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新疆额敏公路分局 李小华 成炜
塔城公路局派出单位出动铲车,打通冬牧场牧道。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驻托里县库普乡多拉特村和阔克哈达村两个工作队,自驻村以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俯身牧区,想方设法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50岁的杨惠芳是驻多拉特村的群众工作办公室指导员,大学时进修的是哈萨克族语专业,她对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及风俗习惯有很深的了解。她说:“2017年2月下旬刚来多拉特村委会(牧民定居点),宿舍需要提煤生火取暖,生活上有些不适应,感觉又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心里免不了有些失落。”
多拉特村的冬牧场在玛依勒山里,最近的住户距离省道221线有二十几公里,最远的临近博尔塔拉州的阿拉山口,各村的草场犬牙交错,七、八十户牧民散落在山里面。去年4月中旬,杨惠芳和塔城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木拉尔汗·吾塔尔拜,带上生活日用品、药品、食品等,乘坐越野车去100多公里远的冬牧场入户走访,牧区沟壑纵横,车行驶在山里,颠簸摇晃,手机也没信号。同往的村主任克留别克·拜哈孜告诉她,这个季节雪都化完了,小渠沟离他家有半公里远,人、畜共饮,打水回村的路都是上坡,费时费劲,牧民们用水非常节俭。
4月份,山里还很冷,取暖烧的是储备的干牛粪,青草没有长出来,枯草已被牲畜啃食光,储备的饲草料快要喂完了,挨饿的牲畜都在掉膘,根本卖不出价钱,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为了节水,早晨只能用一小杯水刷牙,一点点水抹把脸。走访的路上,他们把所带的物品沿路分发给牧民,最后一天,毛毯被也送给了牧民。入户走访的日子里,看到了牧民的穷苦,听到了牧民的倾诉,杨惠芳内心非常震撼,暗地里下决心,要俯身牧区,为村民做点啥。
驻村的同事和村民都喜欢叫杨惠芳一声“杨姐”。村民考沙尔别克·马哈迪的孙女患有先天性聋哑,今年5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托里县城没有聋哑学校。“杨姐”得知后,驱车70多公里到额敏县和兵团第九师打听,也没有聋哑学校,随后又驱车直接到130公里远的塔城聋哑学校,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联系,该校校长知情后,来到多拉特村进行核实,终于同意小女孩入学。
杨惠芳还在农牧民学校负责教学、调解纠纷等工作。农牧民学校分4个班,每个班每星期上四节课,每节课时长两小时,然而,村委会只有一个教室,四个班要错开时间上课。教学内容是汉语拼音、汉字、唱国歌、政策法律、技能培训等。有些班上的同学超过了50岁,这也加重了教学任务。
杨惠芳组织二年级的村民学习汉语和汉字
加满达拉服务站为转场的牧民提供了便利刘乐/摄
村民古丽巴合提·胡尔曼说:“我是个家庭妇女,除了干些家务活,其他时间都赋闲在家,全家就靠丈夫给别人放羊的微薄收入生活。技能培训期间,我学会了面点制作,工作队还给我找了份乡办的手套加工工作,每月可以挣到近两千块钱,家里的日子在慢慢地变好。”
2017年年底,工作队员要进行轮换,“杨姐”向塔城公路管理局党委提出申请,要求再驻村一年,尽最大的能力,再为村民服务一年。
驻多拉特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塔城公路管理局托里分局党组书记艾尼瓦尔说:“多拉特村是纯牧业村,哈萨克族村民占全村人口的99%,贫困户占到了一半。驻村工作队离托里公路分局只有两三公里远,村委会遇到困难,只要工作队开口,单位都会鼎力相助。”
多拉特村的冬牧场在玛依勒山区,降雪量的比县城大。初春,许多牲畜难以扒开冻实的积雪,啃食牧草,饥饿难耐。通往冬牧场的牧道全是被积雪覆盖的山路,应急饲草料只能靠骆驼、马匹驮运进来。3年来,每年初春,托里公路分局派出一辆铲车,去山区清理牧道积雪,打通牧道,把应急饲草料送进冬牧场。
驻村工作队调来机械、车辆帮村民清理垃圾。
工作队队长与村干部一起核实小额贷款名单
2016年,工作队员在走访入户中了解到,每年夏、秋季节,转场的牧民要绑上毡房和家什,骑着马,赶着牲畜,穿越山丘、泥沼、河流和公路,在玛依勒山冬牧场至沙孜湖夏牧场之间往复,人困马乏。驻村工作队员提议,在中途设立牧民转场服务站,成立流动党支部,给转场牧民提供补给,既方便转场的牧民,又可以传达上级的精神。转场前4天,队员和村干部用皮卡车拉着物资,到离村委会80公里的加满达拉,搭帐篷和遮阳棚,拉横幅,支铁锅,摆桌椅,安装太阳能板。从托里县城买了羊肉、茶叶、瓶装水、西瓜、馕、药品等,支起大铁锅,煮上羊肉,切好馕饼,等待转场的牧民。牧民们陆陆续续赶着牛、羊来到服务站,喝口水,吃点馕,歇个脚,聊聊天,队员们也不失时机地向牧民们宣传民族团结、国家法规、惠民政策等。
村委会的院子有20多亩,院落凹凸不平。2017年,工作队从托里公路分局调来了5辆自卸车、1台铲车、1台平地机、1台挖掘机,13名养路工和6名工作队员,干了10天,把院子弄得平平整整,同时还为冬牧场修建了4公里的简易牧道。在这期间,50余人次从事了公路建设、养护,许多家庭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阔克哈达村有村民617户2023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30户1131人。高级经济师陈春林是驻阔克哈达村的脱贫攻坚的指导员,工作认真,严谨踏实。陈春林意识到阔克哈达村是牧业村,也是贫困村。一些牧民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牲畜自然放养,出栏率不高,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而响应好惠民政策是村子缓解贫困局面的出路。
2016年,工作队给村子挖了16眼大口井,2018年又在牧区挖了大口井32眼,每眼补助3.5万元,彻底解决了牧区安全饮水的问题。随后,又陆陆续续给252户贫困户盖了富民安居房。同时,工作队推荐、申报了15名贫困户从事乡办手套加工厂工作、2名贫困户从事乡办刺绣加工厂工作、18人次免费学习驾驶执照,定向招聘高速公路收费员6名。工作队还解决了保安1名、护边员12人、护林员9名、裁缝11名等就业岗位。
同时,37名贫困家庭劳动力符合“托里县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人均获得奖励金540元。上报114人享受国家最低保障兜底。为全村330户1131人办理购买了100元的新农合住院补充保险和100元的大病商业医疗保险,解决了贫困人员患大病看不起病之忧。让330户适龄贫困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100%贫困人口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惠民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老有所养。
阔克哈达村还有58名一至四级残疾人享受上了残疾补贴,拥有草场的213户牧民享受了草场补贴126万元,每户年均591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