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江金琼 ,蒋林 ,石浪滔 ,蒋成明 ,向伟能
(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长沙 410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长沙 410000)
OVC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之一,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目前,临床针对OVCF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佳。而椎体成形术(PVP)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种骨折治疗中,但该术式具有单侧及双侧穿刺方向,其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2]。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老年OVCF患者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探讨3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对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150例。纳入标准:⑴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等检查证实为OVCF[3];⑵均有腰背部、下肢纵向疼痛;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⑷无沟通障碍和精神病患者,排除标准:⑴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⑵合并有陈旧性骨折者及类风湿关节炎者;⑶拒绝或终止本次研究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其中A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就诊时间2-10d;B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就诊时间 1-11d;C组:男 31例,女 19例,年龄62-80岁,就诊时间1-12dd。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3组资料比较 (P>0.05),见表 1。
1.2 方法 A组:给予保守治疗,即给予患者平卧硬板床休息,并置放矫形复位枕垫,及调整位置,酌情服用镇痛药物,30d后给予配戴脊柱后伸型支具以进行下床活动。C组:给予单侧穿刺PVP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枕垫和腹部悬空,一次性腰椎穿刺针(江苏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臂机透视下定位,术区消毒铺巾,麻醉显效后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病椎,选择责任椎体的椎弓根投影的左侧10点钟或右侧2点钟位置为进针点,在X光监视下经椎弓根部入路,将穿刺针(胸椎穿刺针为10cm的10号针,腰椎穿刺针为15cm的10号针)的针尖放置在椎弓根椭圆形皮质的外缘位置,明确针方向缓慢进针,选取合适角度顺着椎弓根的方向穿刺椎体(针尖达到椎体前中3/4处时),针尾略向头侧倾斜适当角度(30°)且穿刺针头过椎体中线,取出针芯并通过X光透视在拉丝期将调制的骨水泥缓慢注入,根据骨水泥弥散情况调整穿刺针方向,根据骨折程度确定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应注意防止骨水泥外溢进入椎管、椎旁静脉丛、神经根等,直至骨水泥完全充填空腔,确认满意后(在注射时如明显感觉到阻力则应立即停止,或者借助C臂机透视观察注射水泥的量)待骨水泥固定良好后拔除穿刺针,缝合1-2针、敷料覆盖保护穿刺处,术后常规止血、预防感染等处理,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散步、晒太阳等),每天锻炼1-2h。B组:给予双侧穿刺PVP治疗,即左侧10点钟及右侧2点钟进针注射骨水泥,在穿刺针达到椎体前中3/4处时,针尾向头侧倾斜角度约15°,针头无须过椎体中线,但针尖斜面仍须朝向椎体中线,其他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同单侧组。
1.3 指标观察和标准 统计分析B组、C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三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SF-36得分。其中椎体后凸Cobb角由受伤椎体进行确定和测量,即上椎体上缘垂线至下椎体下缘垂线的夹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测量方法为患者于X线检查协助下测量侧体位下受伤椎体和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正常椎高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正常椎体前缘高度×100%[4];VAS评分[5]总分为0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ODI指数[5]采用6级评分法(0-5分),共10项,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SF-36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被调查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B组和C组手术情况比较 C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 B 组(P<0.05),见表 2。
2.2 各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 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P>0.05),见表 3。
2.3 各组治疗前后的ODI、VAS、SF-36得分比较。C组、B组治疗后 ODI、VAS、SF-36得分明显较A组优 (P<0.05),C 组、B 组治疗后 ODI、VAS、SF-36得分比较(P>0.05),见表 4。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B组和C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3 各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
表4 各组治疗前后的ODI、VAS、SF-36得分比较
PVP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骨科疾病中,该术式通过穿刺方式在损伤椎体骨折区域注入骨水泥,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矫正骨折畸形,从而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但由于PVP手术实行过程可通过单侧或双侧经椎弓根入路,临床对于手术入路方式仍无统一标准。
而本研究结果发现C组手术情况低于B组,此与钟远鸣等[7]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表明单侧穿刺PVP治疗可降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骨水泥渗漏率。这有可能双侧穿刺PVP治疗手术需左右两侧穿刺,难度较单侧复杂,故其透视关注的次数及手术时间有所增加,同时两侧穿刺造成的真空缝隙应填充更多骨水泥,随着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其渗透率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在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方面,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C组、B组治疗后较A组改善,而张贤锋等[8]人的研究也证实了PVP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症,表明PVP术较常规治疗可有效修复骨折椎体及缓解患者的疼痛。这有可能由于保守治疗可避免骨折区域造成二次创伤,同时辅以外力牵拉改善骨折,但可能其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承受长期痛苦。而在PVP术中,可能由于其是一种微创手术,在高压下通过经皮导管注入骨水泥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固压缩性骨折,消除骨折结构微动,增加骨折区的强度和硬度,使得骨折块得以塑形和固定,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和角度,且随着骨折椎体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增强,骨折的疼痛得以缓解,同时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产生的热效应破坏了窦椎神经等周围神经末梢,加之其自身的细胞毒性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继而缓解患者的疼痛,而穿刺方向的不同与骨水泥的疗效无直接关系。此外,在SF-36得分方面,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C组、B组治疗后较A组改善,B组、C组基本相同,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选择不同穿刺方向的PVP术也可提高老年OVCF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由于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从而加剧骨量丢失,易引发下肢静脉栓塞、褥疮等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恢复,而在PVP术式下,可能由于其有效稳固骨折,使骨代谢平衡和骨骼正常钙化,继而增加了骨密度和骨强度,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双侧和单侧穿刺PVP均可有效改善老年OVCF患者疼痛、腰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单侧穿刺PV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