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通讯员 梁 瑛 高仙菊
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凝聚,五建这家有着65年历史的老企业越来越年轻,脚下的路越走越宽阔。
●对专业技术的孜孜追求,让五建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供图/五建公司
1953—2018,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五建)已经走过65年的发展历程。65年风雨,五建经历了工程建设市场的起起伏伏,经历了从服务一地到服务全国的经营战略变革,经历了从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的重重考验。
跨入新时代,五建不断提升传统业务发展质量,积极探索转型业务,努力从传统施工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并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凝聚,五建越发展越年轻,脚下的路越走越宽阔。
1953年2月18日,五建的前身—大连机电安装工程公司正式成立。此后,北上参加吉林氮肥厂、吉林染料厂、吉林电石厂建设,转战大西北的兰州化工区,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由约2000人发展到4000多人。
兰州伊始,几万人拥到茫茫荒原上,一无房屋二无床铺,又缺乏运输工具,连吃饭锅灶等用具也不齐全。参建队伍工人们住着简陋的“干打垒”房、喝着能沉淀半碗黄泥沙的水,生产生活条件极度困难。
环境恶劣无法抑制五建人的建设热情。没有房屋住,就在抓建设的同时挤时间自己动手建房。施工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就靠人拉肩扛砌房子、铺管道、搭设备。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五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之魂。
在兰州的岁月里,化建公司(五建时名)以建设兰化、发展兰化、振兴兰化为使命。20世纪80年代后,兰化的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呈逐年减少之势。化建敏锐的嗅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刮起,迎身跳入市场化的浪潮中去,把目光投向了兰化以外更加广阔的建筑市场。“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全国”的经营战略应运而生。
从哪儿入手?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去!化建公司的决策者果断地做出了进军扬子乙烯的战略决策。扬子石化建设项目是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达66.84亿元。这一步是化建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新的建筑市场,通过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化建公司作为“特别能干活的西北牛”赢得了新的荣誉,树立了新的形象。
1999年7月1日,化建公司正式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管理,更名为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公司。通过精简机构,五建打造了一支仅2000余人的精干队伍。强化市场观念,转变经营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一切围绕着市场转的经营理念,也在此时确立。五建实现由生产型向企业经营型、由完成指定性计划任务到参与市场投标承揽任务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转变后的五建更加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在全国各地摆开了战场。所到之处,力作频出,好戏连台,并在大型储罐安装、大型机组安装、大型电气仪表安装调试等方面,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强而精,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技术优势。
●出色的施工技术让五建赢得了业内“鲁班”的称号。供图/五建公司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走出去”战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奋进的五建开始了新的尝试。
“出海”,谈何容易!
在“出海”方面,虽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建就参与了援建阿尔巴尼亚、越南化肥厂的工作,但此时的“出海”可是要“真刀实枪”地在海外市场拼搏一番。
2005年12月19日,以五建为主体的中国石化投标组中标沙特拉比格世界级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主装置,主要承建1000万吨/年减压分馏装置(VDU)、60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VGO)和老厂扩容改造等,合同总额达1.94亿美元。
五建成功了!
五建的成功在于数十年积累的成熟工程建设经验,在于分配制度、人事制度、项目法施工管理改革激活的员工积极性,在于不断的人才引进、培养,在于已在承接国内中外合资特大型石化项目时与国际工程管理率先接轨……
回忆第一次“出海”的情景,时任五建沙特拉比格炼油项目五建项目组经理的高耸森笑着说:“就是这个项目硬是让我咬着牙学会了开车和英语。”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五建沙特拉比格炼油项目员工正是以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工期紧、任务重、资源缺、天气热等各种不利因素条件下,越过了道道难关,以堪称完美的施工赢得了业主的交口称赞。由此,五建乘势而为,先后在5个国家承建了15个境外项目,合同总额近20亿美元。“十多个海外项目的成功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可观的效益和良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给团队带来了超强的自信和宝贵的海外工程管理经验。现在任何海外石化建设项目我们都有信心去承接。”五建副总经理衣浩说。
海外业务不仅为五建赢得了可观的效益,也带来了观念的更新,而且为五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海外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尽管在过程中有过巨大的挫折和沉痛的教训,但五建人坚强地挺下来、走过去了。目前,海外项目施工已占五建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3%,利润占比超过70%。
2010年12月18日,五建从兰州南迁广州,有没有“水土不服”?
事实证明,没有。从西北走来的五建,迅速适应市场,从勤恳的“西北牛”转变为又猛又快的“华南虎”。
初到广州的五建迅速瞄准和服务华南市场。但与此同时,五建面临着依赖传统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增长方式单一、市场投资领域变化、生产方式转变、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制约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眼见传统工程建设的路越来越窄,未来如何生存已经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开发新的效益增长领域,企业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五建党委书记蒋德军说。
如何发力?就从环保节能、安全技术、项目管理、专业EPC下手!
