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父母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9-01-07 18:36单胜华安采华张颖颖李枋沄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状况患儿心理

单胜华 安采华 张颖颖 李枋沄

(1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高危儿是指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已经或潜在发生急危重症情况、影响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密切监护的小儿。父母是影响高危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有心理缺陷的父母既能够影响到他们与子女间交往的敏感度[2],还可导致其体质量、身高等体格发育的落后[3-4],甚至还会影响到情绪、智力、行为等方面的发展[5-6]。目前对高危儿疾病研究较多,而对其父母身心问题研究方面相对薄弱,本研究对高危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和目前采取的护理干预作出以下综述,旨在提高小儿护理研究者对该方面的关注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1 高危儿父母的心理状况

1.1 焦虑与抑郁:国外学者在对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调查中发现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是足月儿母亲的2倍和2.7倍[7],Rogers等[8]在对重症监护室患儿照顾者的调查中同样也发现,中度到重度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40%,较高水平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0%;Vigod等[9]的调查也表明产后抑郁在产后的一年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并未随患儿出院而下降。国内学者运用SCL-90量表在对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父母状况评定中亦显示其各项得分均高于普通患儿父母[10];高永嘉等[11]对产后1个月的高危儿父母进行调查也发现患儿父亲和母亲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6.4%、22.7%,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9.4%、26.1%。以上研究虽然所用量表、调查时间节点、区域等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差异,但从整体来看,患儿父母广泛存有不同层次的焦虑、抑郁心境。

1.2 担忧、悔恨、自责、压力:很多高危儿父母均有母子分离这一阶段,在担忧病情发展、预后好坏的基础上,甚至还会伴随悔恨和自责,担心是否会遗留后遗症、费用等又使其承载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2]。

1.3 其他心理问题:除上述情况外,一些高危儿父母还面临着其他的心理煎熬,比如焦灼、哀伤、恐惧、敏感多疑、情绪低落、缺少安全感、敌视等[13]。

2 高危儿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

2.1 患儿因素:多数研究报道显示患儿出生时体质量是否正常[14]、疾病危重程度[15]、有无进入NICU[16]、近远期预后情况、智力发育状况[17-18]等是造成其父母心理疾病的高危因素,患儿危险性较大,父母担心患儿会有生命危险或遗留后遗症等。

2.2 家长因素

2.2.1 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分娩类型和次数:性别不同,承受力不同,且母亲尚处在产后恢复期,一系列的身心变化更会促使其心理问题的出现[19];年龄偏大的父母可因盼子心切等原因,心理状况比年轻家长更差;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渠道单一,较易引发不良情绪[20];但也有研究与之相反,文化水平越高,思虑越多,思想负担越重,反而更易出现心理问题[21]。分娩类型和次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经历过剖宫产、流产、难产的产妇其被触发的焦虑感呈上升趋势[22],此类产妇产子不易,拥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压力;也有研究指出,初产妇更易发生焦虑情况,分娩次数越少,其焦虑症状越明显[23]。

2.2.2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国内外大多学者认为,如果在面对强烈应激事件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心理疾患的发生率可高达43.3%,达普通人的两倍之高[24]。高危儿母亲消极的应对方式较为突出[25]。社会支持方面,有研究指出高危儿父母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特别是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26],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与其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27],主观支持这一维度分值远远落后于健康婴儿母亲,可能和家属在其分娩后将照护重心瞬间转移到患儿身上,前后落差较大,让其感觉得到的关怀、照护减少有关[28]。

2.2.3 疾病不确定感:对疾病的发展、预后不了解和不确定,医护答案的不明确是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的关键因素[29]。由相关报道可见,高危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间水平[30],往往追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因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3 家庭因素

2.3.1 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相关报道显示,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与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程度密切相关,收入少、农村的患儿父母更易产生心理问题[4,31]。患儿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花费高、医疗保险覆盖面有限制、获得疾病知识途径较少等原因使其父母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2.3.2 家庭类别、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类别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和谐亦是影响患儿父母心理状况的关键要素。有研究指出,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融洽的家庭成员间关系呈正相关,而且身处家庭功能良好的中间型家庭的患儿家长具有可利用资源也相对多[32]。

3 心理护理干预情况

3.1 健康教育:有研究把“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33]运用在高危儿父母的健康宣教中,结果显示,该健康教育模式使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在收入水平偏低家庭的患儿父母中实施“集中健康教育模式”[34],结果显示能够使健康教育的成效扩大化,改善其遵医行为,改变紧张、焦虑状态。

3.2 认知行为干预:有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实施包括放松呼吸锻炼、心理疏通、认知干预等在内的一系列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发现其既能使患儿父母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还能提升心理适应水平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改进心理状况[35]。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认知行为干预能影响父母与其子女间情感交汇的敏感度,积极影响着母子安全依恋和谐关系的构建,促进母婴身心健康[36]。

3.3 支持疗法:有研究通过对患儿父母提供以支持疗法为基础的支持护理,发现不仅满足了心理需求,降低了焦虑抑郁,还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37-39];群体支持属于社会支持的范畴,庞红等[40]给予NICU患儿父母以群体支持,定期举行座谈会,也同样缓解了其焦虑、紧张状况。

3.4 共情护理:共情,即共感、通情,是一种能够领会、分担他人精神世界里各种各样负荷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共情护理同样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父母负性情绪,促使其以乐观勇敢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促使患儿早日康复[41]。上述护理干预大多是相对单一的干预方法,建议结合个体情况构建综合性个体化干预方案,例如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个体情况添加认知干预、支持疗法或共情护理等, 促进患儿家长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高危儿父母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身为小儿护理研究者,非常有必要认清并结合影响其心理状况的关键因素,采取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最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状况患儿心理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安全感,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