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颖梅
(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三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传染性疾病,这使得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心理状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即不乐观,也使得参与遵医嘱行为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导致治疗效率下降[1]。本文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取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16年的1月至2017年的6月前来我科就诊。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有患者44例,其中有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是(40.7±6.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是(3.5±1.6)年。对照组有患者43例,其中有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是(41.3±6.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是(3.3±1.4)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来院经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后予以个体化治疗,常规组在治疗期间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针对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①在患者入组后经多方面的沟通掌握其基本资料,综合诊断情况和还债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护理干预方案。②心理干预,初次见到患者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的进行接待,保持微笑,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优质的干预基础;在治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对于患者的倾诉予以耐心倾听,同时给予尊重、鼓励和针对性建议;在治疗过程多以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好及时、准确的心理评估工作,掌握患者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和患者共同分析其存有的不理性的情绪,强调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提高资料积极性;动员患者的亲属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③认知干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嘱行为的重要环节[2]。我们给予入住患者全程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做好入院指导工作,治疗开始后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灵活的形式普及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细心见解各阶段的治疗重点,耐心的回答患者存在的疑问,传授给患者自我观察和护理要点。④综合干预,日常生活方面,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嘱咐患者戒烟、戒酒,提醒其保持作息规律,确保睡眠和休息时间充足,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予以重视,若患者存在失眠状况,要予以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助眠措施,帮助其改善;用药方面,将患者需要应用的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详细说明,若患者用药依从性偏差,需要和家属做好配合,保障患者按时、按剂量用药;饮食方面,结合营养师的建议为患者定制食谱,帮助患者对膳食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保持热量、蛋白摄取均衡;运动方面,鼓励患者日常适当的参与有益身心的运动锻炼,以加快新陈代谢,强化耐受能力与免疫能力。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遵医嘱行为进行评估,以按时用药、按时复查、自我调节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中不遵医嘱患者3(6.82%)例,部分遵医嘱患者9(20.45%)例,完全遵医嘱患者32(72.73%)例;常规组中不遵医嘱患者11(25.58%)例,部分遵医嘱患者12(27.91%),完全遵医嘱患者20(46.51%)例;干预组的完全遵医嘱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临床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性药物,多是采取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而患者也受到病情迁延、症状反复的影响生活质量下降严重[3]。不容忽视的是,慢性乙型肝炎所具有的传染性也使得患者在生活、工作中常常受到不少的误解甚至是歧视,加上其心理状况本就波动较大,对治疗效果、效率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也使得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有所下降[4]。此外,总所周知,慢性乙型肝炎有相对漫长的治疗周期,往往需要用药较长时间,用以维持机体的各项指标趋向正常,因此,无论在院治疗还是居家用药,患者有良好的遵医嘱行为时期预后的保障,但此类患者受到认知、心里状态等方面影响,无法坚持遵医嘱,更需要在护理工作方面予以重视[5]。
本文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护理服务进行优化,准确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其认知程度进行强化,对其日常生活、用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予以干预。结果提示,干预组的完全遵医嘱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改善犀利状况,提高认知程度,促进遵医嘱行为提高。