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石油定乾坤

2019-01-07 08:44何庆倽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战争石油德国

○ 文/何庆倽

人民贫困,士兵厌战,石油告罄,内外交困,德国只得向协约国缴械投降。

战火燃遍亚欧非三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是战争的燃料,助燃了战争的残酷和蔓延, 有33个国家参战,15亿多的人卷入战争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力量,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石油的出彩表现,同样让成功者和失败者铭记于心。

石油助燃法德较量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19世纪末至20世纪代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人们看重的是钢铁和煤炭,黝黑的石油并未受到青睐和欣赏。然而,一些大的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显示了石油的巨大威力。1914年9月初,在巴黎东北—凡尔登战线与凡尔登—阿尔卑斯战线开始相交后,两条战线共陈兵200多万。

德军右翼距法国首都60多千米,战阵林立,兵锋直指法国首都巴黎。在这关乎整个战局胜利的关头,不起眼的石油和内燃机却联袂打造了战争中少有的传奇故事,凸显了石油的战略作用。

此次战役中,起初法军劣势明显,但是到1914年9月4日,法军总司令霞飞决定发动反攻。经过艰难的反击,9月6日,初战告捷。然而德军旋即增兵,法军又陷入险境,急需增援。困难又摆在了法军面前,铁路已不能用于运输,时间紧急,徒步行军只会耽误时机。军车数量又少,远不够运送军队的需要。还有什么办法呢?

法国加利埃尼将军巧用摩托化运兵术使法军化险为夷。几天前,他已命令组织一支出租汽车运输车队。但是到了1914年9月6日,他看到已经组织的出租车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必须立即将所有可以利用的出租车改做运兵车。晚间8时,将军决定组织一支出租车大军,运送上万名官兵赶赴前线。

加利埃尼下令巴黎的3000辆出租车全部征用。到晚间10时,将军院子门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十辆出租车。第一批车队在夜幕下开往巴黎西北小镇特朗布雷。次日清晨,又一批出租车会聚将军院启程,浩浩荡荡离城奔向东边另一处军队集结地。

1914年9月7日这一天晚上,加利埃尼亲自督战。他要求每辆出租车都必须塞满士兵。超载车辆以25~50辆为一队,奔赴前线。

加利埃尼组织的出租车队将成千上万士兵迅速运抵前线,扭转了战争局势,加强了法军防线。这是法军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一战期间的正面冲突与较量。

法军重振精神,1914年9月8日,新增援军投入全线战斗。9月9日,德军开始动摇、败退。出租车司机们苦战两天两夜。在加利埃尼的指挥下,他们奋勇前进,终于在石油的参与下拯救了巴黎。

摩托车和出租车的动力是石油助推的。石油和内燃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见一斑。

1914年9月6日至8日的巴黎保卫战,是马恩河战役第一阶段的转折点。它宣告德军精心策划的进攻破产了。

石油催生新型武器

战争开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筋疲力尽的双方难分胜负。三大战线异常残酷,惨不忍睹;西部战线双方拼命厮杀,但只向前推进了约15千米。壕沟战依然在继续,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考虑采取新的手段。英国人E.D.斯文顿建议,将枪炮装在拖拉机上,可以产生一种新型战斗武器,并设计了这种新型战车的式样。从此,在石油驱动下兼有机动、火力、防护三种功能的坦克就应运而生了。

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独具慧眼,倡导成立了海军陆地战舰委员会。他还慷慨解囊,拿出海军的资金研究开发新式战车。在海军的及时帮助下,这种“陆路战舰”很快问世。为保密起见,人们命名它为“坦克”。

英军1916年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了坦克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1918年8月8日在亚眠一役中,456辆坦克大破德军防线。从此,石油坦克的应用结束了军事防御为主的时代。1918年10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宣布胜利已无可能,首要的理由就是坦克的诞生。其二则是协约国的汽车和卡车压倒了德国的火车,那也是用石油作驱动的缘故。

