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偏头痛经验*

2019-01-08 14:25:42仓志兰陆海芬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1期
关键词:枢机乌头阿胶

仓志兰 陆海芬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符为民(1940-),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 5、6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急症中心、脑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笔者有幸作为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符教授在临床诊治偏头痛上善用经方,效如桴鼓,现将其经方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原发性头痛,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h。头痛为偏侧分布、搏动性质、中或重度程度、日常活动加重头痛,伴随恶心和(或)畏光、畏声[1]。 中医学将偏头痛归为“首风”“头痛”“头风”范畴[2]。 《素问·风论》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灵枢·厥病》曰“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指出偏头痛发病偏侧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循行经络。目前临床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多从病理因素论治,百家争鸣,各有所长。有从外风论治,使用川芎茶调散加减[3];有从肝风论治,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4];有从寒论治,使用吴茱萸汤[5];有从痰湿论治,使用散偏汤加减[6];从瘀论治,血府逐瘀汤加减[7];从虚论治,或用补中益气汤[8],或用当归四逆汤[9]等等。而符为民教授从经方出发,力求“病皆与方相应”,认为偏头痛的治疗需要分期治疗,急性期截断扭转、快速止痛使用乌头汤等,缓解期调理体质、正本清源使用黄连阿胶汤等,而且不同年龄的患者,根据其生理特点不同,使用不同的经方。

1 乌头汤治疗寒凝血瘀之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持续状态:指一次使人心力交瘁的偏头痛发作持续72 h以上[10]。符教授认为偏头痛持续状态,多为寒凝血瘀所致,寒邪痹阻阳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内伏。寒瘀互结,阳气不能上达头部,头痛发作。正如《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符教授总结偏头痛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偏侧头痛,疼痛多为剧痛,持续时间较长,遇寒加剧,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紫,脉沉涩。本着病机一致,异病同治的原则,选用乌头汤治疗。乌头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寒湿历节的方剂,具有温经散寒除湿,通阳化瘀止痛的作用。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善于祛除寒邪、温经止痛,主治经脉寒湿郁滞,麻黄味辛微苦、性平,善于宣痹通阳,散风寒湿,去营中寒邪,通利九窍,二药合用,辛温散寒,祛风除湿,清除经络寒湿之邪,缓解头痛。白芍与炙甘草配伍,酸甘养阴、行血补血、缓急止痛、缓解制川乌之毒性。寒气闭阻阳气,卫阳不能温煦肌表,其中黄芪走表,专治表虚[11]。符教授认为,乌头汤虽疗效显著,但临床使用需小心谨慎。乌头毒性大,炮制后才能使用,草乌比川乌毒性大,临证多用川乌;久煎或者采用高压锅蒸制,能减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乌头用量,更宜久煎,煎煮时间过短易致中毒;中病即止,及时减量或者停用,以防乌头蓄积后中毒。

2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枢机不利之经行偏头痛

经行头痛属于国际头痛分类里的月经期头痛,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达4~5 d,与月经持续时间相当[10]。符教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肝气疏泄有常,气机调畅,气行则血性,故月事以时下。女子素性多愁善感或者七情内伤,使得少阳枢机不利,轻则郁,重则滞,久则结,结而清阳不升可导致偏头痛发作。而经行头痛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发作的病证,具有“休作有时”的特征,符合少阳枢机不利的特点[12]。所以经行偏头痛的病机是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利。符教授总结经行偏头痛特点:偏侧头痛,胀痛为主,伴有乳房胀痛,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甚至还有大便溏薄或者次数增多等肝郁气滞,木郁乘脾,气血不和的表现。治疗以和解止痛为主,而小柴胡汤为和解止痛第一方,在陈亦人《伤寒论求是》[13]中指出“少阳病的治法是‘和解枢机’,乃是针对‘枢机不利’的病机而言……和解法的主方是小柴胡汤”,故经行偏头痛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为少阳之专药,柴胡其性轻扬升散,不仅疏解少阳经中的邪热,而且疏肝理气载药上行,从而直达头面,为君药。符教授处方时柴胡剂量最少用至20 g,他说“虽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是指柴胡应用不当,辨证不确所致,其过当责之于医,不可责之于药”,黄芩性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柴芩合用,一散一清,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从而共解少阳枢机不利。法半夏、党参、白术燥湿健脾,降气和胃,有升有降使得阴阳之气相互顺接,气血冲和。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符教授还常加用延胡索、当归、牡蛎、龙骨等疏肝、平肝之品以增强疗效。

