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建高校任课教师的挑战

2019-01-08 20:57刘向尧
贵州农机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新建互联网+

刘向尧,贾 赟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将教育信息化写入教育法,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互联网+教育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比如在2018年6月底,在CNKI平台上,以主题为检索项,互联网+和教育为精准匹配的内容进行合并搜索,共搜索出7638条文献信息;并且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图书[1-2]成为了热门图书。

其中,针对互联网+教育中的手段、资源等问题研究较多。比如秦利波[3]对国内MOOC文献研究进行了综述;黄洁[4]等人通过分析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构建高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陈婷[5]借助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平台,依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刘民岷[6]等人重点分析了OCW、MOOC的教学核心、学习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SPOC内涵及其同MOOC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归纳了SPOC应用于当前高等教育的优势,对MOOC及SPOC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周洋[7]对SPOC混合式教师学习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进行了研究。同样地,应用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到相关课程的研究也较多。比如闻新[8]等人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理论分析了MOOC,然后介绍“航天、人文与艺术”MOOC建设的架构,概括了该课程的内容。新建高校也要积极跟上时代教育变革的步伐。新建高校在信息化教学上不仅普遍性的特点,也有诸如实力和定位等问题[9]。卢小华[10]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进行互联网+改革实践。

新建高校中,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真正落地的关键环节还在于任课教师。他们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者、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只有在高校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才能在新时代下真正实现。相关研究相较前两个方面较少。

从教师挑战的角度,周铭懿[11]通过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方法,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王梦瑶[12]指出在MOOC模式下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权力受到制约,教师独占知识的局面被逐渐瓦解。李洁[13]指出高校教师在教育传播中的角色应有新的内涵定位: 既是信息传播的“把关者”更是“引导者”,既是“传输者”更是“激发者”,既是“管理者”更是“交流者”。施玲[14]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分析了其师资建设面临的政策机遇、内生发展机遇和“弯道超车”历史机遇。提出了其师资建设中“新工科”理念共识欠缺、资金投入欠缺、知识和能力结构欠缺、产学研用合作欠缺等挑战。田志良[15]指出高校教师面对来自大数据技术的各种挑战,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数据观念,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学校、院系、教研室和教师个人“四轮驱动”,凝聚团队力量,在教学中大胆应用大数据技术,变被动为适应,定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刘子园[16]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分配不均、过于注重形式、对网络资源的筛选能力弱、缺乏对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和自身缺乏发展的动力五个方面。针对相应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重构新的路径:建立教师共同体,让教师正确认识“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提高教师处理数据的能力。许晓丽[17]针对MOOC时代下,高校的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简要叙述。王炼[18]指出大学体育教师则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探索MOOC趋势下的体育教学规律,学生要加强自我体育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三者共同努力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

从时代期待、教师转型和问题探讨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若干问题。

1 时代要求

教育同其它行业一样,脱离不了时代带给它的印记。时代的变革会深刻地影响行业的发展。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革命蓬勃发展,人与物、人与人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容易,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使得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1.1 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带来了广泛地互联互通,使得个体可获得大量的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在新时代下,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多元化,可以更个性化地选择自身需要的知识。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相对自由,可以更碎片化,快餐化式的学习。任课教师本身也能更好地了解职场和社会的一些信息,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由于时代的快速变革,信息获取方式的便捷,教师需要跟上时代的速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要不断学习,推陈出新。

1.2 不变的本质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是教育领域的必然选择,但教育必须是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这点是教育不变的本质;教育有其激发个体智慧的本质追求,而信息技术,或者互联网本身只是辅助教育的技术和工具,而不是教育目的本身。因此教育可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但不能工具化。

教育的本质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只是新工具在不同时代的使用,使得教师有机会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源。

1.3 时代的期待

使用信息技术,或者是互联网本身来变革传统教育,是想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比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毕业生和岗位需求不匹配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速度等问题。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不是传统教育模式加上互联网的资源和工具就能简单解决的,那是教育的互联网化,不是互联网+教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修补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的需求,有效的均是对传统教学要素和互联网教学要素二者进行重新整合实现教学变革的,如翻转课堂、微课堂重构教学流程;MOOC、SPOC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大数据、智慧云重建教学平台等。

