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

2019-01-07 21:41张晶王鑫王朋敏于艳芳苗国英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正常值血小板抗体

张晶 王鑫 王朋敏 于艳芳 苗国英

作者单位:1.056004 河北 邯郸,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河北工程大学;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S y s t e m L u p u 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5%~20%的SLE发生在儿童期,称儿童SLE。儿童SLE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患者典型,且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1]。儿童SLE常累及肾脏、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临床上,SLE的血液系统异常可以发生在SLE典型症状出现后,也可以发生在SLE典型症状出现之前[2],具有隐匿性,甚至以血液学改变为首发症状,早期易误诊为血液病[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SLE患儿诊治过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2岁。因颜面、四肢瘀点、瘀斑伴发热1个月,于2016年6月21日就诊。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耳垂部散在分布粟粒至黄豆大小红斑,压之不褪色,无自觉症状;伴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38 ℃,以午后及夜间为主。在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紫癜”给予地塞米松(5 mg/次,1次/d肌内注射)、维生素C(0.1 g/次,3次/d,口服)、芦丁片(20 mg/次,3次/d,口服)等治疗。1周后,患儿皮损部分消退,遗留轻度色素沉着,皮损上覆少量鳞屑。2周前,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伴白色黏痰,易咳出;无高热、无咯血、无胸痛;自行口服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5 d前,患儿再次出现颜面部及四肢散在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瘀点、瘀斑,伴黑便,无腹痛、腹泻,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9.1×109/L(正常值3.5~9.5×109/L)、红细胞3.78×1012/L、血红蛋白93 g/L(正常值115~150g/L)、血小板46×109/L(正常值100~300×109/L);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下肺炎症。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睡眠正常,小便正常,偶有黑便;无牙龈出血、鼻衄,无脱发,无口眼干燥,无鼻或口腔溃疡,无腹泻、腹痛,无关节疼痛等症状,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患儿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口唇稍苍白,咽部轻度充血;颈部、腋窝可触及数个浅表肿大的淋巴结,直径约1 cm大小,质软,活动度好,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3 cm。皮肤科查体:鼻背部可见紫红色斑疹,其上未见明显鳞屑,与周围皮肤平齐,压之不褪色;双侧颊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红斑,境界清楚,压之不褪色,无触痛;无鼻部或口腔溃疡,无面部蝶形或盘状红斑,无脱发,无关节肿痛。Coomb’s试验阴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32×109/L、红细胞2.90×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36×109/L;尿常规,隐血(+++)、尿蛋白(+++)、微白蛋白>0.15 g/L、红细胞3 513.54/μL;24 h尿蛋白定量1.66 g(正常值0~0.13 g);凝血六项,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49.40 s(正常值20~35 s)、D-二聚体0.88 mg/L(正常值0~0.5 mg/L);血沉82 mm/h(0~20 mm/h);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粒细胞增生活跃,考虑继发血液系统改变。肾功能:钾6.0 mmol/L、氯112 mmol/L、钙1.97 mmol/L、尿素13.66 mmol/L(正常值3.2~7.1 mmol/L)、肌酐154 μmol/L(正常值44~115 μmol/L)、尿酸551 μmol/L(正常值150~440 μmol/L)。补体C3:0.17 g/L(正常值0.78~2.1 g/L)。补体C4:0.03 g/L(正常值0.17~0.48 g/L)。自身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肺部CT检查:左肺下叶炎性改变;双侧腋下多发增大淋巴结;心腔密度降低,考虑贫血;脾大。肝、胆、脾门静脉彩超检查:脾大。泌尿系彩超检查: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入院后给予相关辅助检查后,根据SLE诊断的新分类标准诊断为SLE。治疗:甲泼尼龙40 mg/次,1次/d静脉滴注;入院后第3天加用羟氯喹片,1片/次,3次/d;在应用上述药物控制病情及保护脏器的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2.25 g/次,1次/8 h;5 d后改为泼尼松片40 mg/d口服,分别于每天早晨和中午给予25 mg和15 mg。患者皮疹逐渐消退,血小板上升至正常后出院。目前,患者每天早晨口服泼尼松片5 mg,环磷酰胺50 mg隔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尚在随访中。

