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琪 邱盈莹 许杭宁 张宇宁
摘要:随着国家软实力的逐步加强,社会上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呼声也渐高。在新时代信息传播娱乐化背景之下,运用文献综合法及田野调查法对非语言符号在龙母文化传播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非语言符号与娱乐化如何互相体现进行分析研究,为其推动龙母文化的传播做出决策和建议。呼吁传统文化传播要抓住年轻受众群体,同时也为其他传统文化的非语言符号如何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后进一步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龙母文化;娱乐化;传播;非语言符号
中图分类号:B933;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03-02
一、引言
龙母文化是指以西江流域为源头,龙母传说和信仰为缘起,依托龙母庙宇所衍生和发展的所有物质、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龙母文化传播中蕴含着丰富的非语言符号。从符号学角度看,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这些非语言符号极具信息传播的研究价值,在龙母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在娱乐化背景下,对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进行阐释,探究其对龙母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从而为肇庆市龙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思路。
二、绪论
(一)研究目标和意义
当今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这即是娱乐化背景。本项目从这一背景出发,对悦城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和娱乐化进行研究,阐释了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力求深化悦城龙母文化的艺术魅力,为其传播的推陈出新提供思路。
(二)文献综述
龙母文化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其起源传说、内涵、建筑、传统习俗、产业化、性别文化等进行探究。
具体到龙母文化的传播方面,研究较少,主要有:苏常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视角三个宏观角度剖析了龙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复杂的权力关系图景,这有利于我们理清龙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以及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张燕探究了龙母文化在向国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跨文化障碍。黄小琴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娱乐化模式,提出了娱乐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分析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这一研究并未针对某一文化进行深层分析,但对传统文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总之,着眼于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传播及该文化在娱乐化背景下的发展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着重关注龙母文化中的非語言符号,以及在当今的娱乐化背景下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为龙母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思路,以帮助龙母文化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三、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一)传播主体与受众
1.主体
(1)权威部门。过去,龙母文化中孝亲、祖先崇拜等内涵符合统治需要,因此统治者对于龙母文化一贯重视保护。如今,政府对这类文化的监督把控,远没有过去严苛,龙母文化中更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精神内涵被强化。
(2)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主要由文化协会、同乡会构成。文化协会和同乡会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吸引人们了解龙母文化,是除权威部门外重要的传播媒介。
2.受众
(1)年龄。对于中老年受众,龙母文化传递出的精神文化是其信仰与否的决定因素。而青年受众大多更重视其娱乐性及精神寄托作用,因此传播要将其需求与内涵核心部分结合。
(2)来源地。下文中的“本地”泛指西江流域范围内,“外地”泛指该范围外。对于本地受众,拜祭龙母是日常,是否具有娱乐性并非其信仰与否的决定因素,而吸引外地受众前来是因龙母文化娱人特性和侨胞的宗亲意识等。
(二)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
1.连环画
代表作有《悦城龙母》,讲述了西江悦城渔女秀姑收养了被龙王抛弃的太子,与危害百姓的龙王和他的干儿子展开搏斗,并最终获胜的故事。本书用图主字辅的形式叙述,图画的连续性和生动性能在视觉上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加深了大众对龙母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其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龙母文化的熏陶。
2.影视动画
《龙母传奇》讲述的是西江流域少女龙姬救下五龙后发生的传奇故事,是第一部以动漫形式挖掘和弘扬龙母文化、岭南文化的原创动漫力作。
3.祭祀活动
(1)龙母生辰诞。庙会祭祀分为庙方主持的仪式以及群众自发的祭祀活动。主体是群众自发的祭祀活动。在庙方主持的祭祀仪式中,仪式前严谨的步骤传递出龙母神圣的讯息。随后通过献礼的环节传播敬老颂孝传统精神。此外,持续多天的放生仪式不可缺少,因“放生”本身含有对生命的珍视之意,“积德行善”等内涵也能得以强化。人们在自发的洗圣水、敬呈贡品、跪拜祈祷等祭祀活动中得到龙母文化的感染,一系列活动强化了受众对龙母的崇敬之心。
(2)衍生的庙会活动。衍生的活动在龙母祈福月、龙母放生节、龙母得道诞、龙母感恩月等时间各有不同。龙母开金库吉日、得道诞是其中较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活动。
开金库,传说龙母生前乐善好施,常借出钱财给西江两岸的贫穷百姓,帮助他们发展生产。龙母仙逝后,百姓们深信龙母库财的灵验,于是定下“龙母开金库”吉日。这一日,人们献上贡品,取象征打开财库之门的金钥匙,及放有写着财库数字纸条的红色小锦囊,象征借得“财库”。
传说水灯能寄托心愿给龙母。八月初一,善信们自祖庙山门里出发,把龙母水灯放到西江边码头的河面上。通过放水灯祈福,一整年的晦气厄运随波而去。
4.粤剧
