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艳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0940)
近年来,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已成为临床上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对所抽取的颈动脉超声检测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中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旨在探讨用超声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意义[1-2]。
1.1 研究对象:对从2015年7~8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人群进行随机抽取共145例,被抽到的年龄在50~84岁,平均年龄在67.8岁。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所规定的血压标准将其分为四组:A组:血压正常组(包括理想血压 和正常血压)30例。B组:轻度高血压患者组(收缩压在140~159 mm Hg,或舒张压在90~99 mm Hg)30例。C组: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组(收缩压>16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50例。D组:患高血压并伴有其他临床疾病的患者(包括伴有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及糖尿病肾病)35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采用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 HMz。
1.2.2 检查方法及IMT测量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位,静息状态,头稍侧向对侧平卧位,观测颈动脉,在双侧颈总动脉(距颈总动脉球部膨大起始下方10 mm左右)沿长轴进行测量。血管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IMT,凡遇到斑块时则避开斑块,测其IMT最厚处,同时测量斑块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
1.2.3 斑块观察诊断方法:按通常所用的方法:①扁平斑:内膜不光滑,回声增强,增厚,局部轻微隆起。②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回声强弱不均,表面光滑连续。③溃疡斑:斑块较大,基底较宽,表面出现凹凸,边缘回声较低。④硬斑:斑块高低不平,强回声,后伴声影。根据测量的结果对斑块进行分级:1级,斑块阴性;2级,IMT≤1.1 mm;3级,IMT>1.1 mm并局部钙化突入管腔;4级,管腔直径狭窄>20%。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IMT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 不同血压水平组之间颈动脉IMT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血压水平组之间颈动脉IMT比较
2.2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斑块性质及斑块分组的比较:见表2。
表2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斑块性质及斑块分组的比较
2.3 高血压并存某些临床疾病时颈动脉IMT的变化:见表3。
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高血压病引起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及高血压并存临床疾病的出现,颈动脉IMT亦逐渐增高,因而,颈动脉IMT不仅可用来检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还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3]。
表3 高血压并存某些临床疾病时颈动脉IMT的变化
本研究统计结果还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高血脂易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引起动脉内膜损伤,顺应性减退,主要特征是动脉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胶原纤维转化,导致动脉纤维性硬化,包括管壁增厚,胶原增生和管径增大。颈动脉IMT厚度增加至一定程度,常常伴有粥样斑块的形成。
我国是高血压病的流行地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4-5]。本研究分析发现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的厚度及斑块的大小,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的病程进展及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监测高血压并存相应疾病的高危人群,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高血压病及其并存的心、脑、肾疾病对人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