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敏
摘要:当下中国文论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发展的过程中也潜藏了些危机,其中我国文论由于缺少“本土根基”导致的诸多问题就越发凸显。为了更好地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在快速取得成果的同时,更应该停下脚步去回顾、整理和进一步反思我国文论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我国现实,尝试性地提出具体改善建议,以便寻找我国文论的特色。
关键词:文论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文学现实;人民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253-01
一、引言
随着频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很多学者发现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对话存在不对等的问题,高楠教授曾说“我们自己的东西对方或者根本提不起交流的兴趣,或者干脆不懂,而对方拿来交流的东西,我们中的大多数却只能跟着说或接着说,即便有提出不同见解者、最终也多是成为质疑性的提问与求解。”‘哦国文论依赖外来理论成长并非长久之计,现阶段如何突破这一挑战将直接影响着后面文论发展,想要提出建设性的和创新性的理论,必须要回归本土,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实和人民。
二、寻找中国文论的国之精神
“拿来主义”不能解决文论失语的问题,只会进一少加深问题,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喧闹过后是更长久地陷入失语的尴尬境地。正所谓有继承才有发展,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认为“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文论发展是要有根可循的,我国文论要想长久发展也不例外,为减少文论由于失根引发的浮躁,就要找寻有历史根据的文论。
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事文艺事业的工作者们应保有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近些年随着国与国文化交流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给各国文化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倡导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特色,文论家作为文学发展的阐释者和指引者,有责任从中国传统中找精华给文论以精神,让中国文论在世界站得住脚,能自主性地指导我国家文学创造出利于提升国民精神素质的优秀文学,从而捍卫民族文化价值。“寻根”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回顾文论脉络,而是要取其精华,另外,要求学者想得长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发展问题,在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应该注意找那些利于今后文论发展的观念,既要辨别优劣,还应立足于当下,捡挑出符合时代主题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确思想。中国文论要自我重建就必须建立在对本国文化自我认同感的基础上各自开花。
三、中国文论从中国文学现实和人民出发
坚守本国精神是构建中国文论体系之基石,但只固守本国理论还远远不够,不想停滞不前就应立足当下中国现实情况,在现实中创新理论。
那么由此引发一个问题,我国现今的文化现状是如何的呢,我国现今处于文化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不仅影响着文学发展,也给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沈阳师范大学的赵慧平老师分析“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兩者之间实际上在文化诉求上有一定的内在矛盾。而文学批评如何协调两种文化诉求,科学有效地开展文学批评,阐释新的文学现象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美学品质,来引导和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中国文学。”¢批评家们要在市场导向的文化发展中做出客观评价,并能对症下药。对此,本人认为文化归根揭底还是要回归到“人”来谈其发展方向和价值的问题,我国文论界一直认可文学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当下纠正文学发展就该重新重视这一关系,而突破口是否可以放在网络文学上,诚然新媒体文学再日新月异也绝不能替代传统文学,但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已然成为事实,电子阅读成为当下国民普遍阅读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纸质文学陷入危机”的呐喊声,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文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更是得到了观众读者的喜爱和热议。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文论研究尝试加强对网络文学的批评和指导,尽管国内有欧阳友权等一批学者在此努力,但和网络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来说,它还需得到更多的关注,文论者要积极批评网络文学中不成熟的地方,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会间接地为“人民所关注的文学指明方向。
四、结语
为了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文论之路,一定要有强而有力的双腿作为支撑,要想走路不飘,就要有中国文化精神作为根基,要想与时俱进,就需立足现实和人民。本人认为只有当这两条腿坚实地踏在地上,才能保证中国文论不偏不移地大跨步地向前迈进,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注释:
①高楠,中国文论建设的全球化取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01):38-47.
②赵慧平.反思与重建:文学批评的重大课题[J].当代作家评论,2011(0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