英国远征军1914年8月开赴法国时仅有827辆汽车(包括747辆征用的车)和25辆摩托车,到战争结束前几个月,英国陆军车辆达到了5.6万辆卡车、2.3万辆汽车、3.4万辆摩托车和机动脚踏车。此外,1917年4月,参战的美国带到法国5万辆汽油驱动车。这些车辆根据部队的需要,将部队和补给从一地迅速运到另一地。而德国占据优势的火车因为缺乏机动性,在战争中渐渐失去优势。

费希尔上将和丘吉尔都不幸言中了石油之重。石油为这些机械和武器提供了动力资源。但是,石油对战争胜负的决定程度及战争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却是任何领导人都始料不及的。汽油用来给战争武器供应能量,从而使石油成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物资资源。以汽油发动机为核心的军事装备的使用,使石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舞台上尽显风流。从此之后,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战更是前所未有。

当时,灌着石油的内燃机在战争中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空中打击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航空工业初见雏形,仅有1000人;而5个月后的1915年1月,英国也才制造出250架飞机,其中60架还属试产机型。为了迎合战争需要,飞机立即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战争的发展催生了飞机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汽油为燃料的飞机大规模用于战争。当时先进的飞机航速每小时达193千米,作战高度达8000多米,空军已经成为独立的军种。随着战争的延续,航空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到1915年7月,开战不足一年,所有空中武器均已过时。

军用飞机最初主要用于侦察。至于打仗,顶多也是飞行员拿枪对射。后来在侦察机上装备了机枪,开发了新的机械装置使螺旋桨的运转与射击同步,以免飞行员误射自己的螺旋桨,从此战斗机便诞生了。1916年时飞机已开始编队飞行,空战战术也已有所发展。随后配合步兵作战的战术轰炸,英国人用此办法与土耳其人对阵,取得辉煌战果。

德军1918年3月突破了英军前线阵地,英军又用战术轰炸挡住了敌人进攻。德国率先实施战略轰炸,先用飞艇,后改轰炸机,直接轰击英格兰,触犯了英伦三岛的尊严,史称“首次不列颠之战”。英国报之以在战争末期几个月对德国境内狂轰滥炸。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断推动着发明创造的进程。到战争最终几个月间,最先进的飞机航速提高了一倍多,飞机生产总数也逐渐增加:战争期间英国生产了5.5万架飞机、法国6.8万架、意大利2万架、德国4.8万架。美国在参战的一年半中生产出1.5万架飞机。

英国皇家海军将军舰的燃料由低燃烧值的煤炭改为高燃烧值的石油,提高了英国舰队的速度,增大了活动范围,燃料补充更加快捷,英国舰队也就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制海权。而以煤炭燃料的德国舰队则受限于狭窄的范围之内,欲出不得。战争爆发时,英国主力舰队压倒了德国公海舰队。

福克兰群岛战役中皇家海军大败德国一支舰队,1914年12月,从而剥夺了德国进入世界各贸易中心的权利。不过,双方舰队只有一次大交锋,即1916年5月21日的日德兰海战。此次海战从战术上讲,德国成功地避开了陷阱,取得了胜利。但从战略上讲,英国人才是胜利者。因为他们从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始终控制着北海,并迫使德国舰队困于本土基地无法出动。

●索姆河战役中的陆战之王坦克。

石油决定战争胜负

在这场战争中,飞机、坦克、装甲车、军舰的大规模运用,对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可靠充足的石油供应日益成为成败的先决条件。虽然当时缺乏完整的石油消耗数据,仅零星的材料就足以说明石油对军事的重要性。1917年初,德国以其潜水艇武力优势,对盟国海上运输实施无限制的潜水艇攻击,致使盟军损失许多油轮。

英国海军部原先保持6个月的石油储备,而在1917年5月只剩下不到3个月的石油储备,只有依赖美国的石油支援。1914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2.66亿桶,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5%。1917年,猛增至335亿桶,占世界总产量的67%。其中的1/4用于出口,主要输往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盟国所需油料的80%来自美国。

