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
(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患者常常因为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会出现心腔扩大、静脉淤血及组织水肿的表现。临床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结局是慢性心力衰竭,通常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对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1]。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有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和LVESV)及心力衰竭标志物BNP。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血浆BNP可作为该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2],因此本次研究为了研究血浆BNP水平是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60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参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60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Ⅰ级;观察组的研究对象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均在Ⅱ~Ⅳ级。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7∶23,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8.36±10.17)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5.79±10.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样,对患者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此外所有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患者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3]。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和LVEF。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LVEDD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参照组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BNP水平升高。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平均血浆BNP水平为(298.74±171.74)pg/m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浆BNP水平为(97.68±45.57)pg/mL。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因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心腔扩大、静脉淤血及组织水肿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临床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从而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4]。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有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及心力衰竭标志物BNP。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为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检测[5]。B型尿钠肽即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由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利钠利尿的天然激素,当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心室扩张时会刺激心室肌细胞大量合成分泌BNP释放入血以调节心脏功能,因此血浆BNP主要反映了心室功能的变化。在临床上,血浆BNP可作为一种心力衰竭标志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是通常还要配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检查进一步判断[6]。
近来研究指出血浆BNP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7],因此本次研究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的研究对象,60例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在Ⅱ~Ⅳ级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LVEF、LVEDD。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LVEDD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参照组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平均血浆BNP水平为(298.74±171.74)pg/mL,治疗后平均血浆BNP水平为(97.68±45.57)pg/m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患者的血浆BNP、LVEDD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总而言之,血浆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s)
表1 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YHA心功能分级 例数 BNP(pg/mL) LVEF(%) LVEDD(mm)参照组(60) Ⅰ级 60 73.28±5.16 67.49±8.12 43.27±3.56观察组(60) Ⅱ级 10 152.47±27.12 52.03±4.72 51.28±4.79Ⅲ级 31 236.27±71.74 46.36±5.28 54.37±5.19Ⅳ级 19 1423.73±321.29 41.67±6.31 59.4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