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张冰姿 邱帆
四川第一跨—江安长江大桥
宜宾江安村道服务于贫困山区旅游发展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交通奇迹。从高速“零”的突破到如今高速公路里程西部第一、全国第二;从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到“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通车……无不彰显着四川力量。
运山镇是广元市苍溪县东北部的一个偏远乡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形容当初运山镇的交通条件,一点也不夸张。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运山公路人紧抓发展机遇,发扬以路为业、以队为家、无私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历经艰辛和曲折,用智慧和汗水,使砂石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如今,四川省很多和运山镇有着相同经历的乡镇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看到汽车驶进我们村庄。”当得知汽车开进康定市吉居乡各坝村时,村里105岁的老人四郎泽仁像个孩子一样激动,一大早,他便在村头等着了。各坝村地处吉居乡西南,距康定城约260公里,距乡政府约40公里,是全市最偏远的行政村,沿途山高路险,地质条件极差,被专家认定为“修路禁区”。当地群众世代只能依靠“人背马驮”与外界保持联系,虽然村里风景很漂亮,可没人能来,致富更是无从说起。
四郎泽仁说,通公路是村里几代人的一个梦,“现在终于通车了,我们真是比过年还高兴,感谢党,感谢政府。”同样激动不已的,除了四郎泽仁还有当地138户666位村民,公路的顺利通车不仅解决了他们的行路难问题,更点燃了他们的致富希望。
雅康高速公路贯通运营以后,近4小时可从成都到康定,比原路程至少节约2个小时,同时,该项目桥隧比高达82%,是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四川广元“溜索改桥”后建成的广吉大桥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公路经过8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发展,全省公路交通部门克服多重考验,积极推进普通公路加快建设、强化管养、提升服务、改革创新。今天的四川,国道、省道、乡道、村道,蛛网密织……联网畅通的公路,穿过山脉峡谷,跨越雪山草地,遍布蜀山川水,畅通四面八方,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进程。
上世纪70年代,大多数道路还是简易公路,很多公路都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一到下雨天,大人小孩外出都需要穿上雨鞋,裤腿挽得老高,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泥巴。到了80年代,为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四川省开始实行修路与改路并举,并在全省推广南充市“收回公路留地,加宽改造公路”的经验。90年代,随着成渝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四川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开始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2003年实施的遂潼路改造工程中川九路的改建,更加注重了公路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修路的标准更高了,全省普通公路的通畅深度、路况服务水平以及安全通行能力都得了明显提升。
犍为县玉屏乡建设村小巴司机廖小平说:“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碎石路,我开小巴车,根本不敢去接村民,现在路修好了,车开得也放心了,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村民只需要给我打一个电话,我基本上10分钟就能开到村民家里。”出行的变化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更好的改善,交通畅,百业兴,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以前,出行不方便,公路运输几乎全靠人挑畜驮,很多农产品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家里扔掉。改革开放以来,公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运货难的历史,农民群众生产的各种农特产品都能通过交通向外销售,为人民群众打开了一道脱贫致富的大门。
公路出行的变化只是全省公路发展中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牵引社会提速,出行变化印证时代变迁。日益完善的公路交通网,改变了四川省交通不便的历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省公路等级低,大多数公路都是砂石路,有些地区还有泥巴路。那时的养路工只有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劳动工具只有十字镐、锄头、铲子等,通过人力进行养护,机械也没有,运料也只能用手推车,养护工作开展起来特别困难,特别辛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公路养护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全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普通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路面也由过去的砂石路、泥巴路全部修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变好了,养护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开展。
金堂县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
金堂县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旧貌
如今,公路养护也走向机械化,多功能养护车、清扫车等养护机械的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不仅养护水平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上也在逐步加强。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建成机养中心62个,实现所有市(州)全覆盖。乡镇交通管理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有路必养”,公路管养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钟家坝聚居点道路
四川公路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无数个从无到有:1979年,改建成都梁家巷至天回镇10公里路段为一级公路,实现了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1987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成灌公路竣工通车;1989年,全省第一条高等级商品路大件公路北段全线正式通车;2003年,实施国内第一条环保示范路川九路,促进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全国交通环保示范工程;2017年,世界上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通车,进一步打通了川藏交通大动脉,为川藏两地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2018年,四川省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标志着全省全面结束“溜索时代”。从1979年一直到2018年,一个又一个标志性重点工程建成,书写着四川省40年来公路建设的辉煌成就。
1978年,四川省公路里程仅为82391公里,经过40年的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四川省公路总里程达到32.9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公路路网连通了全省各个市、县、乡(镇)、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他带动了沿线经济产业发展。40年来一组组不断跳跃变化的数字,忠实地记录下了四川省交通建设者们挥汗如雨铺路架桥的历史章节,四川公路建设发展成就,改写了“蜀道难”的历史。昔日蜀道难,今日蜀道畅,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将肩负使命、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和交通运输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广覆盖、高品质“四好农村路”网,扎实推动普通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泸州江阳区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道路 牟科/摄
金堂大道是构建金堂县域公路网主骨架、适应交通量发展的需要,是构建金堂县新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沿线产品流通和旅游开发,构建“全域成都”,实现金堂县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