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研究

2019-01-08 07:18薛凌烟
商场现代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国有企业

摘 要:国企具备诸多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都希望企业能够长时间稳定发展,企业的总价值也可以不断提升。但是在最近的这些年,国企进行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在本文中针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将其分成四个阶段来进行介绍,然后对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绩效管理一直都是企业所关注的重点。而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管理学界就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评价什么就去做什么。通过这句话就能够得知绩效评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企体制从刚开始出现到今天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其出现了较大的更改和变革。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国企体制造成了政治和企业的分离,政治与资产的分离,直接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同时也完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工作。这正是因为对国有企业的体制所做的诸多变革才能够让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自主经营管理,自己对盈利和亏损负责。这正是因为对国有企业的体制进行了变革,所以需要国有资产者对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和判别,也就是绩效评价,从而有效对国有公司进行监控和管理。所以要想使我国国有企业能够长时间稳定发展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下文中首先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并介绍,具体见下文。

一、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发展历程

该体系从刚开始出现到今天已经发展了有四十多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在本文中主要将时间作为划分依据,具体见下。

1.1978年到1992年

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国有企业试点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增加自主经营权,第二个方面是开始在国有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第三个方面是实行利润递增包干制度。虽然制订并实行了相关政策,但是还是受到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通过对这个时期的绩效评价指标就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在1982年的时候,我国经过相关机构的共同商讨共同制订了经济效益指数,一共有十六项,其包括产品产量完成情况以及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除此之外,其还包含总产值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提高率等。在1991年的时候,国家领导人经过商讨决定将经济工作的精力放在调整国有企业的经济结构以及增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另外针对工业企业进行绩效指标评价的时候更多地对效益指标进行考虑,不对产值指标进行分析。在1992年的时候,国家针对工业企业制订了经济效益指标,一共有六个,其包括产品销售率以及成本费用利用率,除此之外,其还包括流动资金周转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另外,其还包括净资产以及资金利税率。对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发现其研究重点由产值转变为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的影子。

2.1993年到1998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国有企业变革,帮助其构建现代化制度。要想完成现代化制度的构建,需要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可以和它相匹配。在1993年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完成企业财务通则政策的制定,并被颁发实行。在这项政策中对公司绩效指标进行规定,其一共包含八项指标,其包括资产负债率以及速动比率,不仅如此,其还包括流动比率以及存贷周转率,除此之外,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销售利税率都是其重要指标,另外,其还包括资本金利潤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该项政策的制定代表财务管理朝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前进,同时这也是一项重大突破,该政策中所规定的指标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要更加全面。由于构建现代化制度的需要,在1995年完成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并在当年将该项政策实行。在该项政策中一共包含十项指标,其不仅包括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及销售利润率,其还包括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及存货周转率,另外,在该项政策中还包括社会积累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社会贡献率。在1997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在这个阶段,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已经逐渐合理化和标准化。

3.1999年到2005年

随着我国对国企制度改革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这有效促使该体系由单一指标朝着综合指标转变,也只有这样,出资人才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这个阶段,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创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职能的变更。在1999年,我国制定并实行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该项政策的制定代表我国的评价指标实现体系化。在这部政策中包含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其分别有8、16、8个。这些指标主要从三个层次来对国有企业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包括资本效益情况以及偿债能力,不仅如此,其还包括资产经营情况以及发展能力情况,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完美结合。在2002年的时候,国家相关机构制定并颁发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中型规模以及大型规模的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并尝试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不断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解决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努力使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成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对出台的国有企业绩效评定体系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适应国有企业改革。

4.2006年至今

在中共十六大上对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明确要求,并制定和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这项政策上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对国有资产进行监控和管理。在2006年的时候制定并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进行明确要求,使其标准化,同时这也代表我国评价体系进去到一个新的层次。该项政策对综合指标进行规定,其应该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以及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其中前者有二十二个,后者有八个。前者主要包括八个基本指标,还包括十四个修定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体现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债务风险,其也能够有效体现企业的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情况。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发展创新以及风险控制,不仅如此,其还应该包括基础管理以及行业影响,还包括经营策略以及人力资源,另外社会贡献等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主要体现了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策略,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体现国有企业的管理成效。该项政策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资本运营的特点,同时也有效表现了市场经济原则,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其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其财务情况的一种真实体现,同时也可以较好地表现出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分析和探讨

对2006年所制定并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具备诸多特点,具体见下。

1.重点突出国企的盈利能力

在这个绩效评价体系中主要对国有企业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其包括盈利能力以及债务风险情况,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情况,在这四个方面中,该评价体系重点突出国企的盈利能力状况,其权重为百分之三十四。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要想长时间稳定发展就需要具备足够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出资人的资金数额是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保障其他人的利益。

2.强调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把收付实现制当成确认基础,其可以有效体现国有企业的财务安全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体现流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当前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体现。例如,可以选择使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来对其当前的盈利能力评价,可以选择使用资产现金回收率来对国企资产质量情况评价,可以选择使用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对国企债务风险情况评价。

3.注重国企的债务风险

和2002年国家所制定并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进行比较,能够发现该评价体系在对基本指标的选择上并没有发生更改,依然只有两个,其包括已获利息倍数指标,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资产负债率。但是其修改指标有所增加,在过去的职场上有多了带息负债比率,另外,还增加了有负债比率这个指标来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

4.关心国企隐藏的风险

在国有企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其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包括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企业的外部诸多因素也都会对企业造成影响。所以该体系在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中也对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进行了评价。其中主要对不良资产比率指标进行运用来对当前国有企业正常经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资产风险进行评价,另外,采取有负债比率来对其负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

5.关心国企未来发展愿景

该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对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情况进行评价以外,其也对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和利润的提升给予了关注,除此之外,其还对资本保值增值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来说,技术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其中也对技术投资比率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在改革开放时期基本形成并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内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本文中主要从四个阶段来对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是1978年到1992年、1993年到1998年、1999年到2005年以及2006年至今,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第一个时期偏重于产值和上交利税,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财务比率,在第三个阶段的绩效评价体系偏重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随着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国家为了有效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在2006年的时候,國有资产所有者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方面和使国有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层面分析,同时对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进行充分考虑,将投入产出作为分析的关键,并对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运用来进行比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很好地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并为考核和管理国有企业负责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红,杨宗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历史演进的中美比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9):18-21.

[2]杨德怀.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回顾与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118-121.

[3]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得办法.http://www.sasac.gov. cn/n1180/n1566n258203/n2471298/index.html,2008-10-21.

[4]李荣融.宏大的工程宝贵的经验——记国有企业改革开放30[DB/OL].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03/n2471298/in dex.html,2008-8-25.

作者简介:薛凌烟(1996.08- ),女,汉族,籍贯:江苏省盐城市,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企业绩效评价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国有企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