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白皮书是中国奶业协会发表的特定报告,论述分析奶业发展状况和行业态势,展示反映奶业领域进展和重大成果。7月12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这部白皮书首次用中英文向国内外介绍中国奶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璀璨的历史,《中国的奶业》白皮书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也是世界奶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为,中国出土了迄今世界最早的约3800年前的酸奶沉积物和约3600年前的奶酪实物及牛奶遗存,多部古籍中记载了饮食乳和乳制品以及制作工艺、营养功效。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发展中,幅员辽阔的中国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多元饮食奶文化并传承至今。
今年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中国奶业大发展的70年。《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从奶类生产、乳品加工、国际贸易、消费市场和质量安全5个方面,全面叙述了中国奶业历经70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8年牛奶产量3075万吨,是1949年的154倍,人均牛奶占有量22千克,而1949年牛奶产量仅为2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约0.4千克。全面普及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秸秆青贮、疫病防控等现代技术,全部规模牧场实施机械挤奶,90%以上规模牧场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部分牧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计算机智能牧场管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提高了奶牛整体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70年前畜群杂乱、疫病流行、手工挤奶、秸秆粗放饲喂等落后生产方式已成为历史。
经过新中国70年的建设,中国的乳品加工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并迈向智能化,成为中国食品制造业第一大行业。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87个,主营业务收入3398.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5%,主营业务收入和增速继续保持第一并高于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速。
2018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687万吨,是1952年乳制品产量的43063倍,年均增长17.5%,乳品加工实现了从微弱到强盛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后,乳制品制造业不仅总体规模增速很快,跨省区、集团化、上市成为明显特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亚洲排名第一、第二。
自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新西兰投资奶业成功后,更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奶业。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调查,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共有17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奶业的国际贸易量很小。中国加入WTO和建立双边自贸区后,进口量快速增长。2018年乳品、改良种用牛和牧草三大类商品进出口总额110.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乳品、奶牛和牧草最大进口国和净进口国。其中乳品进出口总额104.2亿美元,约占中国畜产品贸易总额的29.5%,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8%。2018年中国乳品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首次双双突破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品新兴市场。
奶以安为要。目前,中国奶业已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的治理体系,覆盖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据农业农村部从2009年至2018年抽检生鲜乳数据,黄曲霉素M1、铅、铬、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等监测指标样品抽检合格率100%。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5年未检出。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8%,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9%。
今天,中国不仅是奶类生产大国,也是奶类消费大国、市场大国。中国奶业正砥砺前行迈向新的目标: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