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也明确提到,要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生产方式到产业模式,我国农业农村生产已经向新时代迈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振兴,需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和新业态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那么,从乡村振兴视野出发,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乡村经济之间具有何种关联?如何实现二者的互相推动和促进作用呢?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产业兴旺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进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因地制宜地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休闲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地区经济转型的一种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农村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而且,对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1]。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档次,就必须在对本地区的旅游生态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维护,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从而达到实现生态化发展与维护的目标。旅游资源开发与其他资源开发不一样,其主要特点是必须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下,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形成更加优美的环境,同时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开发,实现合理利用。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在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为生态环境优势和特色民俗优势,因此要充分结合农村旅游休闲经济特点,关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重复开发和利用。通过文化产品开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农村旅游发展,必将对一、二、三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乡村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产业,主要是其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其价值体现主要是通过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得以有效实现。因此,农村旅游业发展能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形成旅游产业链,在产业链不断发展互动下,必然对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产业链上下参与主体得自我发展来实现的。而农村旅游也必然带动本地区旅游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能成为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2]。
乡村旅游业形成的产业链及其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不仅在宏观的意义上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直接地体现为能够为广大农民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民增收等微观领域。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仅有效的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并形成完整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涉及到农村餐饮业、住宿业等多个行业,在农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不断向乡村旅游业产业链上下延伸,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也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农民可以通过餐饮业和住宿业来获得收入,从而形成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通过旅游业带动,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城乡融合,进一步强化城乡经济交流,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指导,将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策略。具体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生态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就是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生态资源和民风民俗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农村资源和农村文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对农村生态资源进行大肆破坏,扰乱本地生态秩序,破坏本地民风民俗,那么,乡村旅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这显然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要求,坚持生态开发理念和可持续开发理念,要对农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和旅游从业者的生态环境理念教育,通过理念更新,更好的推动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
其次,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职能作用。农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组成,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扶持和监管。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因此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过程中要尽量的向农村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特别是政府要发挥宏观职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一是要从顶层设计上细化乡村旅游的行业标准,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方向[3]。二是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对向农村旅游地区加强道路、通讯等资金和资源投入。四是政府要主动将乡村旅游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广泛宣传,吸引更多旅游者。五是要创新各种机制体制,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和力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最后,农村休闲经济发展需要与其他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国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更是倾注了更多政策和资源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该与这些政策措施进行有效衔接,诸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合理使用旅游扶贫部分配套资金,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整合资源,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以更好的生态面貌来迎接旅游者。通过与其他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由于农村旅游开发主体主要是本地方政府与相关旅游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很容易照搬照抄临近地区的已经成型的农村旅游景观,导致同质化问题,而一旦出现同质化问题就容易陷入价格战,加之地方政府宏观管理不力,景区之间产品同质化竞争就会演变成不断的价格战,不仅很难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由于利润不断下降,企业也难以全身而退,这种自杀式的经营方式最终会导致整个农村旅游陷入崩溃边缘。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旅游消费者而言,由于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者在这一地区很难享受到乡村旅游差异化服务,特别是在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经营者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在旅游产品上会偷工减料,旅游者很难体验到良好的旅游服务。
当前,随着各地农村旅游不断开发,各地区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部分地方政府不顾自身发展实际,为扩大招商引资战果,对乡村旅游开发企业许以重诺,以环境资源开发作为代价,吸引开发企业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过度开发,各种现代化建筑物齐上,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旅游景点山水格局,同时景区内现代化建设建筑物和其他配套措施与乡村旅游景点也格格不入,破坏了乡村旅游的美感,也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由于在开发之后植被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仅很难吸引到旅游者,同时也对本地区的居民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多地方过度砍伐树木,水体污染严重,使原来山水秀丽的农村旅游景点变得狼狈不堪,严重影响了旅游者体验。
一方面,由于很多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旅游开发景点,都距离城市较远,地理位置也较为偏僻,交通状况十分不便,各种恶劣的地理环境,让交通施工难度很大,对于旅游者而言可进入性不强。加之当地政府对乡村旅游管理不够规范,不仅道路泥泞不堪,同时停车场管理也非常混乱,容易造成路面交通拥堵,特别是部分村民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将自家场所或承包地作为停车场进行规划,借此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农村旅游地区住宿条件较为恶劣,由于很多乡村旅游景点都处于偏僻闭塞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很难建设标准较高的旅馆,很多旅客只能选择在农户家过夜,很多农户家里也没有卫生间,吃住条件一般,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对旅游者体验产生了一定影响。加之当前很多乡村旅游地处偏远,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手机覆盖信号较弱,网络不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旅游者旅游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农村经济发展入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他措施才能有着落,而农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能够成为乡村战略推进的有效措施。因此,农村旅游休闲经济与乡村经济振兴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推动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开展民俗旅游,加强对农村地区民风民俗的挖掘,打破传统乡村旅游模式,更好的留住旅游者,让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真正的乡土性。诸如,在旅游项目上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过程中,也可以让旅游者参加到果蔬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中。要按照协调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农村旅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旅游地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硬件质量[4]。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加强乡村旅游地区环境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为旅游者营造更加舒适卫生的旅游环境。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科学规划农村旅游景观。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色有机的农作物种植,让旅游者体验到真正的绿色、干净的农家菜,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依赖于旅游资源开发,而乡村旅游科学合理开发则依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投入。当前农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从招商引资层面看,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顾地方发展实际,只顾将旅游项目要做大做强,因此很容易在招商理念上就出现偏差,为后续自然环境破坏埋下伏笔。在审批过程中对旅游开发企业把关不严,将一些打着旅游开发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引入到地区农村旅游开发之中,这些企业一方面进行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将部分规划用地用于房地产建设,这与地方政府推动农村旅游开发初衷严重不符。此外还有部分农村旅游企业缺乏规范引导,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宰客游客现象,严重影响地方农村旅游形象。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规范,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理念,将农村旅游的绿色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招商原则;同时要严把审批程序,加强对旅游开发企业审核,确保旅游开发始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始终围绕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要严格落实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大对农村旅游企业的管理力度,促进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要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多数农村旅游景点多处于丘陵、山地地带,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不仅对于旅游开发而言难度较大,就连村民出行也成难题。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这一些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形成城市与农村旅游景点的交通互联互通,还要建设村落与村落之间的道路网络,特别是要将建设重点放在乡村旅游线路上,对乡村旅游线路加以科学设定,让旅游者少走弯路,提升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落实,加强村屯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对于旅游者而言,村容村貌是旅游者对农村旅游的第一印象。因此,要对乡村道路、房屋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加强公共环境卫生建设,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为旅游者创造更加舒适的旅游环境。此外,由于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容易与本地村民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提升乡村容纳能力。通过教育宣传让本地居民对旅游者更加尊重,更加重视旅游开放带来的实际作用。同时要对旅游景点进行科学规划,突出空间布局,并设置相关接待设施来接待外地游客,拓展容纳空间。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想得到有效保障,首先要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农村休闲经济与乡村经济振兴的关联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提升对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战略具体落实奠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