所以,确保石油稳定供给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1917年12月,法国出现了严重的石油供应困难。福煦将军心急如焚,请求克莱门西奥总理向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提出石油供给。如果不能及时供给石油,法军立即就会瘫痪,从而迫使法国在不利的条件下同对方媾和。美国人清楚地知道,如果要同盟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必须保障法国的石油供给。

标准石油集团很快回复了法国总理的要求,决定给予石油支持。这样,英、法等盟军虽然由于部分油轮被袭而面临石油缺乏的威胁,但是美国作为后盾为英法等盟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并没有真正缺油。与此同时,英国加速了伊朗的石油开采。在战争的刺激下,1912-1918年间,英国波斯石油公司使伊朗的石油产量由每天的1800桶猛增至18万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坦克、军舰和飞机所需的石油主要由罗马尼亚提供。当时,罗马尼亚石油产量仅次于沙俄、美国和波兰,居世界第四位,1912年石油产量达189.85万吨。盟军封锁了德国的海上交通要道,从而切断了德国的海上石油供应通道。由于没有可靠的石油供应保障,德国海军处于劣势。

为了解决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德国试图以武力夺取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石油基地。德国企图把罗马尼亚以前分属于英国、荷兰、法国和罗马尼亚的企业重新组合,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石油供应基地。1914年,德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结盟以后,出兵攻占英国控制下的伊朗阿巴丹炼油厂。

在军事攻占行动遭到失败以后,1915年,德国策动土耳其当地的亲德分子炸毁了油田至阿巴丹炼油厂的输油管道。为保证战争所需的大量石油,德国迫使英国人紧急抢修,5个月之后才得以恢复生产。1916年9月,德、奥联军攻占了罗马尼亚的油田。英国也不甘失败,于同年11月派间谍炸毁了全部的油田设施,包括70座炼油厂。消耗量触目惊心。为了确保巴库的石油能安全地运到英国和法国,英国决定对达达尼尔海峡发起攻击。德国也不甘示弱,发起了对加里波里的激烈反击。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经过3年多的战争,交战各国的战争资源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在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停止战争,于是加紧准备,企图给对方以最后的致命打击。

到1918年夏季,英、法军队与源源开到的美军一起,发起了对德军的反攻。协约国的总攻给了德军以最后的致命打击。德国首相贝特曼下达禁运令,禁止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把俄罗斯的石油运往西欧。截止1918年,德国和英国都视里海的巴库油区为生命线,因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较量。德国方面,为扭转石油战略颓势,1918年怂恿其盟友土耳其占领巴库,但为时已晚。因为英国抢先占领了这一地区,控制了该地区的石油。

没有了巴库油田的支持,德国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1918年9月29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须立即签订停战协定。10月3日,德国组成新内阁,向美国请求停战。德国国内石油告罄,只能宣布投降。

石油短缺的德国只得紧急抢修,花费5个月时间才修复,1917年产量也仅有原先的1/3。此时的德国,无法从罗马尼亚得到足够的石油,连运输卡车也没有油料供给。所以,德军就无力在1918年采取最后的攻势,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由于石油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战略性作用,世界主要大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1914年,法国军队各种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加上飞机只有几百辆。1918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7万辆汽车和1200架飞机。同一时期,英国加上后期美国投入到战争中的装备,共有10.5万辆汽车和4000多架飞机。

这些军事装备都以石油为燃料,对石油的需求和消耗是巨大的。协约国在西线战场上每天消耗的石油达到了1.2万桶,

点 评

利用石油促进社会进步

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的冲突和战争层出不穷。若说过去150年石油带来的是流动的黄金,不如说过去150年石油带给世界更多的是血和硝烟。然而,这并非是石油的错,疯狂的是人心,是强权对世界的控制欲。

战争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在战场上,石油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指挥棒。谁拥有更多的石油,谁就会在战争中获胜,战争因为石油而变得惨烈,而胜负因为石油而变得如此容易判断。由此可见,石油真不愧是胜利的“血液”。石油是个非常复杂的范畴。它在当今人与自然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体系中,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战”停战百年,反思可以获得诸多启示和镜鉴。

猜你喜欢
战争石油德国
石油石化展会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奇妙的石油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