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9-01-08 08:32
关键词:工学科技期刊均值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00)

高校学报是以高校命名的、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高校学术交流、成果发表的主要平台,在培养有科技突破和建树的优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1]160。作为中国科技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与其所属学校的发展一脉相承,其整体质量也与其所属高校的水平和实力,尤其是科研水平存在重要联系[2]64。“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作为我国高校实力和名望的代名词,其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究竟如何值得研究。本文以51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报为样本,从这些学报的获奖情况和入选重要检索系统的情况、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的主要计量指标及其与相关计量指标的对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为增强其学术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对象

2017年9月21日,国家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42所高校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B类6所)(以下简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过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官网的查询及相关数据库的验证,统计确定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目前共有51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报(以下简称51种学报),其中6所高校有2种及2种以上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报,如吉林大学有地球科学版、工学版、理学版和信息科学版4种学报,山东大学有工学版和理学版2种学报,上海交通大学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种,武汉大学有工学版、理学版和信息科学版3种学报,浙江大学有工学版、理学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种学报,郑州大学有工学版和理学版2种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没有自然科学学报。本文以统计确定的51种学报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是指某一阶段内科技期刊在相应科研领域内的科研活动影响范围及深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期刊的学术水平直接相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价非常困难。目前,用计量指标对期刊影响力进行评价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方法。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很多,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权威的指标。本文选取包括影响力指数CI、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及排名、复合5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Web即年下载率在内的7个主要评价指标对51种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所有评价指标来源于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注]参见肖宏主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第15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7年出版。,且计量指标引用了复合类指标,如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等,避免了统计源文献只用期刊,不计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其他文献从而总体上导致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被低估的问题。

虽然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等反映科技期刊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是人们普遍采用的学术期刊评价手段,但是是否被高层次的期刊检索系统收录及获奖情况也是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也从51种学报入选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工程索引(EI)的情况和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的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51种学报入选相关检索系统及在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奖活动中的获奖情况来源于相关数据库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官方网站。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二、从检索及获奖情况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一)入选重要检索系统情况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各学科领域中较重要的、能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其遴选工作由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完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选取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议和定量评价,评选工作遵照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以定量评估数据为主、专家定性评价为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每年评估和调整一次。2017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2054种期刊(其中英文期刊106种),51种学报中,49种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率96.07%。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得出,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以E标记)两部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2017—201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229种(核心库887种,扩展库342种),其中中文期刊1028种。51种学报中有44种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其中,《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入选扩展库,入选率86.27%。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的核心期刊,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4年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有 28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核心期刊目录,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收录1983种核心期刊。51种学报中有48种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入选率94.11% 。

上述3种检索系统是目前国内最重要、最权威的自然科学类检索系统。从51种学报的收录情况看,44种学报同时被上述3大检索系统收录,占所研究学报的86.27%。47种学报被至少2家检索系统收录,占92.15%,只有1种学报未被任何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赵仁杰等的分析也表明,重点大学或历史悠久的名校学报在学术评价中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更容易进入核心期刊队伍,且大学学报的发展与其初始条件密切相关,并会形成长期的资源垄断[3]25。因此,从入选重要检索系统的情况来看,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头地位,已经成为同类期刊的排头兵。

表1 51种学报入选相关检索系统情况及获奖情况

序号期刊名称科技核心科学引文中文核心EI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1届2届3届4届5届杰出/百佳1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杰2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杰4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杰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杰6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百8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是是是是百9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2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4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5重庆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百16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是是是是百17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是是是是1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百19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20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是是是是2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百22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是是2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百24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是是(E)是25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百2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是是是27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是是是是2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百2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30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是是是百3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百3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百33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3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是是是35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是是36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是是是37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3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39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是是41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百4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百44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是是是是是百4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是4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是是是是是是百47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是是是是百48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49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是是是是是是是百50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是是是51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是

