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通讯员 邱 莉
健醇洪山富硒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工,用创业创新的激情做特色农业文章。如今,洪山镇的豆腐乳,不仅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在时间与空间里,延续承载了安康人的乡愁。
说起洪山豆腐乳,不得不提起汪大运。作为洪山豆腐乳的创始人,他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汪大运本是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土生土长的农民,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他多方学习,苦练本领,“大山里的孩子”终成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中医大夫。触类旁通,他结合中医文化精髓,改良先辈祖传的豆腐乳,研制出了一套制作方法。之后开始试着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大豆,加工制作成豆腐乳外销。2000年,他开设了一家专门制作豆腐乳的小作坊。由于汪大运诚信待人,制作的豆腐乳口味独特,小作坊的豆腐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2007年,他的儿子汪义安秉承父亲心愿,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并于当年成立了洪山大运食品厂。2011年8月,为更好地组织家乡父老生产,汪大运牵头成立了安康市健醇洪山富硒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900万元,由汪义安任理事长,走上指导成员种植大豆、油茶、核桃、辣椒,发展山林经济的致富路。2012年,他将食品厂改组为安康大运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与合作社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产品提高附加值。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28户,资产3000余万元。2018年,生产富硒食品1000吨,其中豆腐乳480吨、豆豉300吨、豆瓣酱180吨、油泼辣子及洋芋渣辣子40吨,实现销售收入3016万元,纯利润456万元,还帮助解决本地100余户农户就业。
合作社的品牌“汪大运”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豆腐乳、豆瓣酱、豆豉、油泼辣子等产品销量不断攀升,理事长汪义安被安康市评为“优秀营销大户”“安康市首届十佳创业之星”“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合作社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14年被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陕西省扶贫示范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被安康市农业局推荐申报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合作社”,成为汉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合作社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发挥洪山镇农民偏好种植大豆的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大豆附加值。目前,合作社共投入3100万元,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富硒豆制品加工厂房1座,建设富硒豆制品生产线3条,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7560亩,安装50KVA(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辅电线路2.5公里,硬化道路1.5公里。其中,年产1500吨的豆制品生产线在合作社最引人注目,通过晒洗、浸泡、蒸煮、发酵等一系列工艺之后,再将飘香的豆腐变成餐桌上高附加值的豆腐乳,让人垂涎欲滴。
汪大运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方面,2018年一斤大豆的市场价格大概2.5元,深加工以后变成豆腐乳,可达20元左右,大豆的附加值提高了好几倍;另一方面,通过豆制成品的制作、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大豆、辣椒的积极性。
此外,合作社积极推广“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带领农户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豆制品深加工产品。合作社在安康城区设立直销窗口5个,在西安设立直销点1个,还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通过网上销售平台,产品畅销广东、上海、山东、湖北等11个省市。下一步,合作社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品质量提升,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油茶、核桃等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过去在洪山镇,过度分散的家庭承包地块,导致了农民劳作费工费时,劳动成本和强度较高,土地利用率低,还不利于节水,影响和制约了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合作社成立后,大胆尝试土地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共流转土地7560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31142亩的24.28%,涉及5个村318户农户,促进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目前,合作社土地流转呈现“流转总量提升”“流转行为规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农户法律意识增强,土地流转形式从自发向有组织转变,从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流转模式主要有:一是合作社自行租赁经营。如在天池村等5个村委会的见证下,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100元/亩价格长期租赁5100亩土地,用来种植大豆、油茶。二是股份合作开发。合作社与农户统一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按股份分配收益。如天池村农户吕昌国带地入股,与合作社联合开发油茶,约定油茶挂果后,合作社按市场价收购油茶果,农户与合作社按照市场收购价6:4分成。洪山镇共有164户农民签订带地入股协议,将承包土地折价入股,流转的土地达2460亩。
不少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社致了富,对此汪大运很是欣慰。他认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向市场,必须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于是,他尝试产业化扶贫的思路,希望为农户“造血”扶志。
洪山镇无论土壤还是气候,都很适于发展核桃种植。据了解,核桃种植风险相对较小,油脂含量高达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作物之首,有“树上油库”的美誉,天然核桃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2013年,为激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热情,由合作社牵头,依托政府产业化扶贫项目,为核桃种植户开展了一系列支农扶贫、助农服务活动,带动了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今,在洪山镇天池村、青狮村、长安村蜿蜒盘旋的山路边,3040亩核桃树在风中摇曳,向人们展示着其欣欣向荣的未来,承载着洪山镇农户们致富的希望。
为扩大产业规模,2017年汪义安开始投资实施“年产3000吨富硒食用油加工生产线”项目,引进“龙眼茶”“闽43”“豫油茶1号”3个油茶新品种,新建了3000亩优良油茶示范园,同时在油茶基地林下套种富硒大豆。对种植的近7000亩油茶和核桃示范基地进行全面提升改造,2018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00米水渠整修,新修100立方米蓄水池1口,新修5立方米水窖10口,新修园区道路3000米;完成加工生产线建设:已建成富硒茶油加工厂房4000平方米,办公用房400平方米,停车场1000平方米,压榨生产线已建成,灌装生产线已在建设当中,设备已经考察待购置安装。未来,汪义安计划再投资600万元,引进榨油设备,以农户种植的核桃、油茶为原料,提取核桃油和茶油,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