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文 梁 丽 童庆好 王 昆 余万庆 杨晓辉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7区,安徽 六安 237000)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而苯妥英钠自1938年问世以来,临床中用于治疗癫痫的历史较久[1]。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PHT)常用于治疗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2];但该药易发生中毒,原因如下:①药物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大;②具有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中毒症状不典型[3-5]。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伴精神障碍的苯妥英钠中毒患者的病历做了回顾性的研究,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以我院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时补充诊断苯妥英钠中毒的12例患者。12例患者为伴癫痫的精神障碍门诊或住院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29岁,病程2.2~15.5年,平均7.3年,强直-阵挛发作者6例,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3例,精神运动发作3例。12例病例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50分。实验室查苯妥英钠浓度均>30 mg/L,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诊断苯妥英钠中毒成立。
①临床症状:研究对象都以精神问题为主诉要求住院治疗,存在带有恐怖色彩的幻视、言语性幻听、嫉妒妄想、被害妄想5例,活动减少、情感平淡3例,易发脾气、欣快感、兴奋冲动4例;入组的12例患者均表现有一定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纳差;8例患者存在共济失调、口齿不清等。②实验室检查表现:血常规、生化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未见有明确异常。③治疗:a.主要选择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小剂量短程应用、镇静药物治疗,如利培酮片1~2mg/d或奥氮平2.5~5 mg/d等;诊断明确后,考虑合并苯妥英钠中毒,逐渐停用苯妥英钠,换用德巴金1.0 g/d,并予B族维生素、甲钴胺、补充叶酸、补液营养神经、促代谢等综合治疗,头晕、乏力、走路不稳等症状明显改善。④结果给予以上综合治疗后,12例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好转。住院天数15~42 d,平均(23.34±10.42)d,12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3例。
虽然在国内外文献中苯妥英钠中毒报道较多,但是精神专科临床实践中报道较少,并且近几年关于苯妥英钠中毒的报道文献较少,目前临床医师对此认识不足,且由于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6],笔者收集病历中最长为1年。对于临床精神科医师来说,提高对本病的识别率,临床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询问病史要认真、仔细。②认真体检,尤其是神经系统体征。③对该病常引起的精神症状要清醒认识,如幻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平淡、思维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引起精神症状主要与苯妥英钠可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关[7]。苯妥英钠中毒的治疗:①治疗疾病本身症状:a.基础治疗:减量或停用PHT,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利尿,加快药物排泄,碱化尿液,给予静滴维生素B6止呕,以及静滴维生素C、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郭毅和孙红斌[8]对于苯妥英钠中毒的解救报道一致;b.重度中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②对于精神障碍的治疗:苯妥英钠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国外文献已有报道,其机制可能与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有关[9-10],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苯妥英钠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不需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常规的解毒对症处理后精神症状可缓解;如果常规解毒处理后患者精神障碍仍然持续存在,可短期给予小剂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