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对新安医家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影响

2019-01-08 05:11:5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孙氏命门右肾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孙一奎,号东宿,字文垣,别号生生子,出生于徽州休宁县,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新安医家。孙氏医技精湛,深谙易学,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将易学思想运用到医学理论中,首倡命门动气学说[1],孙氏在《医旨绪余》中提出“命门乃两肾中间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之太极,五脏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重视人体之元气。此外,孙一奎还认为“故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长生之理,尽于此矣”,主张恬淡虚无、清心寡欲、饮食适宜、调畅情志、重视养生,治未病先预防病,体现了孙氏医学思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深重[2]。本文结合孙氏医学著作及学术思想,浅述道家学说对新安医家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影响。

1 道家学说与中医学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道、兵家思想与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而其中与中医的关联最为密切的是道家思想,《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从它的命名可以看出不仅道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渗透到其中,还受到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3]。秉承道家学说而建立的道教与医学关系更为密切,正如古代的“黄老之学”“医道同源”之说。中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而人为小乾坤、小宇宙,是宇宙万物本体的 “道”所化生的万物之一。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中医学也以“精”作为生命化生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命运动由精气学说来解释。宇宙万物遵循圆环之 “道”而动,作为万物之一的人的生命运动也不例外,在人体的阴阳运动上,也呈现为圆环运动。道家所特有的认识方法,涵摄了整体思维的思维方式在内。通过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在社会与自然、人体以及人体自身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以阐明病理变化、人体构成、生理功能。此外,《内经》中就蕴涵着丰富的道家养生康复思想,“恬淡虚无、无为而治”,既是道家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传统道教文化中的修炼内丹术,对中医学养生理论方法的完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

2 命门动气学说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

2.1 受道家太极图说影响,重视元气,倡导命门动气说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气,亦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受中医养生学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体寿夭的决定性因素是由先天禀赋的强弱所决定的,进而提出命门元气说。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将儒、释、道融为一体,亦继承了《易传》的思想,著成《太极图说》,对明清温补学派的医学家的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5]。孙氏在其著作《命门图说》中曰:“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 盖人以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少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他受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启发,深谙道教理论,对历来颇具争议的命门、三焦等医学命题进行阐述,并首倡命门动气学说,人身的本原是由命门动气所发,最终创立命门太极说,形成他独特的学术观点。

2.2 道家养生观对孙一奎的影响 孙一奎曾遇一道士,跟从其学习仙术。他医道兼通,自号生生子,追随先贤,推崇道教理论,将道家理论医易融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度百岁乃去。”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赤水玄珠》中也有所体现,“余古采仙经要语以示人之摄养须当及时,药饵须早修制,不可尽委之天命。盖人定亦胜天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提出在春天和夏天应该的保养阳气,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应当滋阴。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临证过程中,孙一奎注重养生,顺应天时的方法[6]。

2.3 命门和丹田的关系 孙一奎用道家学说来充实其医学理论。《赤水玄珠》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由罗浮道人根据《庄子》中典故所取。孙氏运用对道教内丹的认识,进一步阐述命门学说。道家术语“丹田”的部位所指一直颇受争议,但都在肚脐之下的腹部内,在论述命门时,温补诸家将命门与丹田进行了联系,认为命门即丹田,二者乃同物异名[7]。如《命门图说》道:“追越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 犹儒家之太极,道之玄牝也。”丹田就是指“玄牝之门”,命门运用“玄牝”来进一步阐述。如清·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也认为:《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均为同义。正是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孙一奎对命门的认识也夹杂了一些非医学的部分,对此学者应合理取舍。

3 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

3.1 命门有位而无形 命门最早出现于《内经》,亦如《素问》中指出:“少阴之上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而《内经》是谓:“命门者,目也。”即精明穴是命门的所在之处,是生命之门,神明之户。《难经》中指出右肾是命门所在的位置,进一步阐述了左肾和右肾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孙一奎继承了《难经》的思想,受太极图说的影响,形成了其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对命门的位置和形态进行了阐述[8]。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太极本无极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在《命门图说》中亦云 “有形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由此孙一奎认为人体的太极是命门,是存在于两肾之间的动气,亦认为命门是无形质的,无经络和动脉可形诊[9]。

3.2 命门非火非水 至于命门的属性,孙氏指出命门非火非水,认为其本质属阳,但是不能认为其质属于火[10]。《难经》中指出:“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若视肾为水火之脏。”孙一奎指出其并没有说右肾命门属火,则可知右肾非火,否定了命门属火说。他还借鉴《黄庭坚》来阐述朱丹溪右肾属火学说的错误。受道家八卦说的影响,孙氏在其著作《右肾水火辨》中指出“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本源之意也。”他借《易经》中坎卦来解释命门动气即为坎中之阳,而此阳气不可谓之火,故曰命门非火非水。《医旨绪余》中亦云:“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中都具有阴阳,阴阳之中可再分,而水火只是用来解释区分阴阳的表象,不等同于阴阳。

3.3 命门元气与治未病 易医兼通的温补派孙一奎,引入道家思想,创立命门动气新说,将动气命门说与将治疗未病先预防的思想引入,更加注重命门元气。治未病的思想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孙一奎是汪机的再传弟子,而汪机提出的“营卫一气说”的治未病的理论,是新安医学家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开端。孙一奎认为肾间动气是命门所在之处,具有生生不息之机,生命由此产生。他将“命门动气说”与“营卫一气说”联系在一起,固本培元,将脾胃之气发展到注重命门元气,完善了温补培元治法的理论基础,成为新安医学温补培元派第二位代表性医家。命门动气比五脏六腑层次更深,控制脏腑生长发育和功能协调,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的生命演化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的理论思想[11]。

4 结语

孙一奎博采众长,辨证借鉴多家理论,深谙道家易学,受周子《易经》、道家内丹术和养生观的启发,运用坎卦来分析命门属性[12]。命门动气乃造化之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蒂,先天之太极,内含真气,生生不息之机,脏腑以成,万物化生,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要仰仗命门元气,扩展和巩固了固本培元派的理论,他的命门动气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孙氏命门右肾
右肾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阿巴西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浙江医学(2018年16期)2018-09-08 05:58:00
右肾动脉变异一例
解剖学杂志(2018年2期)2018-05-21 10:01:13
追爱就要厚脸皮
山海经(2017年15期)2017-09-03 10:21:31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
百家讲坛(2016年10期)2016-07-04 18:28:46
无人机的“命门”
学生天地(2016年35期)2016-04-16 05: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