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君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730050
患者李某,男性,65岁,因“反复鼻塞流涕喷嚏3年余”于2016年4月就诊,患者自诉3年来反复出现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不适,晨起及受凉后可有所加重,期间曾间断服用香菊胶囊、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不规律进行激素及抗过敏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疗效欠佳,病情时有反复。于笔者处就诊时正当仲春时节,柳絮纷飞,患者每日鼻痒难耐,外出需时刻口罩掩鼻,稍有不慎,则喷嚏不止,甚时遗尿,不堪其扰。四诊摘要: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饮食欠佳、稍食即饱、大便溏稀、精神欠佳、神疲乏力、头昏困重,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患者以“鼻痒鼻塞流涕”为主症,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渊”的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脾气不足,肺窍不利。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为基础方,辅以化湿通窍之药,具体如下: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砂仁8g,木香10g,薏苡仁20g,藿香10g,佩兰10g,白芷10g,苍耳子10g,甘草5g。免煎颗粒,每日1剂,连服7剂。后患者复诊,感鼻痒、鼻塞较前有所改善,流清涕、喷嚏较前明显改善,食量增加,大便成形,神疲及困重感均改善,舌淡胖,齿痕较初诊减少,苔薄白,脉细。继续遵上方主旨,稍做调整,去藿香、佩兰,加山药12g,继服10剂,患者感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均明显缓解,饮食可,精神可,二便调,舌淡胖苔白,脉细。后予香砂六君丸成药善后,服用1月后以上诸症未再出现。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受外环境中的致敏原作用出现的鼻腔黏膜过敏性炎症。当今全世界至少有5亿多人群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在我国,主要的致敏原是屋尘螨和粉尘螨[1],这两种致敏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患者很难做到彻底预防和隔离。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西医对该病的认识主要与环境和体质有关,治疗以针对过敏原的脱敏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但因受治疗时间长、致敏原繁杂等因素掣肘,患者依存性欠佳,疗效不稳定。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祖国传统医学存在一定优势,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黄帝内经》中亦曰:“岁金不及,民病鼽嚏”,提出了该病与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致敏原看作是六淫中善行数变的风邪,风邪犯肺,肺失于宣降,而致鼻窍不通[2]。但人体致病,多因内外之邪相合而致,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故当外邪来袭,肺脾肾三脏虚弱,不足以卫外御邪,本虚标实、相合而致,鼻窍不通,出现鼻痒鼻塞、诸症频发。本病实质在于脏腑功能失调,肺窍不利。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该病辨证分型为以下三型: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3],肺脾肾三脏中,后天之本的脾脏,与本病的关系最为密切。《普济方》曰:“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至受病也,故咳嗽气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张景岳曾曰“凡鼻渊……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若执用寒凉未免引生他病,……则气虚与上多见头脑隐病及眩晕不宁等证,此非补阳不可,补中益气之类主之。”笔者认为此处的气虚多作脾虚论,盖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生发之所在,脾气不足,生化乏源,精微失布,其子肺脏不能受之温养,进而抗邪无力,邪气易扰。脾又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精微不生反成水湿,“脾为生痰之器,肺为贮痰之器”,水湿困阻,肺失宣降,难以驱邪外出,而使邪气滞留,正如《素问·示从容论》中曰:“天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因此,治疗中需以“培土生金”的方法,使母强子壮,脾旺肺健。笔者在遣方用药之时,着眼于顾护中焦后天之本,健运脾气,脾旺则肺自健,方剂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该方出自《古今名医方论》,是历代医家推崇的经典名方。方中由人参(多由党参代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甘草等药物组成,以起健脾化湿、行气和胃之效。重用人参(党参代替)为君药,以补益肺脾,使脾气得健,气血精微不竭,水饮痰湿不生,肺脏得母助力,御邪有利;白术助参健脾燥湿,扶助运化;茯苓甘淡渗湿,健运脾胃,党参长于健脾,茯苓善于渗湿,二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之妙效。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脾始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之甘温,以益皮毛之气,而闭腠理,不令自汗而损其元气也。”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现代研究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抵抗细菌病毒的功效[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芪、白术合用取玉屏风散之意,以顾护卫气,补益脾气,增强固表之功;陈皮、木香既助中焦气机畅达,亦助肺之宣降有力,使肺气宣发有节,御邪有利;半夏燥湿化痰,畅达气机;砂仁健脾化湿,在本方中更有芳香开窍醒神之妙用;薏苡仁助茯苓化湿健脾;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健脾;白芷、苍耳子宣通鼻窍,诸药合用,以“培土生金”之大法,共奏补益脾肺、化湿行气开窍之功,使脾气得健,肺气得养,鼻窍得利,脏腑自安,诸症自除。
回顾此患者求医问药过程,可见辨证必审其因,患者于笔者处就医前服药良久,但总以宣通鼻窍、宣发肺气为治疗主旨,收效甚微,盖因一味宣发肺气,未能认清本病脾虚为因,肺虚为果,需用补益脾气之法,培土生金以令母强子壮,通过调整后天之本的脾胃功能,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脏腑气机功能正常的“正气存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