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元,车贵成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高校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这一群体的学生所占学生总人数的比重越来越大,给高校现有的英语教学体制和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学生反映,大学英语词汇难以记忆,包括无法提升单词量,词汇学习不成体系,相关语义认知缺乏,多义词难于记忆并易于混淆等等。词汇学习已经成为学好英语的“拦路虎”。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记忆英语单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4 000的词汇要求,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则要达到6 000的词汇量及其词组。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主要是“精讲多练”,即教师给出例句,学生死背其用法[1]。但大学英语教学每单元有50个左右的新词,词汇量极大,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又要学习新的词汇,导致边学边忘,无法建立有利于提取的词汇体系。随着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英语课的减少,教师更无法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解词汇。而那种简单罗列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遗忘率较高,同时单词的迁移能力也较差,英语词汇是外语学习中的核心部分,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扩大学生词汇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他们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基础,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隐喻无处不在,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人类的概念体系也建立在隐喻的基础之上[2]。隐喻的实质在于借助一类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是一种心理联想过程,即从隐喻的喻体到本体的联想[3]。隐喻使人类语言拥有了巨大的生成力量,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将认知隐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可行性。
利用隐喻“发散性、跳跃性”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利用认知隐喻扩展词汇量。在英语词汇中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都属于隐喻性词汇;在英语构词法中,转义、词缀、复合等也都属于隐喻构词方法。很多词由于借助了隐喻,其词义一目了然。在学习英语多义词时,利用认知隐喻理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解backbone一词,先介绍它的基本义是 “the row of small bones that goes down the middle of your body(脊柱)”,然后进一步引入其隐喻“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 organization and a country(骨干)”。让学生比较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而理解单词的抽象含义。利用隐喻讲解多义词,在基础词义和引申含义之间构筑了意象联系,词汇学习不再是线性的静态过程,而是一种三维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从隐喻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能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有趣味性,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4]。
对不同的单词按照有关认知隐喻的理论进行归类学习,如分类讲解人体与隐喻、动植物与隐喻、人物与隐喻、天气与隐喻、爱情与隐喻、饮食与隐喻、服饰与隐喻、大小与隐喻、女性词与隐喻、球类与隐喻、数字与隐喻等等[5]。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来龙去脉,整体把握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促使学生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迁移能力、想像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有很多词汇的意思是由基本义项通过隐喻生成的。基本范畴词是英语中的基础词汇,词形简单,音节较少。当人们在日常表达中缺乏对某一概念的表达,人类就启动隐喻思维功能,将抽象概念与基本范畴事物联系起来,巧妙地通过人们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或哲理去暗示人们不熟悉或不能把握的对象,通过这两个认知域的投射发展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此为“原型效益”。隐喻性思维使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不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发展而来,各个意义之间都是有理据的[6]。比如blood这个词,作为名词在《朗文高级词典》里共有六个词义。分别是:
1.blood血液。
2.blood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e family,nation,or group that you belong to through you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血统,家族,民族,如 Scottish blood(苏格兰血统)。
3.blood is used as a way of referring to violence and death.杀人,流血,如 with blood on his hand (双手沾满鲜血)。
4.If there is bad blood between people,they dislike each other because of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仇恨,敌意。
5.if a crime is committed in cold blood,it is done in a cruel calm way,without showing any emotion.残忍地,冷血地。
6.if an ability or quality is in your blood,it is part of your nature.如 Farming is in your blood.(我生来就要种地当农民)。
7.you can use new blood or fresh blood to refer to someone who joins an organization with new exciting ideasor new waysof doing things.新生力量,新人。
所有这些词义里面,我们认定“血液”是它的原型意义,因为大部分基本范畴词都具有可感知性——血液是人体的一部分,而其它几个义项则是由这个原型意义延伸出来的。第二个义项“血统”则是由第一个义项转喻而来。第三个义项“杀人,流血”是第一个义项的具体指称。其他几个义项则是原型意义的隐喻。
利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本文以某学院 2015级体育专业和音乐专业两个英语C级班学生为大学词汇教学改革试验对象。体育班作为教改班,音乐班为普通班。两班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使用相同的教材,采用相同的实验测试题目,以消除方差。在教学改革实施前对两个班进行基础测试,并对两个班差异化进行处理,直至两个受试班不存在显著差别。
第一步,本次实验历时 12周,实验从开学第一周开始。教改班和普通班采取不同的词汇教学策略。普通班采取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词汇传授处理方式,实验班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进行词汇教学。首先向学生们导入认知隐喻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了解“源域(source domain)”、“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 (mappings)”、“蕴 涵 (entailment)”、“混 合(blending)”等概念,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打比方做比较,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再介绍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其句法,通过隐喻的分类,达到拓展词汇的目的。
第二步,对比测试在第11周进行,检测词汇教学效果,包括词汇量及其包含隐喻词汇的具体应用情况。见图1。
图1 认知隐喻对比分析
2017年6月对某学院2015级音乐和体育两个专业的1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47份,收回问卷14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3%,有效率为98%。
(1)学生对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评价
问卷项目从对词汇教学方式的看法、学习态度以及课堂参与度进行调查研究。在词汇教学方式上,84.3%的学生都持赞同的观点,认为教学效果有效,有助于促进词汇的记忆,普通班76.4%的学生认为英语词汇难于记忆。在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班90.6%的学生认为认知隐喻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普通班70.2%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足。在课堂参与度方面,教改班88.3%的学生参与度较高,普通班78.6%参与度较低,靠课下死记硬背。见表1。
表1 认知隐喻教学评价调查
(2)定期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题目为 Word Filling、Passage二部分,20道题,共20分。从测试结果看,教改班的Word Filling、Passage得分分别为 8.51分、7.65分,普通班为6.27分、7.69分,Word Filling部分有一定的区分度,Passage阅读理解方面区分度不大,说明词汇在篇章中运用的理解方面有待提高。见表2。
表2 认知隐喻教学测试结果描述统计
教改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的成绩,说明用认知理论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卓有成效,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角度。认知隐喻指导词汇教学的模式,能极大地满足英语语词汇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