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付奎 殷好治* 傅晓琴 刘明标 李彩琴
(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在临床中腹部血管疾病类型复杂,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挽救腹部血管疾病患者生命的关键,以往关于腹部血管疾病主要是采用血管造影检查,此种检查方式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是由于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因此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在临床中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而临床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CT诊断作为一种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断层扫描诊断技术,由于具有无创特点,受到了患者的青睐和欢迎,为此我院将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到腹部血管疾病检查中,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腹部血管检查的2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患者均有腹痛临床表现,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43±1.5)岁,采用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腹部血管性疾病的准确性。本次调查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我院对进行腹部血管检查的28例患者采用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疾病检查,检查使用的设备为西门子AS+128层CT机,检查过程中,让患者取平卧位躺在待检床上,将ROI放在患者的肝门平面腹主动脉上,扫描范围在膈顶至耻骨,将触发阈值调节至120 U,当腹主动脉CT值达到阈值时延迟3s进行扫描。腹主动脉扫描结束25 s后进行门脉期扫描,具体的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80~400 mA,扫描层后5 mm、间层距5 mm、重建层后0.625 mm,层间隔0.625 mm,在检查过程中,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患者的肘静脉团处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70~80 mL及0.9%氯化钠溶液20~30 mL[1]。最后将所有的扫描数据发送到GE后处理站,然后使用VR或者2D-MIP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同时通过不角度的切割,将患者的病变位置更加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进行病例分析。
1.3 观察指标: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28例腹部血管检查患者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8例腹部血管检查患者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
腹部血管疾病类型复杂,患者通常有腹痛、恶心、腹胀、呕吐等常见临床症状,由于缺乏典型、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因此很容易将腹部血管疾病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胃肠炎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这延误了腹部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最佳时期,因此能够采取可行的诊断技术及早诊出腹部血管疾病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在临床中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腹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此种检查方式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因此检查费用较高,临床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在诊断腹部血管疾病时,由于受到肠气干扰,因此容易出现漏诊,不能分辨腹部血管疾病和非血管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诊断方式都不是腹部血管疾病的最佳诊断方式。
随着近些年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扫描速度和空间分辨能力的不断提升,CT血管成像技术成为腹部血管疾病诊断研究热点,为此我院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到腹部血管疾病检查中,检查中我院使用的设备为西门子AS+128层CT机,此仪器设备高分图像辨别能力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三维显示患者的腹部血管情况,因此对腹部动脉系统疾病、腹部静脉系统疾病、门静脉系统疾病都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2]。而通过上述数据调查也极大验证了这一点,整体检查结果十分准确,此外P=0.01<0.05,因此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疾病使用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腹部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图像采集方式和对比剂注射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更好的显示患者的病症位置。
综上所述,临床腹部血管疾病类型复杂,常伴有血流力学变化特点,而128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可以清晰的反应血流力学变化,从而准确的判断腹部血管疾病类型,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