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袋栽香菇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2019-01-09 01:54赵明马贵山崔国斌庞晶抚顺市种子管理站辽宁抚顺000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抚顺000新宾满族自治县城郊林场辽宁新宾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10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温差

●赵明 马贵山 崔国斌 庞晶(.抚顺市种子管理站 辽宁 抚顺 000;.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抚顺 000;.新宾满族自治县城郊林场 辽宁 新宾 00)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主要是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及山西北部等地,香菇袋栽通常在11 月至翌年2 月制作菌棒,3~10 月进行出菇管理。生产者要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市场需求和生产经验来选用适宜的栽培品种,通常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和广温型品种。

袋栽香菇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有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含水量5 个要素。抓住了这5 个要素,合理调控好5 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获得香菇的优质高产,实现增产增收。

1 出菇期温度管理与调控

1.1 催蕾处理

香菇催蕾是出菇管理的重要环节。香菇是变温结实真菌,香菇菌棒成熟并转色后,需要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温差以及干湿差、光照和振动等刺激,才能促使原基分化和菇蕾形成。香菇最适出菇温度为13~25℃,最适昼夜温差为7~18℃。早春菌棒转场上架后菇棚内夜间温度保持在10℃左右,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昼夜自然温差通常是8~18℃。白天散射光强度在400lx左右。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早春菌棒培养棚内温度通常在23~28℃,或者略高,跳水式日温差是香菇催蕾极好的条件。如果自然温差不够,可以通过大棚昼夜通风调节,白天适度增温,夜间通风降温,拉大温差,制造适宜的干湿差。也可在夜间用冷水浇灌,造成适宜的温差和干湿差。如果出菇量太少,可以用木棒敲击菌棒刺激出菇。一般5~7d即可达到催蕾效果。

1.2 温度管控

香菇的温度管理与调控基本原则是“以季节安排(自然温度)为主,人为调控为辅”。温度是香菇原基分化与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香菇子实体生长适温范围是5~28℃,以13~25℃为最佳。气温低于5℃,子实体难以形成;5~12℃时,生长速度慢,菇肉厚,品质最优,但转潮周期长,产量较低;25℃以上时,菇体生长发育快,菇肉薄,易开伞,质量差。温度过高时,原基不分化,不能形成菇蕾或枯萎死亡。

针对香菇品种发育对温度的要求,管理上应根据不同季节灵活掌握。春、秋两季气温低时,只能靠自然气温人为加以调节,可把棚膜放低、盖严,提高棚温,充分利用晴天的阳光直射,增加热源,提高菌棒温度。春季气候由低变高,是香菇生长的旺盛期。但春季气候多变,低温阴雨或寒潮来临时则要盖好薄膜,以保温为主,管理上要结合不同气候灵活安排。夏季气温高时,加盖遮阳物、遮阳网,做到“三阳七阴”,结合通风管理,降低棚内温度,确保菇体正常生长。

7 月初至8 月末是本地区高温季节。日最低温度20~25℃,甚至更高,白天最高气温33~35℃,高温严重抑制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导致不出菇和菇体轻薄,质量极差。宜采取加盖双层遮阳网或加盖遮阳被、棚顶外增设冷水水帘、菇棚两端设置风冷水帘、地面四周冷水循环及其他制冷设施等降温措施,达到安全越夏和正常出菇的良好效果。

2 出菇期湿度管理与调控

香菇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与调控极为重要。菇棚内菌棒环境湿度是靠喷水来控制的。湿度是指菇棚内空间的相对湿度,含水量是指菌棒基质内的水分含量。菌棒含水量变化与环境湿度密切相关。出菇期水分管理的总原则是以保湿为主,结合通风调节干湿差。

香菇催蕾阶段,早晨或夜间利用冷水微喷和地面浇水增加棚内空间湿度,使其保持在85%~90%,持续3~7d,直到长出菇蕾1.5cm大小。菇蕾进入生长期后,停止向菌棒喷水,改向地面浇水,保持棚内湿度在75%~80%,直到7~10d本潮菇出菇结束。如果培养优质白面保鲜菇,可适当结合通风降低湿度,如果供应就近市场,可卖水菇,可以适当增加湿度。香菇子实体生长阶段,菌筒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期应结合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菌筒出菇的多少以及菌丝长势的强弱、自然气候的高低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分别采用浸水、注水和喷水的管理方法。春季空气干燥风大,对水分需求量也相应增大,注意棚内保湿,昼夜结合温度调节适度通风。夏季高温湿润,要揭开菇棚四周大通风降温。秋季气温低,只要保持菌筒湿润,适度通风,不致干枯即可。