2 讨论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造成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45岁,我国的患病率为35~84人/10万人[4]。该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皮肤和关节受累,其次是发热、肾脏损害及浆膜炎。约20%的SLE在儿童期发病,并被临床诊断[5]。儿童SLE多于12~14岁发病,≤5岁少见[6]。

2017年6 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年会上,Martin Aringer教授报道了SLE诊断的新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由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共同推出,具体内容如下[入围标准:抗核抗体(ANA)阳性史(Hep2免疫荧光法≥1∶80)]。临床领域及标准:①全身状况,发热>38.3 ℃(2分);②皮肤病变,口腔溃疡(2分)、非瘢痕性脱发(2分)、亚急性皮肤狼疮(2分)、急性皮肤狼疮(6分);③关节病变,≥2个关节滑膜炎或≥2个关节压痛≥30 min的晨僵(6分);④神经系统病变,谵妄(2分)、精神症状(3分)、癫痫(5分);⑤浆膜炎,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5分)、急性心包炎(6分);⑥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4×109/L)(3分)、血小板减少(<100×109/L)(4分),免疫性溶血检查存在溶血证据,网织红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间接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oomb’s试验阳性(4分);⑦肾脏病变,收集的24 h尿液蛋白定量>0.5 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提示24 h尿蛋白>0.5 g(4分),肾脏穿刺病理检查符合狼疮肾炎(8分)。免疫学领域及标准:①抗磷脂抗体方面,抗心磷脂抗体IgG>40 GPL单位或抗β2GP1IgG>40单位或狼疮抗凝物阳性(2分);②补体方面,低C3或低C4(3分),低C3和低C4(4分);③高度特异抗体方面,dsDNA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6分)。总分≥10分可以分类诊断SLE。对于每条标准,均需要排除感染、恶性肿瘤、药物等原因;既往符合某标准可以计分、标准不必同时发生;至少符合一条临床标准;在每个方面,只取最高权重标准得分计入总分。

本例患儿SLE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仅以颜面部瘀点、瘀斑为首发症状,伴血小板减少及出血表现,容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例在未明确诊断之前,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掩盖了患儿的病情,不仅未能有效治疗疾病,反而延误了诊断,耽误了病情。儿童期SLE多起病急,进展快,其病死率较成年患者更高,患儿病初即可能存在多器官同时受累,病情进展隐匿,如得不到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SLE临床上主要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进行鉴别。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常急性起病,病情危重,诊断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五联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肾脏损害)或“三联征”(具备前3项)进行诊断。有报道表明,对于早期表现为TTP的患者应给予重视,观察其是否合并SLE,并注意随访,以观察患者数月至数年后是否会发生SLE,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7-8]。本例患儿仅存在面部及四肢瘀点、瘀斑,无牙龈出血及胃肠道出血等表现;Coomb’s试验阴性;骨髓穿刺结果提示粒细胞增生活跃,考虑为继发性血液系统改变,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结合自身抗体检查结果,可排除TTP。

目前,糖皮质激素仍是儿童SLE的一线治疗药物,在发病初期应用效果更好,但是激素的使用应以起始剂量足、减量过程慢、维持时间长为原则。早期足量应用激素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减量不能太快,以免病情复发。维持用药至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补体及尿蛋白)基本正常,一般为2~4个月,最少不能少于4周;然后逐渐减量,初期每次可减5~10 mg,以后每次可减2.5~5.0 mg,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最小维持量如5~15 mg/d长期维持。

SLE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的3~5个月,至少是肾脏受累的3~5个月,否则治疗缓解率下降、临床复发率上升,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机会增加。因此,早诊断和早治疗对SLE的预后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正常值血小板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1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