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芳,柏 文
(1.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永州 426100)
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列出了具体指标,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要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达半数以上。4月13日,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下达2019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指出,要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高“双师型”专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上述政策表明,“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下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其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能力是这一重要举措的核心要义。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和反思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因此,在这一语境下,以激励理论为依据,基于激励的视角来构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路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竞争激励:制度化的企业技术实践,加强教学反思能力-成就激励:通向自我实现的主动探索,深化理论教学能力-文化激励: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以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认为,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和动力都可形成对人的激励。通常,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等。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奥尔德弗(AIderfer)的ERG理论,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McGregor)的X-Y理论和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弗鲁姆(V.H.Vroom)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洛克(Edwin Locke)的目标理论和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斯金纳(B.F.Skinner)的强化理论和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强化理论等。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激励理论在组织中的合理应用对现代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指在企业中依据优胜劣汰的原则使企业活动具有某种集体强化的自觉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强化竞争激励,这种强化有别于一般的奖惩激励的强化,它是直接来自于竞争对手之间相互的强化激励,主要动力来自于人的内心而非外部。但在采取竞争激励时需要注意控制竞争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公平公正,并给出合理的结果判断,否则容易产生反向的不利后果,破坏整个企业内部的良好合作氛围。
201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将“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作为一个专门项目,定期到企业实践成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一项有效举措。在制度化的企业实践过程中,通过采用竞争激励的方法,在院校、企业、教师三方之间营造出一种充满危机感的良性竞争氛围,推动企业实践的实施力度来保证实施效果,以期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做法是,由地方政府遴选一批优质企业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技术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在一批优质办学的职业院校中筛选一批专业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优秀教师,再根据两者的匹配情况合理安排教师制度化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以组建校企师三方通力合作的一个个“小团队”。地方政府可通过设置税收优惠与表彰奖励等一些正向的激励措施,促使各“小团队”之间开展良性竞争。值得注意的是,有竞争激励就要有责任约束。通过责任约束使竞争公平有序,把激励所产生的动力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最终量化考核评价各“小团队”中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一旦试点成功便可进行经验总结,在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进行实施与推广。
概言之,成就激励就是满足员工内在性需要的激励。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提出激励的方法:“提供获得成就的楷模,刺激被激励者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动。”[1]教师作为高知分子,在满足了基本的低层次需要后,自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例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一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绩,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这将有效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职业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专业能力会随之有所提升,在这期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就需求,最终会不断上升到通向自我实现的主动探索,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任何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无论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还是职业院校领导层面的微观管理,都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自身的自我实现需求上来。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并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而成就激励的应用则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教师不断自主探索,大胆创新。
文化激励是指,通过建设优秀的教育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作风、规范准则等无形的精神力量,用以自我约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奉献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自身得到发展与完善。史谟勒(Small)认为:“文化是机械的、心灵的和道德的技术之全部整备,人们可以用这些技术来达到他们的目标。”[2]树立明确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愿景,重视教师合作观念的加强和合作能力的提升,运用一些柔性的激励措施和调节手段,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起来,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激励体系,发挥文化激励的最大效力,培育一个卓越的教师专业共同体,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各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应有之义。高效合理地运用一些激励方法,通过开展制度化的企业技术实践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教师在寻求自我实现的主动探索中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并通过培育一个卓越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来保证教师提高理论教学能力的动力源泉,整体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