既往的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精神病性症状显著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不良反应较少[4-7]。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改善,提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确。本研究还发现,相比利培酮,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的改善更明显,这与Leucht等[8]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发现,氨磺必利相比奥氮平和氯氮平,似乎较少有引起血脂异常的风险[9]。本研究显示,虽然研究组BMI第4、8周末相比基线时增高,但BMI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治疗8周末GLU、HbA1c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发现,氨磺必利对于TC、LDL-C、TG等影响较小,引起血糖和血脂异常的风险很低,与Kotan等[10]研究结果一致。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各时点BMI比较 kg/m2
表3 各时点GLU及HbA1c比较
表4 各时点血脂和胆固醇的比较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