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
【摘 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4月份-2018年9月份抢救的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抢救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路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在临床中,急性左心衰竭表现出发病突然、病情发展速度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给临床中的抢救带来很大困难。最近几年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果没有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那么就会导致肺水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1]。因此,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急救护理的效果就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对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4月份-2018年9月份抢救的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隨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34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年龄51岁-76岁,平均年龄(59.62±4.31)岁,有22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实验组:32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年龄53岁-77岁,平均年龄(60.91±4.06)岁,有1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如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测、体位指导、鼻导管吸氧、健康宣教、建立静脉通道等。
实验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急救护理路径主要包括:
一是急诊科医师在接诊之后要采取目测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协助患者家属将患者的双腿下垂,让患者的四肢呈放松状态,这样就可以让静脉血的回流量得到减少,从而让患者的肺活量增加,让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缓解。
二是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与酒精湿化。在进行面罩吸氧与酒精湿化之前,患者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酒精过敏史,然后把吸氧面罩气囊与中心供氧以及装有酒精湿化液的湿化瓶进行连接,氧流量控制在10-15ml/min,并对两侧的头带进行调整并固定在患者头部,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吸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2]。
三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穿刺的部位一般都选择患者的上肢静脉,采取留置针穿刺,一定要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的穿刺,让患者的痛苦得到减少。对静脉滴注的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滴注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四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以及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将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护理及愈后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排便习惯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在对两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1小时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比较。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啰音消失,患者可以平卧;好转: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肺部啰音减小,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无效:患者呼吸困难没有得到改善、肺部啰音没有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将采取SPSS18.0软件来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中,抢救无效的患者有14例,抢救有效的患者有16例,抢救显效的患者有30例,抢救有效的患者达到了46例,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76.7%。实验组患者中,抢救无效的患者有3例,抢救有效的患者有13例,抢救显效的患者有44例,抢救有效的患者达到了57例,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95%。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0.26±0.94)天,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5.37±0.81)天。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度达到了68.3%。实验组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1.7%。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否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但是传统的护理措施因为缺乏相关的规范,护理人员都是按照主治医师的要求来进行护理。此外,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也是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导致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也就有差异。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对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总之,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抢救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舒平春.急性左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8-29.
陈锋.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6):2437-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