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失眠是机体阴阳失调引发的紊乱状态[1]。失眠,夜间会出现包括总睡眠时长和睡眠效率下降,白天会有精力、注意力等明显下降的自主感觉。针灸防治失眠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人体不同体质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针灸处方,有利于提高针灸防治失眠的临床疗效疗效。
《灵枢·通天》指出“人有阴阳……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由此可根据阴阳二气的多少将人体分为5种体质,这5种体质是人体先天禀赋所具有的特质,除阴阳和平体质之外,其余4种体质皆为偏颇体质,由于存在阴阳的偏盛偏衰,每类偏颇体质在形态、性情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点。正确认识患者的体质差异,因人制宜可纠正人体阴阳失调,恢复阴阳和调的内环境稳态。
近现代医学将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痰湿型、湿热型、瘀血型、气郁型、特禀型[2]。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状态、心理情绪、发病倾向、病理反应等方面各有特点。生理状态下,平和型体质气血和调,体型健壮,皮肤润泽,双目炯炯有神,精力好,性格较为外向,同时能较快适应外界环境;气虚型体质素有元气亏虚,常常出现气短乏力,触及其肌肉多松软,性格多为内向,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平和体质弱;阴虚型体质素有阴液亏虚,常口干欲饮水,手足心发热,身材多瘦小,性格外向,且耐冬不耐夏;阳虚型体质素有阳气不足,多手脚不温暖,喜温暖,触其肌肉较松软,其人性格多内敛,对外界环境适应稍弱;气郁型体质素有气机郁滞,其人多瘦弱,性格多表现为忧郁、好静或易于暴躁,对外界刺激适应感差;湿热型体质素有湿热内蕴,其人多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常自诉身重困倦、大便粘腻、心烦急躁,多对湿热节气与环境较难适应;痰湿型体质素有痰湿凝聚,其人多有肥胖,常伴口黏苔腻,性格方面多较温和、稳重,对潮湿环境适应力差;血瘀型体质素有血液运行不通畅、停滞,其人肤色多暗淡无光,常伴有心烦健忘;特禀型体质为先天失常,存在先天缺陷或有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不同体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有明显差异。黄氏等[3]发现,气虚型体质:肾上腺皮质、髓质分泌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阴虚型体质:多表现为肾上腺功能异常,髓质功能稍偏亢;气郁型体质: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髓质分泌均有短暂升高,交感神经偏亢,副交感神经及其他内分泌紊乱;痰湿型体质:副交感神经偏亢,伴有醛固酮分泌增加。血瘀型体质在气郁型体质特点基础上,还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失眠的中医病机包括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总属阳盛阴虚,阳不入阴[4]。由于不同体质的气血状态存在差异,对失眠的易患程度亦有不同。研究发现,就人体禀赋而言,虚型禀赋中以气虚型、阴虚型易发失眠[5-6],其中气虚型以心脾两虚最多,阴虚型以阴虚火旺最多。此外,实型禀赋中以气郁型、湿热型易发失眠[7-8],其中气郁型多为肝郁化火,湿热型则以痰火内扰最多。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机体一切精微物质有赖于脾胃的运化所生。气虚体质脾胃健运失司,脾胃功能失调,气血化生无源,致使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睡卧不安[9]。心神依赖气血阴液的濡养。阴虚体质素体阴液亏虚,若劳心思虑或房劳过度耗伤真阴则易导致阴衰,不能滋养心神,且阳盛阴衰,火盛神动而引发失眠[10]。人体气机通畅,则各器官功能正常。气郁体质肝失疏泄则不能藏血、肺失宣降则其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功能异常,最终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阴阳功能紊乱,气、血、痰、淤、火、湿各种病理变化导致气机郁滞[11]。湿热体质痰热内盛,令阳气浮越于外,扰动心神故而不眠[12]。