环保节能方面,五建依托自身优势,在2011年开始试水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至今已完成了北京广华新城、北京焦化厂等两个大型土壤修复项目,合同额近10亿。今年,五建正在执行天津石化土壤修复项目,合同额近2亿元。近期五建还应业主要求,快速应对、妥善处置了数起恶性突发土壤污染事件。与此同时,五建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华东理工等高校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石化大连院、中石化上海院、SEG技术研发中心等众多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技术,探索“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高端人才使用方式,不断提升能力,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集成、市场开发、项目执行”土壤修复企业。环保节能业务也即将成为五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安全技术方面,五建以“用技术和装备,让世界不再有危险的工作”为使命,首先从“标准化”入手,总结、提炼、开发了适用于工程建设现场HSE标准化的成果和实践,成为中石化标准化工地建设和安全实操仿真培训基地的行业标准。之后在“可视化”着力,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形成了“安全眼”和“立体定位”为代表的系列安全硬件产品,基本实现了“施工现场可视化”的目标。近期又开始在“智能化”聚焦,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智能化安全产,力争成为工程安全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成就高科技及安全领域先行者。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两条腿走路,通过科技创新、管理精细、模式转变、资源掌控的方式,一方面‘量化求精’,提质增效传统施工业务;另一方面‘创新求变’,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业务。以更加合理的业务结构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公司发展的可持续和基业长青。”蒋德军说,“两块业务我们都不能放松。因为传统业务是我们今天的生存之本,转型业务则是我们明日的发展之基。”
2017年2月22日,五建获得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一个施工企业如何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这与五建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用于指导实践密不可分。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五建制定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科技经费使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环保节能中心、安全技术研发中心,SEG土壤治理中心、广东省土壤治理工程中心、清华大学潘际銮院士专家工作站也先后挂牌成立,并和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华东理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技术和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建带来工程界的哪些变革?
2018年5月13日下午,五建华东分公司里一场颇具未来感的机器人焊接试验在此进行。只见一个带轮履的铁盒子,自动爬行到待焊接的两块钢板接缝处,确认焊接位置后牵动焊头,霎时间火花四溅,大约在15分钟时间内就完成了2米长的模拟储罐横缝板根部焊接。而同等工作量通常需要1名焊工连续作业1小时才能完成。这个机器人即是五建以潘际銮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研发的。
据五建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永科介绍,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能实现焊接过程中对焊缝的实时扫描及跟踪,运动过程中无需轨导引,利用磁性吸附和电机驱动功能能够沿直线、弧线等曲面实现自动爬行,同时避免了有限空间和危险场所人工焊接不便和危险性,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在近日于广东湛江五建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战化应用实验时,对于8000立方米储罐的传统手工焊接与机器人焊接做了测算对比,8个焊工焊接需16个工作日约1000个小时,而采用6台该型机器人仅需4个工作日约25个小时。
另外,五建设计院与中石化广东石油联合研发了“机械清洗油罐”的成套技术和撬装设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 “双壁罐改造”工程中,效果良好。五建设计院SPOOLGEN管道细化软件在五建科威特KNRP项目应用。截至10月31日,共收到图纸90028张,完成87945张,图纸细化完成率为已收到图纸量的97.7%。改变了管道施工的传统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项目成本和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以精准地计算和统计管材用量,为项目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走出国门的五建以先进的技术,严谨的管理和出色的施工赢得海外市场的赞誉。供图/五建公司
对一个国家来说,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享。“五建65年发展的历史是全体五建人在书写,发展的成果理应让全体五建人共享。”衣浩表示。
在房价高涨的年代,单凭工资收入,购得一套自己的住房是许多年轻人无法实现的梦想。90后小伙蔡维博却比大多数同龄人更早地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这正得益于五建实施的安居工程。
五建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征得中国石化集团同意的前提下,陆续在兰州、上海兴建了一批职工住房,在广州由集团公司组织兴建了职工集资房。2012年进入五建工作的蔡维博正好赶上申请广州职工集资房的末班车,“不然在广州没有住房,靠工资是很难生活的,更别说交女朋友结婚了。”
安居更要乐业。但作为流动性极强的施工企业,五建的员工常年外出,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已成为安居乐业的最大障碍。
2017年,五建进行了区域化改革。区域化运行在促进“资源优化、责任落实”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实现了“安居乐业、人文关怀”。“让员工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工作是我们的一大初衷。这样可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比如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安家,孩子在哪里上学,如何照顾老人等等,解决了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蒋德军说。
五建还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通过认真落实“真困难、真帮助”等措施,开展“送温暖”等活动,五建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努力让各类
群体深感组织的关怀。
2012年11月 起,五建每隔三年开展一轮“情系千里,爱暖身边”异地慰问活动,对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河南、吉林、上海等14个省市的离退休老同志进行入户和集中慰问,累计行程5万余公里136个县市地区。
家住陕西洋县的退休职工马土林得知五建专门派人来看望他时,他和老伴热泪盈眶,逢人就非常自豪地说:“企业没有忘了我们,大老远地派人来看我们老两口了。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国兴则家兴。享受着企业发展成果的五建人越发相信,企业兴则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