粤剧是广东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龙母题材粤剧以《龙母传奇>等为代表。其中肇庆粤剧团的《龙母传说》讲述的是正值花季的温飞琼(龙母)与青年才子相恋的爱情故事。亮点在于适应了新时代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追求,也为龙母信仰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使龙母形象由“神”到“人”,促进龙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非语言符号在龙母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一)对龙母文化的传播起补充作用
非语言符号作为交际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包含的信息和内涵比语言符号更多、更深,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中非语言符号主要指连环画、祭祀活动、文化节活动等。这些非语言符号作为传播中实在的载体,能带来视觉的冲击,补充符号传播中信息的不足,让民众直接地感知文化,加深对龙母文化的了解。
(二)有利于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祭祀仪式等由敬畏神明的祭拜活动演变到敬神活动中的特定活动,这是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又保持着娱乐的性质。在这些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以其鲜明性、普遍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龙母文化更广泛传播,增强了民众认同感,这也是其主要作用。
(三)增加了文化艺术价值的多样性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相辅相成。语言符号更多地是通过口口相传继承文化,非语言符号则是通过动作、姿态达到这一目的。非语言符号给予龙母文化更多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艺术价值的多样性。
(四)有利于龙母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非语言符号作为载体,已成为一种风俗,使龙母文化在民众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充满生命力。龙母文化应该更主动地探寻新的非语言符号并深化内涵,通过更多方式延续生命力。
五、非语言符号传播与娱乐化的互相促进
(一)非语言符号传播与娱乐化
本研究将娱乐性定义为某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质,娱乐化定义为某事物在发展过程呈现的一种趋势或事物本身衍生出的娱乐效果。龙母文化初期,主要是以传说形式传播,这种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娱乐性。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龙母祭祀仪式中,多以娱神为目的。
如今,人们比过去更加关注自身的需求,因此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娱乐成分逐渐变成娱人为目的。我们也可以看出娱乐对象的重心从娱神为主转变为娱人为主。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的娱乐化形式随着当下信息传播娱乐化的趋势增强,衍生出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非语言符号。
在信息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人们除了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更多关注的便是有娱乐性的信息。信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为了能够让信息被更多的人所选择,会将信息加工。这表明,传播娱乐化会作用于传统文化中的非语言符号,为了适应传播娱乐化,非语言符号会适时做出改变,传统文化传播也会找到新的突破口。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中非语言符号所做出的调整,也会反作用于信息传播,促进信息传播的娱乐化。
(二)传播效果
过去娱乐项目匮乏,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的娱乐化能提高当地民众对于文化的认可度,增强龙母文化生命力。社会在发展,在当今娱乐化潮流的不断冲击和新媒体平台的涌现下,龙母文化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条件得到优化,影响范围扩大。这对于龙母文化整体的传播是有益的,能使不同地区民众接触了解龙母文化。
相较于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实在的文化载体,起着补充、强调、替代的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无意识性、多样性、刺激性。如对故宫的印象是神圣庄严,但如今顺应时代的潮流,故宫团队设计出了许多文创产品改变了年轻人的印象。它们的出现说明了非语言符号能够为故宫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起着补充作用。对于龙母文化的传播也应如此,当重视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的地位,紧跟时代,把握机遇。
六、结语
本研究立足娱乐化背景,以龙母文化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为例,阐释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与背景的联系。通过研究得出,龙母文化传播中的娱乐性自古有之,在当下应主动适应时代做出改变。非语言符号在娱乐化背景下对龙母文化的传播更有意义,不仅更适应时代,也增强了文化的传播效果和范围,增强民众的认同感,有利于文化的延续。
针对龙母文化如何利用非语言符号传播,提出几点建议:传播过程中要保持龙母文化的原生态;强化龙母文化内核,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龙母文化产业价值链;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增强全媒体互动效果。
对于青年群体,应充分调动网络等媒介,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立体式传播,从而促进龙母文化传播。至于怎样更好地延续与发展,仍有待探索。
基金项目:201 8创新训练项目“肇庆市龙母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 8105 8005 3。
参考文献: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廣播学院出版社,1998.
[2]欧清煜,龙母祖庙和龙母传说龙母传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陈淑媛,徐丽娟.大众传媒视角下的妈祖文化传播[D].莆田:莆田学院,2010.
[4]黄艳华.龙母文化的传播价值及全媒体传播策略[D].广西:广西电视台,2015.
[5]史珂.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邱盈莹(1997-),女,广东揭阳人,现为肇庆学院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大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