不同体质的气血特征有所不同,罹患失眠的病理表现也有差异[13-14,5],气虚体质之人,气虚无力,心神失养,所以多出现睡眠浅,睡眠潜伏期延长,常常伴有虚热;阴虚体质之人,阴虚难以制约阳气,故阳气偏盛,常常出现入睡时间延长,伴夜晚易醒,出冷汗,白天精神不振。气郁体质之人,气机多不通畅,心烦燥扰,常出现睡眠浅,入睡时间延长且易醒,白天多叹息;湿热体质之人,湿热困阻脾阳引起脾虚胃弱,常常有夜间易醒,多伴噩梦。瘀血体质之人,瘀血阻滞,经络不畅,常有夜间多梦,常伴发热及刺痛。痰湿体质之人,痰湿阻闭神窍,常出现睡眠浅,夜间觉醒,常伴打鼾;阳虚体质之人,阳虚失于温煦,常有入睡时间长,多梦,睡眠效率低下,伴怕冷。
由于不同体质对失眠的易患性不同,罹患失眠后的病证表现也存在差异,因此针灸防治失眠应在确定针灸主穴的基础上,从患者体质入手,辅以调理体质偏颇的配穴,提高针灸防治失眠的疗效。
神门、三阴交是针灸治疗失眠选用频次最高的两个穴位,是针灸治疗失眠的基本主穴[15]。神门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卷三·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为心经原穴。神门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活血之功[16]。三阴交属脾经,又是肝经、肾经与脾经的交会穴,可健脾胃、养血安眠,亦可补益肝肾[17]。神门配三阴交可安心神,和阴阳,助安眠[4]。
针灸防治失眠在确定神门、三阴交主穴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患者的形体特征、生理状态、心理情绪以及失眠特点辨识体质类型,根据体质差异选取相应配穴,针对性制订针灸防治处方以提高疗效。如气虚体质素有元气亏虚,常常出现气短乏力,触及其肌肉多松软,性格多为内向,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平和体质弱。罹患失眠常表现为入睡时间长,夜间睡眠浅,常伴虚热。因此气虚体质失眠宜益气扶正、补虚安眠,除选用神门、三阴交基础主穴外,还应配百会、足三里、心俞、脾俞[18],施行毫针补法,温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其他体质也应根据形体、性格、睡眠特点进行体质辨识选取相应腧穴调整阴阳气血偏颇。阴虚体质失眠除选用主穴神门、三阴交外,还可配合膏肓、太溪、涌泉、气海、百会[19],施行毫针补法以滋阴清热、安神利眠。气郁体质失眠除选用神门、三阴交基础穴外,还可选用内关、太冲、行间[20],以毫针泻法疏肝解郁、理气安神。湿热体质失眠宜健脾祛湿、清热安神,除选用神门、三阴交等主穴外,还可选用丰隆、内庭、足三里[21],神门、三阴交、足三里施行毫针补法,其余腧穴泻法。痰湿体质失眠宜益气健脾、祛痰醒神,在主穴基础上可配合四神聪、足三里、天枢、神阙[22-23],神阙施行隔盐灸,其余腧穴毫针补法。阳虚体质失眠宜益气温阳、养心安神,除选用神门、三阴交外,还可辅以心俞、脾俞、命门[24],所选腧穴施行毫针补法,温针灸心俞、脾俞、命门加强温补作用。
患者李某,男,22岁,学生。以失眠,夜间入睡困难2个多月为主诉。2个多月前,患者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失眠,主要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上床至入睡时间超过2小时,严重时会出现彻夜难眠,情绪低落,喜叹息,喜独处。患者体型瘦长,平素比较怕冷,喜夏不喜冬,胃口差,饭量少、稍不注意就容易腹泻。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失眠;证型:脾虚肝郁;治法: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取穴: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内关、太冲、行间。操作: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内关实行补法,心俞、脾俞为一组,足三里、三阴交为一组交替施行温针灸,太冲、行间施行泄法。5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了2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
按语:本案特点为患者情绪失调,肝经失于调达舒畅,阴阳失调,阳不入因而致失眠。又有平素怕冷,食欲差,说明先天脾胃功能有所不足,气血生化功能弱。故选取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调理阴阳失调,同时对证选取心俞、肝俞、内关、太冲、行间调畅肝气,考虑到患者属气虚体质,又选取脾俞,足三里补益后天之本,助气血生化,濡养心神。再结合补泄手法及灸法,祛邪与扶正兼顾,方能达到针到病除的临床疗效。
综上,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气虚、阴虚、气郁、湿热体质易患失眠。根据形体特征、生理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睡眠特点辨识体质类型,在选用神门、三阴交作为基本主穴的基础上配合调理体质偏性的相关腧穴,制订针对性针灸处方,有利于提高针灸防治失眠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