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高卫东
近年来,贵州省致力于推动实现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在推动交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狠下功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降成本、强服务、优环境、增动能,持续提升交通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的获得感、满意度。紧扣国家和全省的重大战略,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交通强国、质量强国和乡村振兴等战略落地落实。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贵州交通动作频频:连续四年投资超千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即将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建养一体化”、PPP模式成为全国范例,“最美高速”添彩“多彩贵州”,“峡谷桥梁博物馆”享誉中外。
贵州交通的发展力度前所未有,体量之大前所未有,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贵州还存在不小差距。近年来,贵州以“品质工程”为抓手,以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为重点,以推进落实交通强国、质量强国为路径,全面引领公路水运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推动贵州交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重点突出“五精五全”。
贵阳绕城高速公路花溪大桥
贵州纵横交错的立体大通道,为各种资源开发插上腾飞的羽翼,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图为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张家裕/摄
在推进落实“品质工程”的进程中,贵州的导向是:追求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内部层面上指向质量更优、安全性更高、建造消耗资源更少、使用寿命更长等特质;外部层面上指向使用者更满意、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社会认可度更高等特质,让其承载的不仅是建设本身的使用功能,还有社会责任、生态和环保、地域人文、历史文化传承等等。
贵州的思路是,突出“七个一”:制订一个质量纲要,创建一批示范项目,推广一批先进经验,解决一批技术难点,补齐一批质量短板,创新一批管理制度,构建一个贵州标准。
贵州的重点是,抓“三个主体”的意识提升,即:业主单位层面,重在提升项目规划意识、均衡管理意识、绿化环保意识、比学赶超意识;施工单位层面,重在提升质量氛围意识、精细管理意识、工艺创新意识、综合成本意识、匠心建造意识;从业人员层面,重在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贵州的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出一批本土“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满意”的百年工程,让“十年公路百年桥”的建造理念深入人心,及时共享创建成果,推广创建经验,推动引领全省公路水运全领域发展进步。
创新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贵州省山区的特殊性、复杂性、可变性也倒逼全省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贵州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管养、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组织开展了一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桥梁建设上,针对山区复杂条件下大型桥梁建设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千米级悬索桥、高墩大跨刚构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勘察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坝陵河大桥、清水河大桥、鸭池河大桥、北盘江大桥、赫章大桥等一批世界级高难度桥梁建设工程,实现了贵州省桥梁建设技术的大跨越。
在隧道建设上,针对瓦斯隧道设计、施工、监控等技术瓶颈,对山区煤系地层高瓦斯公路隧道建设进行重大技术攻关,使贵州省高瓦斯公路隧道建设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山区公路建设上,针对山区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从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系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厦蓉线水都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保障了复杂山区环境下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在“四新技术”运用上,开展集中攻关和“微创新”,淘汰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落后工艺工法和设施设备,大力推广低成本的标准化技术,提高路面质量及耐久性。
在技术融合上,充分依托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公路水运工程建养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交通体系。
夏蓉高速榕江到从江路段犹如一条巨龙穿越在云山雾海
北盘江第一桥
2018年6月30日,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大小井大桥主拱圈顺利合龙。该桥主跨450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绿色生态既是“品质工程”的底线和底色,也是“品质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地形在造就优美山水的同时,也为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了难度。为此,全省在交通建设中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设计理念方面,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一并考虑,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强调系统性,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的统一;集约利用走廊资源,按照“适度超前、低等级公路让位于高等级公路”的原则,统筹好公路发展规划;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特别是永久性基本农田,依法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施工方面,贯彻“最小程度破坏、最大力度恢复”的绿色施工理念,严格落实“三不、四隐蔽”(不大填大挖,不乱砍树木,不扰乱山洪水系,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建筑垃圾场的位置选择要比较隐蔽)的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施工场地,科学组织、调度施工作业,降低施工能耗、减少施工损耗;循环利用废旧材料,推动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大力提高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
绿化景观打造方面,适应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需求,致力于打造高速公路“多彩贵州第一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植物;在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充分利用停车区、观景台、休息区、路基护栏、桥梁栏杆等载体展示沿线多彩贵州丰富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行业文化,打造多层次、多色彩和高品位的公路景观走廊,让贵州交通“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公路工程施工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隐蔽工程较多,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易发难控,公路工程部分指标合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项目管理粗放,质量通病治理成效不够明显,不能适应交通大发展的需要。对此,贵州始终坚持抓管理促规范,提质量保安全。
红水河大桥下是国家高等级航道
在制度建设方面,在全国率先颁布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为切实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法规和政策依据。围绕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管工作,针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不同实际,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有关质量监管、信用评价、设计、监理、检测、养护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在现场管控方面,以“平安工地﹒施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强力推行“四集中”,加大首件工程规划、小型构件质量控制、桥梁预应力工艺控制、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路用关键材料抽检等工作力度,把精细、规范、统一的科学管理应用到施工过程的细节中;在普通公路推行“建养一体化”服务采购等模式。
在激励考核方面,每半年对材料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情况在厅网站向社会公布,对监督项目进行综合及专项督查,采取挂牌督办和行政处罚手段对违规和违法的从业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处罚,真正让干得好的企业、有“品质工程”意识的企业顺应市场;对没有“品质工程”意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低标准、低品质的生产企业坚决取缔,果断按下“删除键”。
在氛围营造方面,大力培树“黔路匠心”“品质工程”文化品牌,传承工匠精神,开展了“十佳技术员”“十佳班组”“十佳工匠”“十佳质量卫士”评选,定期举行“品质涵洞”“品质桥梁”“品质隧道”“品质路基”“品质路面”等优秀工程评选活动,积极宣传行业正面典型,引领弘扬质量文化建设。
省道55线贵州赤望高速公路织金至普安段夜郎湖大桥是织金至普定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控制性桥梁工程。如今,夜郎湖上,三桥交相辉映。
品质是服务的基础,贵州始终坚持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与服务质量均衡发展。
在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方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和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坚持为战略落地铺路架桥,提供交通运输支撑保障。
在民生改善方面,深入推进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以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库区民生航运为重点,加快交通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全力支持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质量和效率,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配套设施提升方面,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国省干线“畅安舒美”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美化路域环境,深化“厕所革命”,提升公路管养水平。认真落实绿色通道免费、货车优惠返利、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等政策,构建大数据服务系统和同城驿站咨询服务综合平台,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从2018年起到2020年,贵州将继续推进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行动,创建“特色+综合体”服务区15对以上、智慧型服务区5对以上,打造高速公路经营品牌3个以上;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33对、独立加油站58个,完成卫生间改造172个;创建示范收费站60个以上、优秀收费站100个以上;全省高速公路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创建管养示范路段20条,全面实现管养标准化等,着力形成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服务区,形成风貌独特、通行顺畅的收费站,形成畅安舒美、自然和谐的路况路域环境。
展望贵州交通发展,深感任重而道远。贵州坚持“高标准规划补短板、高品质建设提档次、高效能管理加速度、高技术创新增动能、高水平服务优环境”的思路,以品质工程打造为核心,以“抓关键人、关键数据、关键工序”为重点,以“落实创建责任、治理质量通病、完善标准体系”为抓手,以“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为驱动,确保有资金保障、有标准规范、有技术创新、有智慧支持、有示范引领、有服务提升,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好质量、大生态的“品质公路”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小省办大交通”到“小省办强交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