表2 51种学报的主要评价指标

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力指数CI值及分区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及排名复合5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Web即年下载率1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6.765Q187820.926(33/423)1.4231.000.94412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59.028Q199541.063(19/423)1.5400.880.9848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1.583Q1107800.833(50/423)1.2880.880.99484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17.059Q145001.553(5/423)1.5610.950.9968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615.351Q169891.276(9/423)1.5470.920.90526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612.826Q171541.192(11/423)1.2880.950.9544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588.825Q186770.971(27/423)1.1270.940.97568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561.096Q156941.291(8/423)1.3991.000.91539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3.551Q162451.064(18/423)1.3620.990.98551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513.994Q177770.797(57/423)1.0490.890.96361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9.414Q168830.780(62/423)0.9390.990.955012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0.853Q165220.723(74/423)0.9741.000.97341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8.944Q155550.838(49/423)1.2071.000.943214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449.563Q140800.997(24/423)1.2540.920.913815重庆大学学报432.002Q164040.808(56/423)1.1080.980.983716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414.073Q118751.085(16/423)0.8850.980.994917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5.022Q134060.874(42/423)0.9750.960.99471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4.786Q130911.117(14/423)1.3151.000.902419北京理工大学学报380.251Q146950.697(82/423)1.0070.850.942920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61.472Q124910.691(83/423)0.9030.990.94212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8.826Q136360.875(41/423)1.1030.980.864322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354.854Q121681.175(12/423)1.2610.900.89472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8.552Q134930.789(59/423)0.8840.990.923124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338.431Q132970.620(108/423)0.8710.820.974625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5.470Q125000.732(70/423)1.1170.940.94402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334.696Q123870.685(85/423)0.8740.840.962527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327.299Q115210.766(65/423)0.7120.930.96372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9.092Q121210.629(99/423)0.8210.950.99442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5.661Q122680.631(98/423)0.6921.000.932730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45.268Q116100.669(88/423)0.6030.910.90333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2.318Q130890.493(166/423)0.7390.900.96403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4.601Q116380.720(76/423)0.8600.870.973233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7.719Q116920.498(161/423)0.6540.750.97293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887Q120960.509(152/423)0.7550.840.981735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197.620Q216550.575(121/423)0.6330.970.913436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0.699Q216350.554(130/423)0.5430.980.851937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1.103Q218930.562(126/423)0.4390.920.79203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2.223Q28500.288(285/423)0.4190.830.982839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291Q36910.371(236/423)0.5590.750.973140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10.659Q36850.513(149/423)0.5270.810.822041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6.507Q36960.297(278/423)0.3421.000.9724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6.894Q1102831.178(10/96)1.4140.990.96434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395.970Q158491.367(7/96)1.7530.990.965944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64.073Q138090.970(19/96)1.5630.990.99484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29.808Q318560.684(45/96)0.9290.870.95374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750.618Q154700.804(9/57)0.9890.740.945247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45.004Q171701.554(32/108)2.1441.000.936048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238.815Q185311.863(3/28)1.8670.980.878349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8.053Q1932.588Q153270.869(5/28)0.869(10/24)1.0730.980.944350电子科技大学学报307.375Q1238.082Q232820.832(33/149)0.832(39/133)1.4640.940.984251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65.834Q2126.002Q214100.824(36/149)0.824(42/133)1.0930.910.8328

注:序号为1~41的学报归为综合性科学技术(共423种);序号为42~45的学报归为综合性农业科学(共96种);序号为46的学报归为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共57种);序号为47的学报归为地质学(共108种);序号为48的学报归为测绘科学技术(共28种);序号为49的学报归为海洋科学(共28种)和水产学(共24种);序号为50和51的学报归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共149种)和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共133种)。

工程索引(EI)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也是全球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Elservier官网于2018年1月1日更新了EI Compendex目录,共收录中文期刊158种。51种学报中,有21种入选,占所研究学报的41.18%。158种被EI收录的期刊中,有28种大学学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有21种,占所有收录学报的75%,说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全球工程技术领域的影响力较强。但51种学报无一被SCI 收录。

(二)在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奖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为了分析51种学报在所有高校学报中的表现,表1列出了它们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10多年评奖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为提高占科技期刊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委托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展了“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 所有参评期刊必须参加编辑出版质量审读(分初审、复审),审读结果作为相应的评比依据。自2006年起,每两年一届,共举办了五届。51种学报在五届高校期刊最高奖“高校精品期刊奖”中的获奖比列分别为:第一届:21/52= 40.38%;第二届:27/76= 35.52%;第三届:24/70= 34.29%;第四届:23/60= 38.33%;第五届:17/49= 34.69%。2016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始进行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的评选,共评出杰出期刊20种,51种学报中的4种学报入选,占据了高校主办顶级期刊的1/5;共评出百佳期刊104种,51种学报中的28种学报入选,说明一半以上的学报在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高校科技期刊协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所有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如学报、专业期刊、英文期刊)都可以参加评比,所以51种自然科学学报所占比例已经很高,也说明51种学报的优势地位比较突出。

除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评奖外,佟建国等的研究表明,高校学报在历次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国家期刊奖以及政府出版奖的评选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209。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占据了绝大多数。

三、从统计指标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为了对 51种学报的7个主要评价指标均值与所在学科对应评价指标均值进行对比,从量化的角度研究51种学报的影响力,表3列出了相关对比数据。学科组各指标数据均值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第15卷), 51种学报对应均值由表2数据计算得到。

表3 相关学科主要评价指标均值

(一)影响力指数CI值

期刊定量评价指标有几十个之多,它们各反映了期刊某一方面的客观情况,但也都存在局限性[注]参见肖宏主编:《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6年出版.。2015年起,《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了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二者综合起来考量,并按照期刊数量等分为4个区(Q1、Q2、Q3、Q4),这种分区客观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及期刊在学科刊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CI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但它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上论文的内容质量,也不可用于跨组比较。由表2可知,51种学报中,有43种学报在Q1区,占所研究学报的84.31%,只有4种学报在Q3区,占所研究学报的7.84%,其余在Q2区。因此,从量化角度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总体影响力很强。

