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07 18:36刘亚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白昼收缩压均值

刘亚宁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河北 任丘 062552)

由于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并且老年患者对疾病认知差,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理想,造成并发症多,易引起靶器官进一步损害。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连续监测血压,了解血压24 h变化情况,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26例,患者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7±6.5)岁;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患者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2.1±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1.2 方法: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为:袖带一般固定在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 cm,测量血压,每次时间间隔:①8:00~24:00予以15分/次测量频率;②24:00~早上8:00对患者测量血压时将测量频率调整为30分/次,每位患者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可按照测量前的生活状态活动,但避免搬运重物或较为剧烈的运动,若患者完成总测量次数的80%以上时,可视为测量有效。

1.3 观察指标:比较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血压昼夜变化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来表示,即(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10%代表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正常(即杓型血压),<10%代表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减弱或消失(即非杓型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16.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均值比较:观察组白昼收缩压均值为 (152±13) mm Hg,舒张压均值为 (90±8) mm Hg;夜间收缩压均值为 (137±8) mm Hg,舒张压均值为 (85±6) mm Hg。24 h收缩压均值 (149±11) mm Hg,舒张压均值为 (87±7) mm Hg。对照组白昼收缩压均值为 (141±7) mm Hg,舒张压均值为(84±6)mm Hg;夜间收缩压均值为(129±6)mm Hg,舒张压均值为(81±5)mm Hg。24 h收缩压均值(137±9)mm Hg,舒张压均值为(82±6)mm Hg。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观察组血压呈杓型19例(36.5%),非杓型33例(63.5%)。对照组血压呈杓型37例(66.1%),杓型19例(3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由于老年人对高血压的认知差,对医嘱的依从性差,往往造成并发症多,而未治疗或血压控制差的高血压是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绞痛等。老年人血压长期持续升高,对其肾功能、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实时掌握患者血压波动,及时发现潜在高危因素,以便给予有效预防措施。把血压降至达标水平可以延缓、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因高血压患者在24 h的血压是随时变化的,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血压水平动态,在评价高血压病心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方面更有预测价值及可靠性[1]。研究发现,无论是正常血压人群还是异常血压人群均存在昼夜波动性,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杓型”血压,即血压在夜间低而在白昼高,呈晨峰夜谷现象,这种血压模式对机体活动、心血管结构及功能保护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约40.6%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紊乱[2]。“非杓型”血压,即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减弱或消失,血压在夜间下降幅度变小,甚至出现了升高状态,使心脑肾等靶器官处于长期高负荷状态,血管的松弛作用下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在夜间发生率增多。由此可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受损有着密切关联。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异常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夜间交感神经活性被异常性激活,副交感神经活性异常抑制有关,从而使靶器官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对机体造成损害。有文献报道,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血压差以及血压负荷值在反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最具有代表意义[3],夜间血压处于较高水平不降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加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表示血压连续升高,可能是触发心肌缺血缺氧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降压治疗是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用药时间,使降压作用效应与血压变化节律一致,即遵循时间治疗学原则。综上所述,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的反映患者的血压数据,为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合理用药,调整为最佳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白昼收缩压均值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白昼之黑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白昼之月
白昼正在消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