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张 君 宫雯雯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现阶段延长肾衰竭患者生命的常用方式,并在延长患者生存期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动静脉内瘘作为典型的血管通路,现已成为患者新的生命线。但由于反复刺穿,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硬化、堵塞、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内瘘的正常使用以及患者生活品质。大量研究表明,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服从力,减少并发症出现。再对63例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成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6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患者病情稳定、无沟通障碍、非长期卧床[1]。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2.8±5.6)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3±3.4)年。肾小球过滤<30 mL/min,透析时间>3个月。血液透析2~3次/周,4小时/次。
1.2 方法:①内瘘通道宣教:采用机体宣教法,针对每一位患者实施,同时每次上、下机应保证无菌操作,用碘伏对刺穿处消毒,外侧可黏贴创可贴。告知患者不准弯曲、压腕关节、测血压与抽血等。同时告知患者应适注重个人卫生,特别是内漏测手臂,避免次传出与水接触形成伤口污染。②内瘘使用时间:一本内瘘成熟需4~7周,如内瘘扩张良好2周后可用静脉端,3周可用动脉端。动脉端过早使用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内瘘失败。③穿刺方法:穿刺技术及穿刺方式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早期内瘘需要由有熟练穿刺技术的护士固定穿刺。一般选择最易穿刺的部位,内瘘处选一穿刺点为动脉端引血,另一穿刺点在其他普通静脉选一点穿刺为回血静脉。动脉端穿刺不要固定穿刺点,以顺血流方向即向心性穿刺为佳,否则将会出现内瘘血管的瘤样扩张、血栓、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④饮食指导:患者应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嘱咐患者控制饮水与钠盐的食用。饮水时可使用刻度杯,饮用指定量,也可含化冰块、水肿加薄荷叶、柠檬片等。禁止食用含有高钾、磷等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⑤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帮助患者整理心态,同时对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开导工作,让家属多陪伴患者,多给予关心、支持与爱护,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3 评价指标: 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有闭塞、肿胀、感染、血栓以及血管狭窄等。①护理满意度: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手术结果、宣教、造作5个方面,每项20分,共100分。②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简易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心理功能,每个项目评分均有5级(1~5)级[2]。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患者生活质量:63例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心理功能都处于良好状态度,生活质量较高。
2.2 并发症、内瘘完好率、使用寿命与护理满意度:对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并发症、内瘘完好率分别为:7例(11%)、59例(93%);使用寿命与护理满意度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建立血液通路以成为血液透析的前体条件,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上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用血液通路,与传统插管相比具有花费少、并发症少、成活率高等优势。动静脉内瘘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透析手术质量与自身生存,需保持通路畅通与充足血量,避免内瘘出现并发症[3]。护理人员可充分借助病友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开导,增强患者的治疗勇气。家属的态度可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因此做好家属开导与鼓励十分重要。护理干预在当前工作中,已成为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环节,帮助患者增强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医嘱。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还可提升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的认知,掌握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有学者研究发现[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出现,延长内瘘使用期限与患者寿命,与当前研究一致。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在临床中用来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5]。结果显示,干预后,在生理、心理应激方面,控制效果更为理想且舒适度明显提高。凸显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护理干预的效果,临床价值高。综上所述,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病率,提升内瘘试用时间与患者生活质量,指的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