3 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之更年期偏头痛

更年期妇女为偏头痛高发人群,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14]。符教授认为更年期女性偏头痛发作与其更年期生理特性相关,女子七七,天癸将绝,阴气自半,肾水匮乏,而肾水与心火互相协调、维持生理的阴阳动态平衡。肾水不足,不能制火,心肾不交,心火亢盛,上扰清空,则头痛发作,所以更年期女性的偏头痛,病机多为阴虚火旺所致。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下虚者,则肾水亏于下;上实者,则心火亢于上。符教授总结更年期女性偏头痛特点为:多为发作性头痛,受情绪和睡眠的影响,伴心烦口苦,面部烘热,彻夜难眠等一派邪热炽盛之象,同时伴有现脉细、口干等不足之候。予以黄连阿胶汤泻火养阴,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本条论述的为少阴病热化证。少阴热化破坏了“阴平阳秘”的状态,出现心火愈盛而肾水愈虚一系列症状。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的研究颇多,无论是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更年期口干[15-16],还是符教授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头痛,均为方证合一,有是证用是方。方中黄连、黄芩清心肝实火,白芍、阿胶、鸡子黄滋肝肾之阴血、填精固肾。符教授强调临证时一定要识别阴伤和火旺孰轻孰重,从而调整养阴剂和清热剂的比例,如此才能直达病所,药到病除。

4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失和之慢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指在没有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下,至少3个月偏头痛发作每月达到或者超过15 d[3]。符教授认为慢性偏头痛的病机多为中焦痞塞不能升清降浊,湿邪困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清气不升,脑窍失养,或浊气不降,上扰巅顶,均可导致头痛发作。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云“中气既痞,升降失常,于是独阳上逆而呕,独阴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符教授总结慢性偏头痛临床特点:病程较长,头痛时伴有胃脘胀满,纳呆、恶心呕吐等胃脘部不适症状。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斡旋失司、寒热失和是导致慢性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第10条补充“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一证。方中用辛温药(干姜、半夏)与苦寒药(黄连、黄芩)配伍,一阳一阴,一升一降,一者温脾,一者清胃,相反相成,达到消痞散结,平调寒热,以复脾胃升降之功。党参、大枣、炙甘草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足了,升则升,降则降,所以头痛就能能痊愈。治疗偏头痛符教授处方常常全方无一味治疗头痛药物。他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居于人体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五脏六腑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所以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或少阴热化或中焦痞塞就是治病求本,调理体质。

5 病案举隅

患某,女性,34岁。2017年2月8日初诊。头痛20余年,加重2月余。患者20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头痛,每月例假期间发作,发作时偏侧头痛伴乳房胀痛,有时腹泻,服用芬必得有效。2月前患者出现偏头痛发作频繁,每月发作3~4次,疼痛剧烈,VAS评分7~10分,头痛发作时不能活动,不能进食,持续时间4 h至1 d,服用止痛药物效果不佳,在外院诊断为偏头痛,予托吡酯25 mg,口服,每日2次,症状有所好转。3 d前患者受寒后头痛持续发作,疼痛剧烈,右侧颞部跳痛,痛连目眶,恶心呕吐,卧床不起,面色暗滞,畏寒肢冷,舌淡紫,苔薄白,脉沉涩。自觉用布带裹头后疼痛能稍微缓解。西医诊断:偏头痛持续状态,中医诊断:头风。证属风寒入络,瘀阻清窍。诊断: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乌头汤加减:制川乌 6 g(先煎),麻黄 9 g,白芍 30 g,黄芪10 g,白芷 9 g,川芎 9 g,全蝎 3 g,蜈蚣 1 条,炙甘草 6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7年2月10日二诊:头痛已减大半,精神好转,惟脉沉涩未起,舌紫未退,宿瘀久伏之证,原方去麻黄,川乌减量为3 g,加桃仁10 g,红花6 g。7剂。2017年2月17日三诊:头痛已止,失眠多梦,大便溏薄,苔薄黄微腻,脉弦。予以醋柴胡20 g,黄芩 15 g,法半夏 10 g,党参 15 g,当归 15 g,川芎 10 g,白术15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21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于行经前1周服药,连服7剂,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回访至今患者头痛未再发作。

按语:该患者头痛多年,反复发作,应该属于头风病的范畴。初诊时主要表现为受寒后头痛,根据患者舌苔、脉象辨证为寒凝血瘀之偏头痛。头痛剧烈,持续发作,严重影响生活,需要截断扭转立即止痛,予以乌头汤温经散寒。患者近2个月头痛发作频繁,为内外之风合邪为病而上扰头窍,故处方时符教授通过重用祛外风与息内风药来达到急挫病势,迅速止痛的目的。制川乌、麻黄温经通络止痛;白芷、川芎疏散外风;全蝎、蜈蚣平息内风、解痉止痛,大剂量白芍和甘草合用,不仅酸甘养阴、缓急止痛,还能纠正全方燥烈之性。二诊时患者虽头痛减轻,脉沉涩未起,舌紫未退,符教授认为患者久病入络,予以桃仁、红花取其桃红四物汤之意以活血破瘀,通络止痛。二药相伍,破血逐瘀,通络止痛,瘀祛络通,脑窍清利,其痛自止。三诊时患者头痛虽止,但仍需调理体质,预防偏头痛的发作,结合病史,患者为经性头痛,肝郁脾虚,予以小柴胡汤疏肝健脾,和解止痛。整个治疗过程,灵活变通,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符合符教授一贯主张的“精准辨证”。

猜你喜欢
枢机乌头阿胶
“营分为枢”思想探讨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环球中医药(2022年7期)2023-01-02 03:23:09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阿胶的小脾气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4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36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19:50
高乌头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