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会生(甘肃省礼县畜牧兽医局)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们采用的严格捕杀疫区病猪及其同群猪,以及对疫区的生猪产品进行禁运等措施,对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控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率已大为降低,伴随着目前实行的分区防控措施的实施,我国五大片区的生猪供应已基本可保证本区域的生猪供应和流通,现在再配合全覆盖的屠宰环节的检测制度,必将使非洲猪瘟无所遁形,必将使其得到根除。但要做好生猪屠宰环节的全覆盖免疫,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不得须臾懈怠。
1.屠宰场管理存在着盲点。我国有登记在册的生猪屠宰企业或者屠宰点2.06万个,其中1.7万个在县市及以下地区,大多没有机械化的屠宰设备,或者出于成本考虑,就算是有机械化设备,在屠宰量不多的情况下,依然采用人工屠宰的方式,这对于非洲猪瘟防控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隐患。甚至于在广大农村,依旧存在着许多无证无资质的生猪屠宰点,其管理难度较大,是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2.屠宰企业的检测技术水平较差。目前,我国生猪屠宰场大多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而非洲猪瘟检测是一个比较先进的PCR诊断技术,许多县市级兽医实验室目前均未开展此项工作,不仅缺钱也缺技术人员,加大了非洲猪瘟检测全覆盖难度。
3.肉品监督存在盲点。农业农村部对出现阳性的生猪肉品不报告的企业,实施停业消毒整顿十五天以上的处理,对其同批生猪肉品产品要求招回并做无害化处理,同时对该企业采取列入管理黑名单等方面处罚。但对于一些农村生猪屠宰点来说,其屠宰的猪肉,一般不会进入肉品加工企业,而是直接进入市场,往往会在短期内销售完成,很难通过后期检测发现。这就要求驻场官方兽医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阳光监管,让疫情无所遁形。
1.加强对屠宰场的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大对生猪屠宰行业整顿力度,确保其进行规范管理,严禁私屠滥宰,避免没有进行严格检疫的猪肉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的监督管理,以及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巡查,确保驻场官方兽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对经营困难的屠宰场进行一定的资金扶持。非洲猪瘟的检测是个比较高端的检测技术,PCR检测仪及其试剂盒价格昂贵,一般生猪屠宰企业难以承担。建议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适当的补助,在非洲猪瘟PCR检测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使非洲猪瘟检测落到实处。
3.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巡回检查,确保屠宰企业生产的肉品安全。加强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对市场流通的生猪肉品及肉制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构筑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总之,生猪屠宰环节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点,是切断其传播的主要点位,生猪屠宰企业作为防控的主体,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依旧有着重要的监管责任,有必要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通力协作,加强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形成合力,全力应对非洲猪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