3 香菇菌棒的休闲养菌与补水管理

每潮出菇结束后,菌棒内菌丝由于出菇营养消耗,处于衰弱或休眠状态,需要休闲养菌,分解吸收基质营养,恢复菌丝活力。同时菌棒内水分大量消耗,长菇越多,水分消耗越大,导致基质含水量低于出菇适宜含水量。因此,每潮出菇结束后,必须休闲养菌和补充菌棒内含水量。菌棒休闲养菌恢复良好,确保菌筒基质含水量达标,是夺取香菇高产的重要环节。通常夏菇菌棒正常管理从3 月份到11 月份能出5~7 潮菇。

3.1 休闲养菌期间的温、湿度和通风管理

当一潮菇全部采收结束后,停止向菌棒喷水,改向地面浇水增加棚内湿度,增加通风量,持续3~5d。之后每天早晚向菌棒喷冷水1~2次,每次持续3~5min。保持菌棒表皮湿度,防止菌皮风干致死和菌棒过度失水。如遇高温季节的高温时段,严禁向菌棒表面喷水,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烂棒。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后喷水补水。采收后休闲养菌时间为10~15d。

3.2 补水时期的补水量与补水方式

香菇菌棒休闲养菌期间,随时观察菌棒菌丝恢复情况,当菌棒表面菇脚窝内菌丝由浓白变成褐色、棒内菌丝由灰白变浓白、菌棒含水量下降到35%~40%左右时,即可给菌棒注水补水。大规模生产可采用专业压力注水针注水,小规模可以利用浸水槽浸水。

菌棒出菇适宜含水量在50%~60%,最适宜含水量为55%~58%。一般情况注水达到原菌棒重量的85%~95%,保证注水后菌棒含水量在50%~58%之间。随着菇潮的增加,注水量逐次减少,后期注水量可注到菌棒含水量的45%~50%。生产中可依据技术员注水实践经验和菌棒出菇量,适度调整注水量。切忌注水过量,否则易引起菌丝窒息,菌棒溃烂。最好直接用地下水,水温低,清洁无污染。

3.3 补水前后的空间温度和湿度管理

香菇菌棒每一次补水处理都是一次催蕾过程。补水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补足菌棒含水量,二是注入冷水降低菌棒温度拉大温差,刺激菌棒原基分化。由于菌棒大量失水,菌棒较干菌皮较硬,在注水前后要配合喷水。注水前2~3d和注水后2~3d,在夜间喷地下冷水,用以滋润菌棒表皮,减低菌棒和菇棚温度,创造适宜温差,增加棚内湿度,达到刺激出菇的目的。每日喷水次数和持续时间可以依据生产实践经验、菌棒失水情况和季节温度情况来确定。

3.4 休闲养菌期补水应注意的问题

3.4.1 注意保持湿度管理,菌棒休菌时间过长,失水过多,菌丝恢复不良,菌皮风干致死易导致杂菌滋生,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

3.4.2 注意防止注水过量超标,导致菌棒菌丝伤水而使菌丝窒息菌棒溃烂。

3.4.3 高温季节和日高温时段,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后再喷水注水,防止高温高湿导致菌棒伤热,导致杂菌污染。

4 出菇期菇棚内通风管理与调控

香菇为好氧性真菌,出菇期必须保持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催蕾阶段结合温度调控和温差管理继续通风。菇蕾发生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就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春季通风则必须结合自然气候和菇的长势合理安排,低温天气中午通风,温度较高时早晚通风,菇多时多通风。夏季高温季节,揭开四周棚膜,保持大通风。秋季气温低时,结合温度调控和湿度调控小通风。

5 出菇期菇棚光照管理与调控

光照是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必须是散射光,不能用直射光。出菇时期白天散射光控制在500~800lx。适宜的光照强度,长出的菇不仅肉厚、丰满、色深、柄短、品质优,而且还可利用光照来调节温度。光照不易过强,也不能太暗,太暗菇柄伸长,影响菇体质量,浪费基质营养。光照控制需要在生产实践中灵活掌握。

6 高温期菇棚管理

北方地区6 月中旬到8 月末,进入高温高湿季节,香菇的管理也进入关键期,应特别注意菇棚内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因素的管理。

6.1 大棚内的温度必须控制在25℃以下,最高不易超过28℃。如果超过这个温度,很容易导致菌棒产生绿霉或烂棒。当白天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上述列举的降温措施。

6.2 选择温差大、温度低的时段注水,结合喷冷水降温催蕾。夏季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注水不出菇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好注水的时间,一般在阴雨天注水最佳,如果没有阴雨天气,尽量选择早晚时间注水,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出菇。

6.3 出菇期喷水应该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阴雨天气少喷水或不喷水,加大通风力度,避免菌穴长时间积水,这样容易出现烂棒。

6.4 光线不要过强,避免大棚内升温,加盖两层遮阳网,上层连片,最好保持七成阴三成阳。

6.5 采摘后一定要清理菇根,避免残留在菌棒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如果大棚内湿度过大,这些菇根将会腐烂,从而感染菌棒。

6.6 保持菇棚四周大通风,卷起四周棚膜,使其高于菇架。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温差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针织暖意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温差“催甜”等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