而新的教学形态的产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就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普遍期待。而新建高校由于基础薄,更需要加紧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2 教师转型

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和教师所处的环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行教学转型,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1 角色转型

一方面,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往往年龄不大,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传统教育模式熟悉,对新教学角色要有适应的过程。要明确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内进行自我选择与自我决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侧重点不是教师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要学什么。

另一方面,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往往是高学历,高学位,比如博士毕业,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专长,但是教学不同于科研,需要有终生学习的心态,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对新技术虚心学习的学生,要与学生一起拥抱新技术,而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在互联网+资源和工具的使用上要保持开放心态,多学习多交流。不同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同的优点,也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MOOC提供的是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SPOC提供的是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可能是专业和学院的相关课程,更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便于学生快速了解专业信息;微课针对具体教学要点的资源,便于学生对具体教学要点的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雨课堂对课堂的管理有较好的办法,通过课堂点名,提问等环节,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2.2 理念转型

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要积极接受与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将新的教学要素应用整合到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如将微信、QQ和微博等社交媒体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交互为核心的沟通方式,构建与学生之间彼此信任的渠道,而非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将在线学习平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教学,采集学生学习的数据,利于建立个性化地教学方案;将MOOC、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丰富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

2.3 过程转型

教学设计、课堂流程和课后指导等环节都会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变得不同。而这些教学过程需要任课教师重新进行设计。要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传递知识;要设计带入学习情境,而不是简单传播信息;要设计鼓励学生提问交流,而不是简单一人讲述课程。

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更重要的作用。新建高校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学生自主决策能力差。既不能要求完全服从于教师,又不是脱离了教师,完全自由安排。

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往往利用互联网+融入原有的产学研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满足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 问题探讨

和其它新事物萌芽阶段出现的问题一样,虽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效率问题

效率是传统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在高等教育中,追求教育效率就是要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或者在一定的社会效果下,花费更少的消耗。

新建高校在教学效率上尤为重视。如果教学效率低、质量差,新建高校在就业市场和家长心中就不能形成正面形象,影响高校的长期发展。任课教师对教学效率和质量负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用新的教学工具刻不容缓。部分新建高校对自身的发展有更高的期许,推动教学效率是关键。

3.2 融合问题

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多大比例、什么样的内容放到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是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放置内容过多,学生在大学课堂上兴趣索然,出勤率未必得到保证,这对教学管理会产生冲击;如果放置内容过少,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难以凸显,跟传统教学模式达到的效果差别不大。

任课教师在高校教学的第一线,对教学大纲、教学教案等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有自身的心得。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工具与方法与新时代下的教学工具与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3.3 评价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试-学分-毕业的高等学校的评价体系是比较成熟的,历经许多代的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时间的磨砺。互联网+教育近期才出现,评价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教育各方已有的探索尝试。以MOOC为例,有结课证书、承认学分、校际承认学分、微课程证书、微专业证书等若干的探索形式,但是其始终缺乏国家层面上的认可和顶层设计。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利的。

新建高校有一些评价机制的探索,比如双学分课程,是指可以同时拿到课内学分和创新创业学分的课程,双学分的取得需要创新教学环节的认定,比如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校内的创新创业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等。但总体来说,由于新建高校起步晚,在双学分课程的设置和学分认定上仍需探索。对于任课老师而言,一方面要学习双一流高校的一些教学做法,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具体工作实践来开展工作,教学始终要为学生服务,新建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不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开展工作,最终会影响工作效果。

新建高校由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时间短,难以短时间寻找到特别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办法,诸如学分认定方法、期末考试规则、平时成绩计分方法等。这就需要新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一道向双一流高校进行学习,研讨。

4 结语

分析了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下,新建高校任课教师面临的若干问题,从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和互联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教学中各要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对高校教师和人才评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建高校的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新建互联网+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