(二)复合总被引

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一般情况下,研究者重视程度高的期刊总被引频次也高;创刊时间长的期刊被引频次也会相对较高;载文量大的期刊,被引频次也会较高[5]233。由表2和表3可知,51种学报中有7种学报的复合总被引值小于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从学科分组来看,51种学报中,除了属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组的2种学报的复合总被引均值小于该组复合总被引均值外,其余学报的复合总被引均值均大于对应学科组复合总被引均值,而且有些学报的复合总被引远远高于均值,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总被引是该组复合总被引均值的7.269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总被引是该组复合总被引均值的6.712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复合总被引是该组复合总被引均值的3.867倍等。一般来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期刊的被引次数,而且被引次数也经常被用来计算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长期的实际学术影响。因此,无论从复合总被引值来看,还是从其均值来看,51种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都是很强的。

(三)复合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目前被认为是最近似地反映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表2给出了51种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及其在相应学科的排名。由表2和表3可知,只有4种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小于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但所有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值均大于对应学科组复合影响因子均值,而且绝大多数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在学科中的排名处于领先位置。尤其是《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的复合影响因子是该组复合影响因子均值的2.247倍,在学科组中的各项排名遥遥领先。学报论文的综合性,内容涉及领域的多样性,也保证了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不至太低。从复合影响因子来看,51种学报的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

(四)复合5年影响因子

复合5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5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5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复合影响因子统计的是期刊在通常的被引高峰期即2年内的影响力,而科技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周期很长,因此本文又列出了5年复合影响因子。通过比较发现,51种学报5年复合影响因子的表现与复合影响因子的表现基本一致,说明51种学报的学术质量及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五)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可被引文献的比例。由表2和表3可知,51种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均大于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且绝大多数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远远高于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这一结果也是正常的。我国基金项目的主要资助对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而高校学报论文作者也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从基金论文比来看,高校学报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一般来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因其学校的支撑而占据着更多的优质稿源,高基金论文比为其学报的高质量和高影响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他引总引比

他引总引比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总被引频次之比。由表2和表3可知,51种学报中,有11种学报的他引总引比低于其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其中10种学报的他引总引比大于0.8,应属于正常引用。只有1种学报的他引总引比为0.79,有存在过度自引的可能。但所有学报的他引总引比均值均大于所在学科组的对应均值。说明这些学报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基本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引用的情况。

(七)Web即年下载率

Web即年下载率是指在统计年某期刊出版并在“中国知网”发布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发布的文献总数之比。期刊在网上的下载量与下载率也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调整办刊定位的重要参考依据。由表2和表3可知,51种学报中,有9种学报的Web即年下载率低于其对应学科组的平均值。但所有学报的Web即年下载率均值均大于所在学科组的相应均值。因此,51种学报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较好,读者对这些学报的关注程度较高,其学术影响力也较高。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全国高校同类学报中影响力位居前列,在国内科技期刊界影响力较大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为其学报提供了相对比较高的平台,也为学报在全国高校学报影响力中位居前列提供了有利保障。李永莲对“985”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统计源期刊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学报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较大,是优质的科技出版资源[6]97。 因此,学报的发展与其主办学校的综合水平与有很大关系,从入选3大检索系统和获奖情况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全国高校同类学报中影响力位居前列。当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体,个别影响力不高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较高平台,多方努力提高其影响力。

(二)目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有限,应稳步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国际影响力及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指标。虽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较强,但其国际影响力有限。从2018年1月1日更新的EI收录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比例来看,其在全球工程领域的影响力不算差,但这51种学报无一被SCI收录。一方面,受语种限制,中文出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学术评价,也影响了其得到国外学科领域专家的认可。但另一方面,田江等的研究也表明,我国高校学报的全球影响力确实不高,落后于科学研究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7]23。量化的指标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达成提高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引导我国优秀成果首发权回流的目标,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对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进行评价。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共175种,51种学报无一入选。2017年也是如此。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175种,51种学报中6种入选,2017年有12种入选。数据说明,虽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但也正在逐步提高,朝着“一流大学”与“一流学报”同步发展的方向进步。

(三)找准定位,循序渐进,引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新潮流

长期以来,针对高校学报在办刊理念、发展定位、学科分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高校学报应转专业期刊的思路,以提高其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但吴学军等通过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指标的对比发现,专业期刊并不具特别的优势,高校学报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8]322。佟建国等的研究也表明,高校学报(工学版)的被利用情况和受重视程度与工学学科专业期刊相差不大,且高校学报(工学版)总被引频次数据要好于工程与技术科学综合类期刊;就Web即年下载率而言,专业期刊相对于高校学报整体上没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网络技术有效拓展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范围,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4]209。 因此让学报这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部转型成为专业性期刊并不必要,也不现实。高校学报应牢记办刊宗旨,摒弃浮躁心态,不刻意与无可比性的专业期刊比高低,依托学校的优势,办出与学校科研层次相称、有特色、有亮点的高校学报。

高校学报在我国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学报排头兵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报,应加大体制创新、破除体制困境,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在保持国内影响力领先的同时,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为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实现中国科技文化真正的民族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工学科技期刊均值
盐工学人
——宋辉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