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沈阳市妇婴医院温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13)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剖宫产手术已十分成熟,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两类应用较高的剖宫产术式,何种疗效和安全性更佳目前尚存在争议[2]。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就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s)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胎儿娩出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分析组 50 34.5±3.9 24.1±11.9 60.8±12.7 15.4±3.6对照组 50 50.4±4.2 40.6±13.9 88.6±14.4 33.5±6.2 t 19.616 6.376 10.238 17.8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对照组,各50例。分析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8±3.0)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孕周37~42周,平均(39.1±1.2)周;其中胎儿窘迫者7例,臀足位者5例,头盆不对称者7例,出口狭窄者9例;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1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7.6±3.1)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孕周36~42周,平均(39.3±1.0)周;其中胎儿窘迫者8例,臀足位者6例,头盆不对称者5例,出口狭窄者8例;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14例。经统计学分析,分析组、对照组产妇上述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可行。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且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自愿签署了知情通知书,本次实验征得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分析组采取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作于腹部左正中旁,在脐耻间纵行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12 cm,纵行剪开腹直肌前鞘12 cm,对腹直肌进行钝性分离,将壁层腹膜剪开10~12 cm,于子宫下段处剪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在将子宫下段切开后取出胎儿。对照组采取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作一横切口,在耻骨联合上两横指、沿皮肤皱褶处奖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弧形切开,长度约为12 cm,将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沿弧形剪开,长度约为12~13 cm,对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附着部分6~8 cm向上钝性游离,向外侧钝性分离腹直肌与腹横筋膜层,采取顶侧法对膀胱膜反折钝性分离,在将子宫下段切开后取出胎儿。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分析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
1.3.2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情况。采取1 min Apgar评分评估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满分为1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3.3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膀胱肌层感染、一过性血尿等并发症的例数和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于本次实验完成后,对分析组、对照组的实验资料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标准差(±s)标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以百分率(%)标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根据计算出的P值大小判定组间差异,若P<0.05则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组、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分析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分析组、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对比:分析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对比[n(%)]
2.3 分析组、对照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比较P<0.05。
剖宫产手术又称剖宫产,是一类临床应用较广的外科手术,具体方法为通过手术将母亲腹部和子宫切开,以分娩出胎儿[3]。剖宫产手术的应用能缓解产妇的疼痛,并能提升难产、胎儿窘迫、巨大儿、胎位不正、多胞胎、前置胎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剖宫产手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并衍生出多种手术类型,其中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应用最广的两种[5]。以往诸多研究显示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会对产妇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术中出血较多,产妇疼痛感明显,且手术操作难度较大[6]。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对产妇膀胱腹膜进行钝性分离和反折的时间差异较大,若时间控制不当可造成胎头分娩困难,引起新生儿缺氧、窒息[7]。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则能很好的规避以上缺陷,其手术易于操作,对产妇的创伤较小,分娩过程顺利,能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这一术式在临床中更易被产妇接受。本次实验表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较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更具优势,其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两组上述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本次实验结果与刘银芝、李英[8]的实验结果类似。
由上可知,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较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