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娜(特级教师)
【教学时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习之后。
【教学目标】
1.通过画长方体草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2.通过图形的“动态变形”,让学生感受面与体的变化,为后续解决问题备好解题的直观支架。
【教学过程】
师:这两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生: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外部特征回顾,为画草图做好知识准备。】
1.明了“草图”。
师:同学们能试着在纸上画一个长方体的草图吗?
(课件出示画草图的要求:数据不必准确,也不必使用作图工具,但是要能看出这是一个长方体,要具备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师:谁说说画草图的注意点是什么?
(板书:不精确,但需具备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作图“要求”的解读,相互交流、讨论,对“草图”的画法达成一定共识。】
2.学生尝试。
3.作品展示。
●展示一:投影呈现1号。
(1)指认面、棱、顶点。
师: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画的,你们能从图上看到长方体的哪些特征?指一指。
师:为什么我只看见7个顶点,9条棱,3个面?
(2)添加看不见的“棱”。
师:看见的面、棱、顶点,你们画出来了,没看见的怎么表示呢?
生:在内部画线,内部的线最好画成虚线。
师:画在什么位置呢?能在这个长方体模型中指一指吗?
师:那这3条棱你能画吗?谁上来添加?边画边说说注意点。(学生边画边说画的棱与哪条棱要平行)现在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长方体上也添上这3条棱。
(板书:棱,平行)
●展示二:投影呈现2号。
(1)指认一组组“平行的棱”。
师:这位同学画的长方体与大家现在画的基本一致吗?互相平行的棱,你能一组组指认吗?
(2)标注字母。
师:请给每条棱标注上字母,长是a,宽是b,高是h。4条a互相平行,4条b互相平行,4条h互相平行。
(3)小结。
师:画长方体草图,每一条棱要基本符合原本的“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
●展示三:投影呈现3号。
师:大家看这个长方体,你觉得有什么问题?怎么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对40名学生的前测,发现学生尝试画草图会出现三种情况,82.5%的学生画的是看见三个面的长方体,5%的学生画的是长方体透视图,12.5%的学生画的是变形的草图。因此,反馈时先呈现大多数学生画的草图引发探讨,结合长方体的特征将1号长方体自然地补充转化成2号长方体,并经由对棱“平行”的认识,修正3号长方体草图存在的问题。】
1.归结顺序。
师:观察一个长方体,一般看得见3个面,还有3个面隐在内部。那么,这看见的3个面,一般先画哪个面呢?对,一般先画正面的长方形,上面和侧面因为视角关系画的都是平行四边形。画完看见的3个面,大致的草图就完成了。看不见的面可以想象,也可以用虚线画出来,视自己的需要而定。
2.技能训练。
师:请同学们动手,按照前面、上面、右面的顺序,快速地画一个长方体草图,并标上 a、b、h。
1.叠加。
(1)学生尝试画。
师:如果在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又放了一个长方体,你能在刚刚画的这个长方体上添加上吗?谁能上来边画边说?
学生讨论,方法小结:还是按照前面、上面、右面的顺序添加。
(2)增加的面积。
师:观察这个草图,你能发现增加的面是哪些吗?请指认给同桌看。
师:为什么增加的是这一圈前后左右4个面,不包括上面吗?
小结:原来的上面被遮盖,相当于这个面“升”上来了,可以给新增的面画上斜线。
(3)求面积。
师:增加的面的大小与哪些棱有关?你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就能求出它的面积?
生:只要知道原来长方体的长a、宽b和现在增加的高度c,就能知道增加的面积是2ac+2bc。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示范、再画,让学生学会画两个长方体的叠加草图。学生此时并没有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但是有“面积”的学习经验,所以可以借助直观的草图来讨论分析增加面积的大小。结合前面的“字母标注”要求,让学生用字母式表达出增加部分的面积,这既是为后续解决表面积问题打下基础,也巩固了学生用字母式表示面积的能力,发展其代数意识。】
2.分割。
师:长方体上可以叠加,自然也可以把长方体进行分割。
(1)手势模拟,尝试分割。
师:垂直于长或者平行于宽,将一个长方体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请你想象着做一下手势,试着画一画。
(2)增加的面积。
师:观察草图,说说分割后,增加的面在哪里?大小和谁一样?怎么表示?(2bh)
(3)求不同分割后增加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画分别垂直于宽、垂直于高,将一个长方体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草图。
师:对比一下,切分后它们增加的面有什么特点?分别如何计算?(2ah,2ab)
3.实际问题操练。
师:如果现在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00厘米,请问正方体的棱长是几厘米?
(学生画图,尝试)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将长方体与正方体棱的特点巧妙蕴含,学生通过画图就能顺利解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草图的优势。】
师:关于画长方体的草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当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叠加或者被切分,它们有些棱的长度会变化,有些面的大小会变化,但它们的大小都和原来的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建议】
画长方体草图这节课,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几个点:
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过程中,学生对“棱”的感知普遍弱于对“面”和“顶点”的认识。画长方体草图时,一定不能放宽棱与棱之间要互相“平行”的要求,通过错例对比、一一修正的方式,让学生有意识、有能力把棱画到“目视”平行。
有些学生总是会把“画”与“分析”脱离,图与问题之间无法细致关联。教师需要不断强调“画草图,画的是数学”的观念——要标注数据,标注已知信息与问题,让数与形始终结合着被呈现。尤其是在拓展变化中,要关注“面”的增加与增加部分的数据表达,为后续理解表面积问题的各种变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从二维图形开始走向三维图形的学习起点。作为起始的立体图形画图教学内容,学生的确有一定的基础,然而画长方体草图看似简单却又是后续学习推进的基础。因此,这节课要多让学生尝试,每一次动手画图后教师必须小结、示范、归纳画法,力争让每位学生都会画长方体草图,都能顺利地标出已有的数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